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志強和他的“生本課堂”
荊志強,江蘇省丹陽市第六中學一位普通的年輕數學教師。
郭思樂,“生本教育”理論的創始人,全國著名的教育專家。
一個偶然的機會,廣州的
荊志強,一位平常的教師,何以引起一位大名鼎鼎的教授的垂青?因為雖然荊志強不是
“上
多少年來,在
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對
直到2008年年底的一天,丹陽市第六中學校長朱萬喜在2008年第21期的《人民教育》雜志上看到了記者劉群采寫的長篇通訊《郭思樂和他的生本教育》,朱校長眼睛一亮,“生本教育”,我們學校的
朱校長反復閱讀,十分激動,向荊志強推薦了這篇通訊。
相見恨晚。“
荊志強很早之前就在摸索“生本教育”,但是他并不知道有一種叫“生本教育”的理論,更不知道“生本教育”的創始人和倡導者就是著名的
興奮異常。營造快快樂樂的課堂氛圍,傳授輕輕松松的學習方法,取得實實在在的學習成績。這么多年來自己所走的道路雖然屬于自我求索,但是大致的方向沒錯,自己與眾不同的方法終于得到了專家理論的支撐!
朱萬喜校長的介紹引薦使荊志強從蹊徑找到了登上的道口,而
做教師就要做一個聰明的教師,做一個得巧的教師,那樣才有可能是一位得道的教師。
只有讓自己先聰明起來,才能使自己少走彎路,才能讓學生聰明起來,少吃苦頭。這要求教師必須站得高,看得遠,抓得準,做得實,最重要的是抓住學生那一顆顆驛動的心,用心學習。
碟飛鳳舞 他的雙手調動全班學生
教師不是教書匠,但是教師應該具備能工巧匠的才氣智慧。
不做一個單純的教師,要聯通社會,博采百工之長;不做一個純粹的教書教師,要聯系實際,做到兼學活用。
荊志強喜歡看雜技魔術表演,不光是看,也在琢磨,更在借鑒。雜技《轉碟》是他每一個每堂課都使用的案例。
舞臺上,一根根細棒頂著十幾只碟子,雜技演員巧手輕旋輕搖,每只碟子都在轉動,雜技演員功夫的深淺在于能使多少只碟子轉個不停。
荊志強的心中也裝著數十個碟子。而且在荊志強看來,班級上有多少個學生,他心中就有多少個碟子,他交給每一個學生一根細棒,讓每一位同學都沿著自己的軌跡旋轉,可以有快有慢,但是絕不允許有人停下來。
別人上課之前的第一件事是備課備教材,寫教案,荊志強還要提前做好另外一件事,備學生。他必須對每一位同學的家庭背景、特長愛好,脾氣性格、學習成績等情況了解清楚,形成初始的生案。
與學生自來熟,打成一片,融入其中,這是荊志強生本課堂形成的第一步。
請學生在學校餐廳一起吃飯,出錢為學生買文具,訂購資料,和學生一起體育運動。課堂是同學們的
一呼百應不代表人人皆應,時時皆應。如果遇到羈絆,荊志強就會使出開心鎖的招數,非要把學生的思想工作做通。
班上有一位學生學習不專心,思想開小差,成績直掉隊。荊志強請來了這位學生的父親,當著學生家長的面繼續做工作。最后荊志強要求這位學生抬起頭來,看看他父親飽經滄桑的臉,掰開他父親的手,看看他父親枯樹枝般的手指,問他此時此刻是否聽得見他父親的心跳的顫音?這位學生終于低下了頭,流出了眼淚。
對于成績表現暫時較差的學生,荊志強一視同仁,更為耐心、細心。對成績較差的學生,課后個別給予輔導,樹立學生上進的信心。學生小病小痛,荊志強端水、送藥到學生宿舍,直到學生服下才走。
遇到學生急病,荊志強總是陪學生到醫院,給學生墊付費用。有一次送學生到醫院,一直陪著學生,直到家長從鄉下趕來,已經是晚上十一點多鐘。
把關懷送到學生心頭,把思想工作做到學生心坎上,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后荊志強經常與學生面對面溝通,交流學習方法,解題技巧,或者讓其寫心里話,進行交心。荊志強的努力就是全班學生前進的動力。跟隨著荊志強舞動的那雙大手,全班每一個學生像飛碟一樣,圍著教師飛舞,就像飛鳳一樣,圍著理想飛舞。
大家一起轉。
看到學生的進步,荊志強告誡自己,“生本課堂”,要在心中裝著所有的學生。
在大多數學校里,流行著這樣一句話,學生有困難找教師。但是在荊志強執教的班級里卻流行著相反的一句話,教師有困難找學生。
荊志強認為,一個教師,沒有三頭六臂,更不是千手觀音,而班上四五十個學生,人多勢眾,只要想辦法把他們很好的組織起來,把他們的熱情煥發出來,把他們的潛力挖掘出來,那么你就不再是你,他就不再是他,那么這個班級就是藏龍臥虎之班,這個班的學生就是龍飛鳳舞之生。
于是在荊志強的班級里,以往傳統的班干部體系中出現了眾多的“另類”民間組織。
在他的班上,有“班級常委會”,“班級常委”行使著班級的行政權力,安排著班級的日常工作。除非特別重大的事情,一般都由他們討論解決。班級里有“紀律檢查委員會”,主管班級紀律秩序,有“檢察院”,主管學生作業考試行為,有“文體局”,主管班級文娛體育工作,有“衛生局”,主管班級環境衛生健康事宜,有中隊、小隊,根據各人的特長,因人設崗,每人一崗。每位學生都是“部長”、“局長”“主任”、“隊長”。在這看起來是“搞笑”的任命中,激發的不是學生的“官欲”,而是學生的熱情與責任。在這里,所謂的“官銜”其實就是“管銜”,人人有“管銜”,人人都有責任,人人都有事做,人人把事做好,證明能力,無愧“管銜”。
有了有效的管理,班級不亂而治,不弱而強。在一個積極向上,奮勇進取的班級里,學生不扶自正,見賢思齊。
近朱者赤,這就是好班的影響力。這也是一個有能耐的教師的教育能力:善于把草變成樹,把蛹化成蝶,把蟲變成龍。
蛻變的過程是痛苦的,嬗變的過程也是痛苦的,高明的教師要善于帶領學生苦中作樂,樂在其中。
輕輕松松教學,快快樂樂學習,談何容易?
因為現在的學生辛苦,現在的教師辛苦。
學生苦,苦在哪里?機械重復的太多,己所勿欲太多。
學習辛苦是客觀存在,不苦不現實,但是這種辛苦更多的是“心苦”。荊志強認為,只要是學生愿意做的事情,高興做的事情,學生就不再感覺到辛苦。比如有的學生迷戀網吧,廢寢忘食,樂此不疲,毫無辛苦可言。所以荊志強看準了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大打情趣、興趣、樂趣牌,解放學生的心靈,為每一個同學放飛寫有自己奮斗目標的巨大充氣氣球。
荊志強給每一個學生安裝了一臺內燃引擎,大家一起奔跑。
動車組的出現,使不可能出現的奇跡出現了。荊志強所教班級的學生揚起了青春的風帆,有朝氣,有活力,自信心強,競爭力大,學生學習成績優秀。
同學們做出了成績,荊志強一聲叫好,學生會更好。布置給學生的任務,荊志強一聲“行不行”的高聲詢問,換來的是學生信心十足,更為高吭的齊聲回答:“行!”
看到學生的生機,荊志強告訴自己,“生本課堂”,要使每一個學生各得其所。
龍騰虎躍 他的課堂是活力的舞臺
以生為本,人文關懷,最根本的任務是服務學生的幸福成長,最直接的體現是為學生創造一種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符合教育規律的教學場景,最大限度地使學生愛學不厭學,肯學不怕學,會學不混學。
顛覆傳統課堂就是荊志強“生本課堂”的活力所在。
傳統課堂是會議報告廳。主席臺上一個人在讀報告,念文件,會場上所有的人正襟危坐,鴉雀無聲。
上課鈴聲一響,帷幕拉開,短兵相接,好戲連臺。
開戲就交上火,引出問題,各路豪杰,粉墨登場。
隨著劇情的變化,指揮員和戰斗員之間的角色不斷發生變化,指揮棒也在不斷地交接。通
學生跑上跑下,指指點點,議論紛紛在
有次荊志強面向丹陽教師開課,各學校的數學老師來聽課,發現
看到學生的參與,荊志強告訴自己,“生本課堂”,要有以生為主的主體意識。
就像體育比賽一樣,
看到學生的投入,荊志強告訴自己,“生本課堂”,要有激發學生能力的機制。
荊志強的課堂中學生比教師講得多,發現存在問題比講授新的知識多,場次更新快,知識容量大,學生得到的實際鍛煉和收效多。課堂上揮灑自如的荊志強被譽為幸運52中的李詠,開心辭典中的王小丫,星光大道中的畢福劍。因為他的課堂里掌聲多,笑聲更多。荊志強擅于把數學語言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生活語言,把生硬的數學公式賦予時代的流行色。數列遞推問題被他叫做“退一步海闊天空法”,恒成立問題被他叫做“走極端”,線面平行判定定理被他叫做“里應外合”,線面平行線線平行被他叫做“順其自然”,異面直線問題被他叫做“取點推線,相交則靈”,幾十個誘導公式被他總結成一句口訣:“符號看象限,橫不變豎變”……
代名詞代替數學公式,學生易記易背,充耳不忘。用幽默激活課堂,
看到學生的活潑,荊志強告訴自己,“生本課堂”,要有契合青春韻律的情趣。
高效輕負 他的績效印證專家理論
擠在人堆里找人,踏破鐵鞋,費了功夫,不一定能找到想找的人,那是因為人海障目,盲目尋找,無法實現精確定位,只能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如果能躍上云層,像衛星定位一樣,找準方向,那么所走的路自然就是捷徑,所付出的勞動將全部是有效勞動。
以教師的有效勞動帶動學生的有效勞動,這才是教師的績效。年輕時有過一段經商經歷的荊志強對效益價值有著切身的體會,不能體現價值,產生效益的制造經營都將是虧本,而自己的“生本教育”如果也虧本了,那就對不起學生,唯有盈利了,才能不誤人子弟。
不抓住生本,都將是虧本的教育;抓住了,就會做成大“買賣”。
十多年之前,荊志強在一所農村中學最為偏遠的下屬初中教數學,與那些加班加點實行題海戰術的教師相比,他僅僅課到人來,課完人走,此外他并不占用學生的課時,也不給學生布置過多的作業。在校長的眼里,這樣的工作態度即便不說是消極,也絕對算不上積極努力??墒墙y一測試的結果一出來,出人意料,荊志強任教的班級平均分接近100分,超過了負責中學,按理最高獎金應該發給荊志強??墒切iL面對這一結果,無論如何也不相信,這怎么可能。于是校長組織人馬重新出卷,叫上負責中學的教務主任親自上門監考,親自閱卷,成績還是與前一次不相上下。
校長驚訝無語,荊志強鋒芒初試。
沒有多長時間,距離丹陽縣城五六十里的很不起眼的下屬初中中這位能教書的教師被新崛起的丹陽六中相中,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
在普通高中教育中普遍存在教師累、學生苦、家長憂的現狀面前,荊志強笑臉相迎學生,能夠讓學生輕松一點;笑傲分數,能夠讓自己自信一點,把并非一流的學生教出一流的成績來,他的成績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他的做法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看到學生的發展,荊志強告訴自己,“生本課堂”,要成為高產穩產的豐產方。
荊志強的“生本課堂”首先在本校落戶,產生了良好績效,引起了連鎖反應。他先后在丹陽市、鎮江市以及江蘇省教科研基地學校開設展示課。2008年他獲得國家級課題《中學生自主學習策略研究》賽課一等獎,他的《教師善教、學生樂學、享受課堂》經驗分別在丹陽市高三教育工作會議、鎮江市高三數學教師會議上作交流發言,他的《學生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初探》論文在國家核心期刊上發表。
就在丹陽市、鎮江市的教學行家、江蘇大學
2009年2月中旬,郭思樂教授親臨丹陽六中,走進荊志強的課堂,看到了自己的理論的種子在荊志強的課堂里開出了花,結出了果。伯樂遇到了千里馬,郭教授興奮地寫下了到丹陽之行的感受:
昨天我到江蘇丹陽一所完全中學,早上聽了一節
一南一北,一個普通的實踐者,一個著名的教育家,他們有著不謀而合的想法與做法,他們也有著精神和志向上的情投意合。荊志強認定了這位導師,
教育之本,首在生本。這是
讓孩子們把學習變成自己的心儀和魂夢,讓課堂成為我們的心儀和魂夢。
“生本教育”是教育家的一個宏偉藍圖,是教師的一個美麗夢想,是教育的一條有效出路?。ㄖ苤裆?貢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