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資本市場將迎來歷史性時刻:科創板開市交易。
這個周末,中國資本市場都將屏息凝神、翹首以盼:下周一(7月22日)科創板將正式開市交易。
屆時,整個A股市場的主角,無疑將是25只科創板新股:
科創板,之于中國資本市場是全新的事物。從IPO試點注冊制,到交易機制都與A股主板、中小創有諸多根本性的不同。
對于躍躍欲試的310萬合格投資者而言,最后2天的必備功課便是,熟悉科創板的交易機制。而,對于已經中簽科創板新股的“幸運兒”,更重要的是:怎么賣,才能保證打新的收益?
參與科創板前,必須看懂這些交易新規
科創板,延用了A股主板T 1的交易機制,但最小申報買入數量由原來的100股,提升為200股,否則交易系統將會提示“委托失敗”,買入上限數量與申報類型決定,具體為:
限價申報:200股≤單筆申報數量≤10萬股;
市價申報:200股≤單筆申報數量≤5萬股;
收盤定價申報:200股≤單筆申報數量≤100萬股。
注意!此處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細節:交易申報數量只要超過了200股,便可以1股為單位遞增,如201股、202股等申報數量都是允許的。
賣出時,余額不足200股的部分,應當一次性申報賣出。
在申報價格方面,科創板在連續競價階段引入有效申報價格范圍機制,規定:
買入科創板股票時,買入申報價格不得高于買入基準價格的102%,往下不設底(但不能低于漲跌幅限制);
賣出科創板股票時,賣出申報價格不得低于賣出基準價格的98%,向上不封頂(但不能高于漲跌幅限制)。
舉例說明:小景準備下單買入10元/股的股票,則申報價格不得高于賣一價(10.01元)的102%,即不得高于10.21元,賣出申報價格不得低于買一價(10元)的98%,即不得低于9.80元。
該有效申報價格范圍機制被稱為科創板的“價格籠子”,主要目的是防止出現錯單、惡意拉抬打壓股價等異常交易行為。
同時,科創板還設置了“保護限價”機制。投資者在下市價買賣單是,必須同步輸入能夠接受的最高買價或最低賣價(保護限價),否則該筆訂單無效。例如:
小景想快速買入某只股票,選擇以當時的市價11元/股買入,但股價卻瞬間拉到12元/股,若小景此時仍以市價買入則會有高位接盤的風險。
而在科創板的“保護限價”機制下,小景在市價買入時,必須設置一個能接受的最高買價,假設為11.5元/股,如果股價瞬間拉高至12元/股,超過了“保護限價”,則小景的市價買入委托失效。
雖然,小景未能買上股票,卻有效避免了高價接盤的風險。
第二個非常重要的變化:漲跌幅。A股主板、中小創的新股上市首日漲幅最大為44%,而后漲跌幅限制為±10%;科創板新股上市后的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而后漲跌幅限制為±20%。
雖然,科創板新股上市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但有臨時停牌制度。當盤中股票價格較開盤價上漲或下跌幅度首次達到30%、60%時,都將分別臨時停牌一次。
每次臨時停牌時間為10分鐘,若停牌時間跨越14時57分的,于14時57分復牌。臨時停牌期間,投資者可以繼續申報,也可以撤銷申報,復牌時對已接受的申報實行集合競價撮合。
最后一個重要變化:科創板收盤后,也能買賣股票。
科創板新增盤后固定價格交易,盤后交易時間為15:05-15:30;盤后固定價格交易按當日收盤價撮合交易,盤后交易申報時間:9:30-11:30,13:00-15:30。
其中,科創板盤后申報價格的規則頗為復雜。小景舉例說明:
假設科創板股票(688***)收盤價10元,小景在科創板的“盤后定價交易”欄目中,以9元價格掛單買入,則申報無效;如果買入申報價為11元,則買入單有效,將進行撮合交易,最終將會以10元價格買入;
小景在科創板的“盤后定價交易”欄目中,以11元價格掛單賣出,則申報無效,如果賣出申報價位9元,則賣出單有效,將進行撮合交易,最終將以10元價格賣出。
中簽的'幸運兒',上市第一天該不該賣?
對于下周一的科創板上市啟動,最期待的投資者,無疑是已經中簽科創板新股的“幸運兒們”。
從第一批科創板新股的中簽率來看,新股“一簽難求”的局面有所緩解,平均中簽率達到0.059%。對比來看,2019年以來新股發行網上中簽率約在0.036%的水平,科創板新股中簽率提升幅度超50%。
然而,科創板新股上市首日不再如主板一樣“高枕無憂”。科創板新股上市后的前5日不設漲跌幅,行情大概率將出現極大的波動,特別是第一個交易日。對此,中簽新股的投資者務必提前做好應對,實時盯盤。
什么時候賣?有沒有破發的風險?成了中簽的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
在開市前夕,小景與多位已中簽科創板新股的投資者交流,大部分投資者都偏向于在上市的第一天賣出。同時,光大證券也建議投資者,已中簽的新股最好在前5個交易日擇機賣出。
那么,該如何確定賣出價格、賣出時間呢?
類比2009年10月30日創業板第一批28只新股開市當天,在開盤前夕的集合競價階段,便開始了激烈的博弈。
其中,華誼兄弟(300027)發行價28.58元,開盤價為63.66元/股,集合競價便大漲123%,是首批創業板上市企業中,集合競價漲幅最高的一只;
而開盤集合競價漲幅最低的中元股份(300018),亦大漲超46%。最終,28只創業板新股的開盤價較發行價的平均漲幅為76.46%。
開盤后一路大漲,早盤28股平均最大漲幅一度超過200%。但下午,漲幅明顯回落。截至收盤,僅金亞科技(300028)因發行價最低,漲幅超過200%,其他股票的漲幅均回落100%以下,平均漲幅為100%左右。
可見,以創業板第一批新股上市的交易經驗,首日的早盤為最佳的賣出時間。其中,發行價最低的個股最受追捧,符合A股歷來的慣例。
雖然,第一批科創板25只新股中,個別新股的發行市盈率偏高,但由于稀缺性,大概率將享受一定的溢價,所以上市首日破發的可能性極小。
而至于漲幅多少,則需要重點觀察當日市場資金的情緒。光大證券金融工程團隊參考創業板首日首批新股的漲幅,并結合市場環境、投資者參與程度、市場情緒等維度,對第一批25只科創板新股的漲幅進行了預測。
在樂觀性假設下,光大證券預計,科創板首批25只新股的平均漲幅為40%,漲幅區間為20%-65%。漲幅靠前的3只個股是安集科技、瀾起科技、西部超導,預估漲幅分別是65%、65%、53%。
但值得注意的是,科創板股票上市的第一天,便可作為交易所融資融券標的。
按上交所規則,符合條件的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險資金等機構投資者以及參與科創板IPO的戰略投資者,可作為出借人,將科創板股票出借供賣出。其中,可出借股票類型包括:無限售流通股、戰略投資者配售獲得的在承諾持有期限內的股票。
意味著,科創板股票上市之初,其融券賣出的券源較為充裕。如果股價爆炒泡沫嚴重,或許將面臨一定規模的融券賣出,由市場之手來給炒作降溫。
附:25只科創板A股對標股名單
下周一(7月22日),中國資本市場都目光聚焦于科創板第一批上市的25家企業,上市首日大概率將被市場追捧。
而對于A股投資者來說,25家科創板企業的相關影子股、可比同行的上市公司,值得重點跟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