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引起全民觀劇潮的《我的前半生》,就是她的作品。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衛斯理系列小說作者,倪匡是她哥。
倪震是她侄子,嗯,周慧敏是她侄媳婦。
原名倪亦舒,亦舒是她的筆名。
1946年,亦舒生于上海,5歲隨家人到了香港。
所以,《我的前半生》其實寫的是香港80年代末期的白領生活,卻與內陸當下都市生活驚人地吻合。
除了《我的前半生》,亦舒的很多小說都被改編成影視作品。
1988年,張曼玉和鐘楚紅主演的《流金歲月》就是她的小說。
亦舒被她的粉絲稱為“情感師太”。
《流金歲月》劇照
所以,亦舒是一個很成功的言情小說家。
她的才情很早就表現出來了,14歲就在《西點》雜志發表了她第一篇小說《暑假過去了》。
17歲發表短篇小說《王子》等,并發表小說集《甜囈》,引起關注。
同樣在17歲,亦舒瘋狂倒追才華橫溢的窮畫家蔡浩泉。
這是一個愛情故事很浪漫的開端,亦舒成功得手。
亦舒未婚先孕,19歲生下兒子,兩人給兒子起了個很詩意的名字,邊村。
只是,這段愛情始于一個浪漫的開頭,卻終于一個狗血匆忙的結尾。
因為錢,與蔡浩泉大吵一架,氣不過來的亦舒,走了。
顯然,亦舒是一個熾熱的女子。
愛情來時,她勇往直前。
愛情沒了,她決絕無情。
她曾說,無論怎樣,一個人借故墮落是不值得原諒的,越是沒有人愛,越要愛自己。
其實,這不正是《我的前半生》所要說的話。
類似這樣的“大女人”意識,始終貫穿在她的小說里。
她有多決絕?
為了與第一段婚姻“訣別”,再覓新愛,她連兒子都不再見。
剛開始幾年,她還會偶爾探望兒子,但因后來相戀于岳華,便不再見。
對此,她兒子蔡邊村在紀錄片《母親節》里有一句對白:最后一次見母親,是11歲那年。那天母親買了機械人給我,一起看了電影《007》。
還記得TVB《珠光寶氣》這部劇嗎?演這部時,岳華已66歲,但身上所散發的光芒,比之當時TVB一眾風華正茂小生,依然有過之無不及,其當年的帥氣和魅力,可見一斑。
《珠光寶氣》岳華與蔡少芬結婚照
岳華很帥,是影視明星,不抽煙不喝酒,不去夜總會,孝順,工作努力,這樣一個近乎完美的男人,亦舒對他一見鐘情,并深深迷戀。
當時岳華有女友鄭佩佩,鄭佩佩性情豪爽,把亦舒當朋友。那時出入,岳華開車,鄭佩佩坐車,亦舒會常常自己坐進去。
每次坐順風車回到住所,亦舒會對岳華說自己有夜盲癥,堅持要他送自己上樓。
在這期間,交往5年的岳華與鄭佩佩分手了。
之后,鄭佩佩結婚去了美國,而亦舒與岳華也結了婚。
岳華與亦舒
亦舒不但熾熱,還多疑。婚后,她常懷疑岳華與鄭佩佩仍舊余情未了。
有一回在報紙上翻到一篇寫岳華與鄭佩佩過去戀情的文章,她就醋意大發。
氣極了的亦舒,先是用剪刀把岳華的西服剪成一條一條。
還不解氣,她干脆把剪刀插進了岳華宿舍的床上,插的剛好是心臟位置,狀甚恐怖。
這是兩人婚姻出現的第一次危機,不過兩人挺了過去。
真正拆散亦舒與岳華婚姻的是鄭佩佩的一封信。
遠在美國的鄭佩佩,給岳華寫了一封信,信中寫了一些家長里短和對生活的怨言。
這封信被亦舒發現,亦舒再一次情緒失控,她憤而向媒體公開了這封信的內容。
也因如此,鄭佩佩老公知道了自己老婆給前男友寫信的事,鄭佩佩家庭出現了矛盾。
這事基本是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岳華也與亦舒離了婚。
后來,岳華談及離婚的原因,他說,當時亦舒跪下來求他別走,但他堅持認為:“你傷害人家太犀利了,是不可以的。”
這是亦舒的第二段婚姻,依然是愛得熾熱,卻燒成了一堆灰燼。
這是亦舒自己的話:“愛得太狂,就像烈火一樣很快燒完,最后只剩下灰燼。”
她哥倪匡評價她,“亦舒的脾氣不好,男人受不了,乃人之常情。”
亦舒與哥哥倪匡
再說回她的兒子蔡邊村。
母子的交往,定格在邊村11歲那年,這讓長大后的邊村很不解。
他曾多次給母親寫信,但都石沉大海,沒有回音。
2013年,做了父親的邊村,拍紀錄片《母親節》參加影展,企圖與母親亦舒取得聯系。
但是紀錄片并沒有讓母子倆如蔡邊村想象的那樣見面,亦舒拒絕了。
亦舒拒絕相見的原因,或許在小說《媽》中找到一絲端倪,書里有這樣一句話:“你父親已經浪費了她的前半生,現在你又要去浪費她的后半生?”
另外,亦舒在上世紀80年代的散文集《自白書》里曾寫過一篇《兒童樂園》。
當中一筆帶過地提及兒子:”上星期六蔡邊村問我: 有人說你有很多兒童樂園。 我問: 有人是誰?“
這篇文章源自一篇專欄,蔡邊村三字,亦舒沒用任何前綴、突兀現身,讀者想必也不知道這就是亦舒的兒子。
作者下意識的逃避見諸筆端,拒不見兒子的亦舒,像是在努力“遺忘”一些什么。
但一張陳封抽屜的黑白親密合照,還有不能割斷的血緣關系,又該如何面對?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其實是溫暖的,遠遠未及原著的辛辣、尖酸乃至于刻薄。
這就是亦舒,區別于瓊瑤的另外一個路數的更接近人性的女人。
有人說,相親、三婚、移民加拿大后的亦舒,收斂了,平和了。
那不過是加拿大這個楓葉國的性情了吧,不是亦舒的。
當有一天,她見了蔡邊村,才說她的改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