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來想談一談有關補鈣的食物,因為后臺有很多媽媽都在問該如何給寶寶補鈣的問題。雖然關于補鈣的話題,前面已經談過一次,但是還是有很多媽媽迫切的想知道更多。
在搜集資料的時候,看到了這么一個新聞,就是標題上面的這個老新聞(看到標題的時候是不是以為會長爸比是在玩標題黨呀),讓我感覺十分的痛心,所以今天再來說一說補鈣的誤區,作為一個警示。
先簡單說下這個新聞吧,鄭州人趙鵬和陳麗育有一個可愛的女兒叫琳琳,家里人都把琳琳當成了掌上明珠,不夸張的說是“放在手上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育子心切的陳麗找來各種育兒書籍和影像資料學習,也特別關注關于寶寶健康方面的新聞。
一天,在電視上,陳麗看到了一則關于寶寶補鈣的新聞,聯想到寶寶最近老是生病,陳麗便懷疑寶寶是缺鈣了,不顧家人的反對,陳麗堅持去小診所給寶寶開了一大堆鈣片,為了讓寶寶多吸收,陳麗想盡了各種辦法,終于她想到可以把鈣片碾碎混在寶寶的奶粉中,這樣就可以得到雙倍的補鈣效果。
一天兩次,每次兩片,天天不間斷。剛開始寶寶確實有了好轉,陳麗把這一切都歸功于補鈣,這更加堅定了給寶寶補鈣的決心。補鈣到第四個月的時候,寶寶開始出現了問題,婆婆發現寶寶兩眼的距離變遠了,陳麗還埋怨婆婆是老眼昏花。
寶寶越長越難看,媽媽以為是補鈣不夠,便加大了劑量,每天由兩次變成3次,每次兩片加到四片,又過了3個月,一次帶琳琳外出買菜,鄰居大媽對陳麗說“琳琳怎么嘴巴越長越大,給孩子吃什么東西了”,陳麗雖然不高興,但也發現琳琳是和以前不太一樣了,還是去了以前的小診所開了一堆鈣片回家。
幾個月過去了,媽媽看著1歲多的寶寶琳琳確實是越來越丑了,鼻子眼睛沒有一個看得過去,這下媽媽意識到了問題的重要性,便帶琳琳去了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經過眾多專家的會診,終于確定,琳琳患上了罕見的“鬼臉綜合癥”。
“鬼臉綜合癥”是長期大量盲目補鈣、維生素D所致。這是一種慢性病,這類孩子首先在面貌上呈現“鬼臉”:嘴巴變大、上唇突出、鼻梁平坦、鼻孔朝天、兩眼距離較遠,而且表情怪異。其次還伴有消瘦、智力低下、心臟雜音等問題。
醫生給出的治療方案是,寶寶要立即補充任何鈣劑,并且要配合治療1至3年才會有好轉。一個可愛的寶寶就這樣被媽媽的“愛”害苦了。
---該新聞引用自《鄭州晚報》
過多補鈣的危害
鈣對孩子的生長發育很重要,這一點是公認的,會長爸比也不否認,今天主要說的過量補鈣可能會造成的后果。
★ 短期內服用過量的鈣,多余的鈣大多都通過糞便排出了,這樣會增加胃腸的負擔。
★ 造成長期的高鈣尿癥,增加泌尿系統形成結石的風險。
★ 導致軟骨過早鈣化,前鹵門過早閉合,形成小偷畸形,影像智力發育。
★ 骨骼過早鈣化,骨骺提早閉合,影像身高發育。
★ 過多的補鈣會影響鐵、鋅、磷等的吸收,引起貧血、食欲不振等癥狀。
★ 還有就是前面提到的“鬼臉綜合癥”。(當然這種情況的幾率很低)
補鈣誤區早知道
1、出生后就要補鈣?
有些家長認為寶寶補鈣要趁早,所以出生就得補,這是錯誤的。新生兒各種器官都很嬌嫩,所以并不適合補鈣。通常來說,6個月內的寶寶只要母乳或配方奶喂養正常,都是不需要補鈣的。
2、微量元素查出來缺鈣就要補?
這種認識看似很科學,但是這也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大量的兒科專家都認為微量元素檢查對鈣元素并不適用,人體血液一般都不會缺鈣,如果查出來缺鈣,那么首先要考慮的是鈣的吸收問題。況且,微量元素檢查的標準各異,不具有科學的參考性。
3、一次補大量的鈣
很多媽媽覺得寶寶缺鈣了,就會一次給寶寶補大量的鈣,這樣的做法并不科學。因為,大量的鈣并不能使寶寶很好的吸收,那些不能吸收的鈣會隨著糞便排出,還會損害寶寶的腸道功能。
4、補鈣吃鈣片效果才更好?
媽媽們認為鈣片含鈣量高,吃鈣片肯定很有效果。但結果是,鈣片中的鈣并不容易被吸收,鈣片也不能當成日常的保健食品。如果食用鈣片較多,非但不能達到好的補鈣效果,還會加重寶寶臟器的負擔。最好的補鈣方法其實還是食補。
會長爸比提醒:
給寶寶補鈣并不是越多越好,掌握正確的方法比盲目補充更加的有效果。只要寶寶的奶量充足,通常不會缺鈣,只有在寶寶生長較旺盛的幾個時期可以給寶寶適當的補充鈣劑,其他時間最好還是通過調節飲食給寶寶補鈣,關于飲食補鈣的方法,近期會長爸比會推出的,盡請期待。
無論你是孩子媽媽還是正在備孕,都推薦你加我的微信公眾號“guanaibaby01“,我們每天都會推送科學的育兒方案,跟萬千媽媽一起聽崔玉濤醫生談談輔食該怎么加;看兒科醫生解讀維生素D和補鈣那些事兒;了解讓寶寶獲得優質睡眠的權威方案,跟教育專家學習如何培養孩子,還能跟會長爸比一對一交流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