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季入夏的過程中,氣溫逐漸上升,梅雨季節潮濕悶熱的天氣,容易讓人頭暈眼花,手腳乏力,臉上長痘,頭發愛出油,只想一直呆在干爽舒適的空調房里。還有部分女性在夏季會感覺自己比較虛弱,臉色蒼白,疲憊沒有力氣,其實這些很有可能是濕氣在作怪。
濕氣在中醫里被稱為“萬病之源”,濕氣入侵人體是導致各種疾病的主要原因,一旦人的身體內部被濕氣困擾,就會出現一系列不良反應。濕氣也喜歡跟其他的病邪攪和在一起,濕和寒在一起,就是寒濕,濕和熱在一起,就是濕熱,濕和風在一起,就是風濕,濕和暑在一起,就是暑濕。
千寒易除,一濕難去。夏季是濕氣最重的時候,但也是去除濕氣的最佳時候。
怎么判斷自己濕氣重不重?
看精神:早上起床的時候仍然覺得很很困,沒有精神,白天也整天昏昏沉沉,感覺疲憊、頭暈、沒精神,吃飯沒有胃口,吃完飯感覺脹氣惡心。
看大便:在如廁時可以觀察一下大便,如果大便黏在馬桶上沖不干凈,也是濕氣的一種表現;
看臉部:濕氣重的人眼皮浮腫,眼袋重,皮膚暗沉沒有光澤;
看舌苔: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又滑又濕潤,說明體內有寒氣;如果舌苔很厚,發黃發膩,則說明體內濕熱,這些都是濕氣的表現。
濕氣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并不陌生,因為生活中很多因素都容易導致濕氣入侵,具體有哪些呢?
這些因素,都會導致體內濕氣重
居住環境潮濕
有的人由于居住條件差,居住的地方整天無法見到陽光,房間陰暗潮濕,居住在里面也容易導致濕氣纏身。此外,南方的城市比較多陰雨天氣,氣候潮濕,體質虛弱的人就很容易受到濕氣的侵襲。
飲食不節制
現在很多人的飲食都沒有節制,比如喜歡重口味的飲食,長期如此腸胃就會受到影響,身體中多余的水分就無法通過正常代謝來排泄,從而導致身體內濕氣重。
經常熬夜,睡眠不足
晚上睡眠時是人體排毒的最佳時間,如果經常熬夜,身體的各器官得不到休息和正常排毒,久而久之,體內多余的水分無法完全排出體外,就容易導致濕氣重。
祛除濕氣,需要從飲食起居入手
勤運動
濕氣重的人往往更懶得運動,然后身體就容易發胖,這其實是一種惡性循環,會加重濕氣。因此,濕氣重的人更要注意加強運動,可以促進新陳代謝,促使濕氣排出體外,還能有助于減肥和加強體質。
飲食清淡
適量、均衡的飲食習慣有助于調理腸胃系統,可以提高營養和水分代謝。肥膩厚味等油膩的食物不容易消化,會造成胃脹;甜食和油炸食物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生冷食物或涼性蔬果,會影響腸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不宜多吃。
避開濕氣的環境
人體內產生的濕氣,除了身體代謝出現問題以外,跟居住環境有密切關系。所以在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在潮濕陰暗的地方居住,不要直接睡在地板上,不要蓋潮濕的被子,不要穿未干的衣服,房間多開窗透氣,遇到潮濕天氣還可以借助除濕器、空調等電器進行除濕。
戒煙戒酒
煙酒對身體的刺激也容易導致身體產生濕氣,所以預防濕氣一定要戒煙戒酒,煙酒還會導致損害身體的各項機能,使濕氣容易入侵人體。
常喝祛濕茶飲
茯苓、薏米和赤小豆等都是祛濕常用的食材。茯苓是公認的“健脾祛濕王”, 具有健脾去濕、消腫利水等作用,用它泡水喝,能很好地排出體內濕氣。此外,薏米和赤小豆也是祛濕的好食材,具有消腫利水、健脾益胃等功效。體內濕氣重的人不妨用茯苓、薏米和赤小豆三種食材一起煮水代茶喝,尤其是入夏后,每天喝一杯,幫助趕走全身濕氣。
濕氣重,百病生,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預防濕氣入侵,學會祛除體內濕氣。
參考文章:
【1】魏娟.體內濕氣重的五大特征[J].養生保健指南,2017:48.
【2】周時高.濕氣重,如何除[J].《家庭用藥》,2015(1):8-8.
【3】趙明明.初夏濕氣重 十食物除濕解熱[J].農家之友,2013(0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