兆惠(1708~1764),字和甫,姓吳雅氏,滿洲正黃旗人,康熙四十七年(1708)生。他是雍正帝生母孝恭仁皇后族孫。父佛標,官至都統。作為乾隆朝的著名戰將,他屢次征伐,為捍衛西北邊疆,維護國家統一建樹了功勛。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中文名: 兆惠
外文名: 字和甫,姓吳雅氏
國籍: 中國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民族: 滿洲正黃旗人
出生日期: 1708年
逝世日期: 1764年
職業: 將領
主要成就: 歷任兵部郎中
內閣學士
盛京刑部侍郎
刑部右侍郎
正黃旗滿洲副都統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鑲紅旗護軍統領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所處時代: 清朝
雍正九年(1731),授軍機章京。歷任兵部郎中、內閣學士、盛京刑部侍郎、刑部右侍郎、正黃旗滿 紫光閣功臣兆惠像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洲副都統、鑲紅旗護軍統領。 乾隆十三年(1748),赴金川軍營督辦糧運。 十五年,入值軍機處。 十八年,赴藏辦理籌防準噶爾事宜。 二十一年,授定邊右副將軍,籌辦伊犁善后事宜。 二十二年,率師至烏魯木齊,以功封一等武毅伯。阿睦爾撒納叛后,配合北路軍肅清準部叛亂勢力,授定邊將軍。 二十三年,奉命由伊犁(今新疆伊寧)率部南下,指揮清軍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亂。期間發生了著名的黑水營之戰:十月,兆惠率兵4000至葉爾羌,三戰三勝,然以兵少不能取城,于城東隔河結“黑水營”自固待援。叛軍萬余人包圍黑水營,用炮轟、水淹、偷襲等方式頻繁攻擊。兆惠帥清軍堅守三個月,傷亡甚眾。二十四年正月,定邊右副將軍富德率兵3000自烏魯木齊馳援,與叛軍騎兵5000激戰四五晝夜獲勝,渡葉兒羌河,與參贊舒赫德、都統阿里袞部會師。兆惠聞援軍至,督兵突圍。清軍會師振旅,還阿克蘇。 六月,兆惠和富德各率兵1.5萬分別攻喀什噶爾和葉兒羌。清軍兩路會師在葉爾羌城東黑水河畔擊敗叛軍,乘勝分軍,攻取喀什噶爾和葉爾羌。叛亂平定后,他秉承乾隆帝旨意對準噶爾人實行了大屠殺。 叛亂平定后,兆惠以功晉封一等武毅謀勇公。返京后授御前大臣。協辦大學士兼署刑部尚書。他的畫像被掛在中南海紫光閣內。
后勤供應事宜
雍正九年(1731),兆惠初登仕途,年僅二十四歲,先以筆帖式的身分入值軍機處,隨之補授內閣中書,后幾經升遷,到乾隆九年(1744)已官至刑部右侍郎,第二年,又成為正黃旗滿洲副都統,乾隆十一年再被授為鑲紅旗護軍統領。然而他對刑名之事并不精通,因此受到了處分。乾隆十三年(1748)他“定擬誤繙清文一案罪名過輕”,“部議革職,得旨從寬留任”。 乾隆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自乾隆十二年開始,清朝對四川大、小金川地區的征伐,使兆惠轉向軍事方面,有機會大展雄才了。乾隆十三年六月,兆惠兼管戶部侍郎事不久,即奉命奔赴四川前線,為清軍督運糧餉。他抵川后,就顯示出辦事干練的才能。他看到卡撒(今四川省小金縣西)周圍山梁、色爾力等路貯藏的軍糧僅夠兩月之用,就將附近的崇德、牛廠和美諾等地的存糧調運過來,以備軍需。同時,他還認真地觀察了清軍的情狀,上疏朝廷披露其弊端:“臣觀軍營諸將惟護軍統領烏爾登、總兵哈攀龍勇往,副將下頗多庸員。又聞各省派兵時,將備間以家丁冒名糧,或占額兵役使。” 乾隆帝對兆惠的呈奏,很贊賞他說:兆惠所奏,“俱屬公論,可告之經略大學士傅恒秉公澄汰,以歸核實。”乾隆十四年征討金川的清軍凱旋歸來,兆惠奉命查核軍需錢糧。第二年,他被授予正黃旗護軍統領,同年十一月,調戶部左侍郎。
升為作戰將軍
清廷對金川的征討剛告一段落,西北地區又出現了硝煙彌漫的局勢,兆惠也重上戰場。乾隆十八年,清廷派遣兆惠赴西藏辦事,防備準噶爾進犯。兆惠到藏后不久,就提出要求改變過去駐藏五百名清軍士兵同時換班的制度,而改為分作兩起換班:“一千頭年五月起程,七月抵藏;一于次年二月起程,四月抵藏。”這樣就保證,無論何時西藏均有清軍駐防,隨時可抵御準部來犯西藏。清政府批準了他的建議。 平定準噶爾
乾隆十九年,阿睦爾撒納被達瓦齊擊敗,無奈只得率其部屬兩萬余人投奔清朝,并請求清出兵攻打達瓦齊。乾隆帝認為,這是平定準噶爾割據勢力,統一西北的大好時機,于是同臣下積極籌劃西征事宜。他命兆惠協理北路軍務,并總理糧餉。這樣,兆惠又肩負著重大使命,開始為出征準部的軍隊準備軍需物資。乾隆二十年,清軍分西、北兩路大舉進攻達瓦齊。兆惠很想隨軍出征,就上奏朝廷,“請同哨探兵進剿”,但未被獲準。這時,阿睦爾撒納的部落奉清廷之命移牧于烏里雅蘇臺,乾隆帝遂命兆惠為領隊大臣,駐軍于此。同年三月,清軍在阿睦爾撒納的協助下,擊潰了達瓦齊的軍隊,進駐伊犁,并擒獲達瓦齊。 達瓦齊被平定以后,清朝為進一步削弱準部勢力,準備用“眾建以分其勢”的辦法,把厄魯特蒙古四部“封為四汗,俾各管其屬”。但是一心想作“四部總臺吉、專制西域”的阿睦爾撒納,卻竭力反對清政府的這一政策。 乾隆二十年八月,阿睦爾撒納終于興兵進犯伊犁。當時征討達瓦齊的清軍大部已經撤回,留守該地的定北將軍班弟和參贊大臣鄂容安所屬僅有五百名士兵。在敵眾我寡的形勢下,伊犁再次失守,班弟和鄂容安在突圍時被困,脫身不得,自殺殉國。清政府聞變,于同年十月命兆惠總理北路臺站,維護天山北路與內陸的通訊聯絡。十一月,又調他赴西路巴里坤辦事,兼理額林哈畢爾噶臺站,為進剿阿睦爾撒納籌備糧餉。乾隆二十一年正月,兆惠聞知定邊右副將軍薩喇爾自伊犁被陷復歸,就特地趕到特訥格爾(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阜康縣東),會同薩喇爾商議進剿阿睦爾撒納。此舉深得乾隆帝的嘉許,遂命兆惠充參贊大臣,隨同達爾黨阿出征。 同年三月,清軍在定西將軍策楞和參贊大臣玉保的率領下,再次收復伊犁。但在追擊阿睦爾撒納時,卻中了他的詭計,被他遁走哈薩克。乾隆帝聞訊大怒,革除了策楞和玉保兩人之職,派達爾黨阿出西路,哈達哈出北路,進兵哈薩克,繼續追捕,同時,還令兆惠自巴里坤移駐伊犁,隨時準備增援。又于同年五月,授兆惠為定邊右副將軍。這樣,兆惠就由過去主要負責軍隊的后勤供應事宜,而成為直接指揮軍隊作戰的將軍了。
為清軍統帥
不久,達爾黨阿和哈達哈因畏縮猶豫,坐失良機,致使阿睦爾撒納再次逃脫。乾隆帝見天氣漸寒,只得令達爾黨阿和哈達哈撤軍。 出征
清軍將領愚蠢無能,屢屢失機,使隨清軍西征的厄魯特各部臺吉“皆輕之”,漸生異志,而這時原歸附清廷的喀爾喀蒙古郡王青袞雜卜又起而叛清,于是一場席卷準部的騷亂再度發生。輝特部臺吉已雅爾首先發難,率其部屬劫掠扎哈沁五百余戶,而綽羅斯特臺吉噶爾藏多爾濟佯裝忠順,派人將巴雅爾叛狀告知兆惠。兆惠派寧夏將軍和起將索倫兵百名,并征調吐魯番伯克莽阿里克等集于辟展,準備征討巴雅爾,但噶爾藏多爾濟及宰桑呢嗎、哈薩克錫喇、達什策零和莽阿里克等皆和巴雅爾串通,和起不知此情,毫無防備,遂被害身亡。隨后,杜爾伯特部臺吉車棱也叛變清朝。先已逃往哈薩克的阿睦爾撤納見有機可乘,遂又卷土重來,復會厄魯特各部于博羅塔拉河,白立為汗。 局勢突然的惡化,使清朝在這地區的統治陷入閑境,伊犁處于叛軍的包圍之中,情況十分危急。兆惠奉將軍達爾黨阿之命,率一千五百騎兵自伊犁東還請援。十一月啟行,叛軍前來截擊,雙方首戰于鄂壘,次戰于庫圖齊,再戰于達勒奇。兆惠率清軍奮勇沖殺,前后消滅叛軍數千名。乾隆二十二年正月,兆惠率兵至烏魯木齊,又遭到大隊敵軍的圍攻。清兵無不以一當百,苦戰十余日,猶不得出重圍。軍中無食則殺贏馬,贏馬殺盡,良馬繼之。最后軍中無馬可騎,將士只得步行于冰雪淖中,且戰且走,二十二日至特訥格爾。此時將士們又疲又饑,不復能戰,遂結營自固,而天又降大雪,驛傳聲息不相聞,兆惠軍己處于全軍覆沒的危險境地。幸虧巴里坤辦事大臣雅爾哈善派遣侍衛圖倫楚率兵兩千人前來增援,于三十日和兆惠會合,叛軍始退。乾隆帝聞訊,特頒發諭旨,對兆惠大為嘉獎:“兆惠系駐扎伊犁等處辦事大臣,適遇厄魯特等背叛,奮勇剿賊,甚屬可嘉。”封兆惠為一等伯“世襲罔替,并將御用荷包、玉牒、鼻煙壺加恩賞賜”。不久,又授他為戶部尚書、鑲白旗漢軍都統和領侍衛內大臣。 兆惠在這次突圍戰中的突出表現使他聲名大震,乾隆帝也以此而知兆惠可擔當討敵重任,于是兆惠就成為馳騁兩北邊疆的清軍主要統帥之一。
殲滅厄魯特軍
乾隆二十二年三月,清政府命定邊左副將軍成袞札布出北路,右副將軍兆惠出西路,大舉征伐厄魯特叛軍,“會諸部落亦自相吞噬,綽羅特汗(即噶爾藏多爾濟)為其兄子噶爾布所篡,臺吉達瓦旋殺噶爾布。厄魯特向不出痘,至是則痘疫盛行,死亡相望”。兆惠乘勢長驅直入,連戰連勝,厄魯特各部潰不成軍,其首領也先后敗死,只有阿睦爾撒納未被擒獲,又逃到哈薩克。同年六月,兆惠和富德率軍窮追至左哈薩克。時阿睦爾撒納與哈薩克汗阿布責不睦,阿布賚派人和清軍聯系,準備將阿睦爾撒納擒獲并獻給清朝。 厄魯特蒙古
阿睦爾撒納大懼,僅與部屬八人徒步逃入俄羅斯。乾隆帝認為,“逆賊一日不獲,西路之事一日不能告竣”。命理藩院問沙皇政府行文,要求把阿睦爾撒納引渡回來。經過再三交涉,俄國政府才把患天花已病死的阿睦爾撒納的尸體移交清朝官員驗看。 阿睦爾撒納雖然敗死,但厄魯特叛軍卻未完全平定,“是年,迎降之鄂拓克等,軍過輒復叛,并誘陷都統滿福”,他們采取時聚時散的方式,尋找機會襲擊清軍。“時各賊眾聚分四支,每支各一二千,伺間出沒”。 乾隆二十三年正月,已被授為定邊將軍的兆惠和副將軍車布登扎布奉命進剿厄魯特叛軍余部。乾隆帝令兆惠“毋以其烏合稍眾,過疑慮”,要他堅決果敢地平定準部叛亂勢力。 兆惠遂將軍隊分成四路:車布登扎布趨博羅塔拉,副都統瑚爾起等趨尼勒喀,侍衛達禮善等趨齊格特,他自己則領兵奔博羅布爾噶蘇,四路大軍最后要在伊犁會師。在清軍的銳利攻勢面前,厄魯特叛軍余部紛紛潰逃。兆惠遂令清兵,“凡山陬水涯,可漁獵資生之地,悉搜剔無遺”。
兇殘的屠殺
厄魯特軍至此盡被殲滅。兆惠率兵進剿厄魯特叛軍余部對于穩定西北邊疆,鞏固國防是有益的,但作為一個封建王朝的軍事將領,兆惠在平叛中,對準部實行兇殘的屠殺政策。清軍所到之處,燒殺搶劫,濫殺無辜,使厄魯特蒙古民眾遭受了一場空前的浩劫,“草剃禽彌無噍類”,“凡病死者十之三;逃入俄羅斯、哈薩克者十之三,為我兵殺者十之五,數千里內遂無一人”。 厄魯特蒙古所遭到的這場深重災難,作為清軍統帥的兆惠,是有很大責任的。
兆惠作戰故事
一平金川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兆惠在十三年五月,因定擬誤潘清文一案罪名過輕,部議革職,得旨從寬留任。六月兼管戶部侍郎事。八月,奉命赴金川軍營督辦糧運。十二月奏言;“卡撒左右山梁、色爾力等路貯糧僅供兩月,現調兵前來迅速,臣將附近之崇德、牛廠及美諾糧兩萬余,運往籌備。臣觀望軍營諸將,惟護軍統領烏爾登、總兵哈攀龍勇往。副將下頗多庸員。又聞各省派兵時,將備間以家丁冒名糧,或占額兵役。使統俟經略抵營,告令酌辦”諭曰:“俱屬公論,可告知經略大學士傅恒,秉公澄汰,以歸核實”。十四年,大軍凱旋,奉旨復軍需錢糧,協助傅恒完成了“一平金川”的出征任務。十五年正月,授正黃旗護軍統領。
初定準噶爾
18年(1753年),在乾隆皇帝一定準噶爾戰役中,兆惠奉命赴西藏,率軍牽制準噶爾叛軍兵力。乾隆十九年七月秋,新疆準噶爾內亂起,究其原因,為諸王爭位。十一月,清廷封阿睦撒納為親王,班珠爾、納墨 準噶爾
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庫為郡王。乾隆二十年春,乾隆帝以尚書班第為定北將軍,陜甘總督永常為定西將軍率5萬精兵分兩路應阿睦撒納親王的請求進征準噶爾。在爭渡伊犁河后,官軍長驅追襲,為之爭王位的達瓦齊在伊犁終日縱酒為樂,政見不和,準噶爾一域很快就平息了。 十月,阿睦撒納見爭王位的對手已誅,官軍已撤,便不再聽朝廷對伊犁的安置戰略,自立為四部總臺吉,專制西域,舉兵反叛。留守伊犁兵丁僅500人,班第、鄂容安等將領均兵潰自殺。
再定準噶爾
乾隆20年(1755年),兆惠率軍駐烏里雅蘇臺,乾隆二十二年,西北疆土一度大亂。四月,乾隆皇帝命左副將軍成袞扎布、右副將軍兆惠出征準噶爾。兆惠到準噶爾后,時值西域內部自相吞噬,內訌極甚,且痘疫盛行。因阿睦爾撒納反叛,兆惠追敵至烏魯木齊。時反叛頭目阿睦爾撒納已北逃到哈薩克,兆惠與將軍富德聯合進兵北上,直至額密勒。兆惠等乘機攻打,諸部首領多敗,反叛頭目阿睦撒納攜八人徒步入俄羅斯境,后患痘而死。乾隆帝吸取前次教訓,令兆惠率兵4000人,留鎮伊犁。因兆惠在乾隆皇帝第二次平定準噶爾戰役中指揮有功,升為定邊將軍,封一等武毅謀勇公、協辦大學士。春秋中文社區http://bbs.cqzg.cn
征討回部,困戰黑水營
乾隆二十三年,準噶爾地域有一回部部落,首領為布那敦,又名大和卓木。弟為霍吉占,又名小和卓木,其部落日益強大。小和卓木霍吉占揚言:“我祖宗世世受制于人,今幸強鄰已滅,”遂自立巴圖爾汗國。西域的庫車、拜城、阿克蘇均不服,清朝廷進剿。將軍兆惠先派副都統阿繁前往說服招撫,反被霍吉占殺死。隨后,在沙雅縣東一域的官軍與小和卓木霍吉占的400騎作戰,官軍綠營600人被殲。乾隆帝聽之大怒,撤雅爾哈善靖遂將軍職,就地處斬將都統順德納,提督馬得勝。乾隆二十三年七月,定邊將軍兆惠率京城健銳營營兵奉旨來到天山南北,參加對霍吉占的反叛征討,整個戰役中,最著名的是黑水營圍戰。黑水營,維語稱為葉爾羌河,蒙古稱為喀拉烏蘇。據《欽定平定準噶爾方略》一書中記:“二十三年十月十三日,領兵至通古斯魯克,遇馬步賊眾二萬余人。我官兵千余人入渡河者僅五百余名,雖有斬獲,而馬力疲乏,被賊遮圍,暫行據導。賊亦掘濠立寨相持,盡夜攻戰,閱今三月。賊人初引水灌營,我兵即掘濠渲泄,又以葦掃蔽體來犯,即用火焚燒。又掘溝伏身前進,即乘高擊退。”由前引文字,可見其戰況的激烈。其間,兆惠將軍兩易戰馬,俱中鳥槍倒斃,臉與脛部均已受傷。明瑞、福齡的馬匹俱陷泥淖中。明瑞的口唇被長槍打傷,官兵力戰,浮水渡營。至十一月初十,吉林、索倫、察哈爾、綠營等增兵,計1.6萬名齊聚葉爾羌黑水營外,兆惠營中聞得炮聲,知援軍至,亦催兵殺出,斃敵數千。黑水營一戰,清軍將弁歿于陣者甚多。乾隆二十四年八月,兆惠、富德兵克葉爾羌城,大、小和卓木被擊潰,被巴達克山首領素勒坦沙擒獲。
兆惠墓
兆惠墓洼里鄉關西莊村南。兆惠正黃旗滿洲人,曾任山東巡撫、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卒于乾隆二十九 兆惠府
年(1764)。墓丘早已夷為莊稼地,但墓地前面的華表、墓碑還在。一對漢白玉的華表直插云天。華表的頂部刻有蹲獸沖天吼,沖天吼下面的望柱上橫插著云板,上面刻有祥云。按常規華表前面應有石獅,68年時就已不見。當地莊戶老張頭說,是有一對石獅子,五十年代連同三塊石碑一塊拉到八寶山去了。墓碑十分高大,有“加贈太保、原任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一等武毅謀勇公兆惠”的字樣,立碑日期為乾隆29年12月25日。下面就是人們說的“王八馱石碑”。其實,它是龍的第六子叫霸下,力大無窮,喜歡負重。有人說是龍的第七子叫狴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