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戚是一個重要的社會關系,可當下卻出現了“斷親”現象,這親戚忽然便不再走動往來了。有的是距離原因,比如隔了幾個省份或遠在國外,走動不便。但仍可電話視頻的。有的是在老代人去世后,后代人不再交往了。有些是走著走著便不再走了。雖然說起來仍是親戚,實則成了路人,這親戚關系已經斷了。
親戚關系不同于同學、戰友、老鄉的情誼,是一種親緣形式的裙帶。有人說如今的人情淡了,斷親便說明了這一點。特別是在重要節日的時間點上,按規矩禮儀這親戚是要走動的,比如外甥看舅、侄子看叔等。市場經濟社會讓部分人變得功利勢利,對沒用處的親戚在內心里不待見了,覺著沒走動的必要便慢慢不走動了。并非這親戚間因了糾紛反目,更多的是以為沒走動的價值了。
社會上許多的關系都是如此,走著走著便遠了淡了。同事一場,一別有時便是一生,同學一場,各奔東西便少有音信了。朋友一場,離開了因事務再無交織,便無形中淡了散了。
親戚之間也是情況多樣,過去的密切是因為距離近,是因為彼此都看重這層關系,現在的不相往來也許是圖個清靜,沒心思打擾,各人好自為之。親戚之間斷親的原因無非是某件事上讓對方失望置氣,覺著沒把親戚當親戚。或者眼光變了,對不與時俱進的親戚遠了。按說講究禮數的人一般不會做出“斷親”行為的,怕別人特別是朋友另眼相看,說這人品有問題,連他親戚都不認的人還能認誰?可當下的社會似乎也沒人理這閑事,人們只計較自己碗里的稀稠。“斷親”是別人的私事,又屬道德范圍,一般的人只是心里面尋思而已。
多數人還是講究在逢年過節走親串友的,那怕這親戚窮酸無能,畢竟有血緣關系,形式上走動了,面子擱住了,人情上做到了,所謂的臉面、情面、場面都面面俱到了。可有的人不管這些講究,只看眼前形勢。沒用處的親戚不走了,就是形式上也沒了。斷親其實讓人很尷尬,后面遇著紅白大事還按禮數叫不?斷親雖不再勞民傷財了,但無形中給自己添了負面影響,還是有人背后指脊梁骨的。
這社會也大,關系也復雜,斷親也并不影響別人的人際交往和正常
生活。當下的人都自立自強,并不指望著你過日子,你主動“斷親”是你的事,虧理在你。“斷親”現象是浮躁的惡果,讓純樸的民風夾雜進了不和諧的負能量,讓傳統的親緣社會混雜了市儈世俗的逐利惡風。雖說人之相處順其自然,“斷親”現象似重在人心和世風的向善,才能改觀。
也有
生活中沒斷交往的親戚,平日里也各忙各的,只是在節日里按俗禮走動一下,放下禮物便走,連杯茶都不想喝,更不交談溝通,類似于快遞員這類親戚互不關心,互不過問,只是形式上還像個親戚。有人說當下的人情淡了,淡到沒了共同語言,淡到親戚就是赴趟飯局,讓人感到冷漠。
從“斷親”到“形式上的親戚”,不知是社會轉型期的產物還是人們太現實功利的結果。曾讓人感到溫暖的親戚情份會隨著世俗變遷而變化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