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歷時四年,耗資800億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竣工,進入驗收階段!
(圖源:北京日報)
據央視新聞報道,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將于今年9月30日前正式投入運行。目前,包括中國國航(601111)、東方航空(600115)以及芬蘭航空等多家國內外航空公司陸續公布了在大興機場的航線投入計劃。
世界最大單體航站樓大霧、霧霾天氣也能起飛
據此前媒體報道,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入使用后,每年可以運送旅客1億人次,飛機起降80萬架次。
它還將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體航站樓,超過了迪拜世界中心和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第三國際機場。
除此之外,在空管先進性方面,大興國際機場還有很多“第一”:全國第一個實現裝有平視顯示器的飛機在跑道視程75米的情況下就可以起飛;全國第一個實現開航即具備盲降三類B運行標準……
“大興機場在低能見度條件下的保障能力在世界范圍內屬于先進水平,大霧、霧霾天氣對旅客出行的影響大為降低。”顏曉東在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說。
國航等多家航空公司公布航空計劃
據媒體報道,2019年冬春航季,國航將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新增部分國內航線航班。包括大興始發飛往重慶、浦東、昆明、南寧、哈爾濱、深圳、長沙、沈陽、湛江航線,每天一班,2019年10月27日開始執行。
廈門航空旗下的河北航空將于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運營時首批進駐,首日執飛。
而廈門航空將在2020年3月一次性轉場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到2020年,廈航將在大興國際機場投入運力17架,2025年計劃投入50架左右的運力。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開航之時,東航旗下的中國聯合航空的航班將全部轉場,南苑機場隨即關閉,中國聯合航空也將成為首家整建制進駐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首家運營的航空公司。東航航班隨后分階段轉場。
東方航空預計在2025年前,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投入飛機180至200架,預計日均航班投放量將超過650班,年運送旅客2000萬到3000萬,和上海樞紐協同打造“雙龍出海”的世界級航線網絡結構。
同時,芬蘭航空宣布,自2019年11月3日起,開通往返大興機場的航班,每周運營三班,時間為周一、周三、周日,屆時將連接北京和100多個歐洲目的地,構建起更加便捷的交通網絡。
屆時,大興國際機場航線網絡覆蓋包括中國國內各主要城市,以及巴黎、阿姆斯特丹、底特律、西雅圖、首爾等全球重要航空樞紐和點對點市場。
大興國際機場帶動京津冀一體化
首都機場已經多年超負荷運轉,在2018年旅客吞吐量更是突破1億人次。
高速增長的客運需求遠遠超出首都機場的運營能力,導致航空公司申請航線難、申請時刻難等多項矛盾凸現。
據民航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每天大約有300個飛行架次無法安排,每年近1000萬人次的潛在需求被“拒之門外”。
據測算,北京地區航空客運需求2020年為1.4億人次,2025年為1.7億人次,2030年將達到2億人次。
根據民航局今年年初發布的北京“一市兩場”協調方案,大興機場將在2021年和2025年分別實現旅客吞吐量4500萬人次、7200萬人次;首都機場將在2020年至2025年實現旅客吞吐量8200萬人次。
大興國際機場竣工驗收后,將分擔首都機場既有的運營壓力。東航、南航等航空公司將轉入新機場,為首都機場未來的提質增效留出空間。同時,它還將對天津、河北的機場起到帶動作用,京津冀三地的機場群將基本成型。
在大興機場周邊,集高鐵、城市軌道交通、高速公路于一體的“五縱兩橫”綜合交通網正在成型,不僅銜接起北京“雙樞紐”,更將推動京津冀機場成長為世界級機場群。
民航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大興機場的建成,京津冀三地機場將重新分工、協調聯動。其中,大興機場和首都機場分別覆蓋不同的客戶領域,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雙樞紐”;天津濱海機場將發展成為區域樞紐機場,成為北方國際(000065)航空貨運中心;石家莊正定機場將發展成為航空快件集散及低成本航空樞紐。
據北京市發改委方面介紹,大興機場外圍基礎設施建設在服務新機場的同時,也加強了區域的互聯互通。通過與首都大外環高速、京開高速(河北段)、京雄城際(河北段)等區域城際鐵路、高速公路等骨干交通線的連接,大興機場旅客可1小時通達天津、保定、廊坊等城市,周邊節點城市將被納入環首都“1小時交通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