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們都在不停地分析一國的經濟政策、貨幣政策,認為是貨幣供應量、利率或匯率政策等決定了一國的經濟周期或對之影響甚大。各國央行也對其通過貨幣政策變動掌控經濟走向的能力信心滿滿。誠然,在一個短周期內,這些變量確實對經濟的短期走向、人們的經濟行為或預期產生較大的影響,但在一個較長的周期里面,是貨幣當局掌控了人的經濟行為還是人的經濟行為反過來影響了當局的貨幣政策,進而決定了經濟周期呢?
人的活動是社會的基本要素,人的生產活動和生活需求形成了供應和需求。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著不同的需求,例如在嬰幼兒階段、青壯年時期、成人時期、老年階段等需求各不一樣,這些需求對社會的生產活動有著直接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這些需求也在決定著當局者的經濟、社會政策。回顧人類歷史的大變革時期,都可以發現,某個年齡階段的人口在社會中的占比不同,決定了當期社會的發展方向。當然,各個國家某一階段證券市場的牛或熊,都可以在人口統計學當中找到依據。人口結構上的變化將導致證券價格發生劇烈的變化——以粗暴的方式改變其基本參數。一個社會的壯年階段,其收入高、消費能力旺盛、生產活動活躍,都直接支持當期的社會經濟活動及股票市場走牛;而一個社會進入老年化階段后,消費能力下降、生產活動減退等等,都不支持走一個大的牛市。
日本的嬰兒潮在1951年左右達到最高值,美國的嬰兒潮在1961年左右達到最高值,40年之后——在這波嬰兒潮一代達到壯年的時期,這兩個國家都出現了經濟繁榮。而人口結構問題則是日本在20世紀90年代發生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所在。
再來看看我們未來的人口結構。20世紀初,富國65歲以上的人口僅占總人口的5%,到2000年,其比例已升至18%。經合組織預測,從2000年到2050年,退休人口對在職人口的比率將由38%升至70%以上,幾乎翻一番。目前中國60歲以上人口已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中國已成為老齡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2020年,我國老年人口的比重將從現在的7%上升到11.8%,預測當峰值到來時,65歲以上老人比例將達到23%。有報告估計最早在2010年,中國的低技能勞動力將面臨短缺。因此,我們是否應該為未來的老齡化社會投資做準備?
未來我們簡單而有效的投資方法,是否就是分析全球各國的人口結構,并選擇人口結構最優的國家進行指數化投資。 易方達策略成長基金、策略成長二號基金 基金經理 劉志奇09/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