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史事宗,則借助中國古代歷史,以易學的學術框架中容納歷史故事,借助歷史經驗,提供為人修身的經驗。闡發治道,為人們的生活提供指導。
文/凌俊峰
《周易》被中國古人認為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其背后蘊含著非常豐富的哲理。要之,歷代解釋易學的著作以象數、義理兩個角度解釋。象數即卦象、占筮的角度闡發易道。而義理則以卦爻辭的吉兇禍福為指導。
群經之首(資料圖 圖源網絡)
更細致,則學術史上稱呼其為“兩派六宗”,占卜總、造化宗、禨祥宗、史事宗、儒理宗、老莊宗為六個細致門類。其中有許多內容卻有“封建迷信”的成分,而義理易學更注重闡發道理,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與修養,為構建一個完成、和諧、大人君子的方向提供指導,所以無數知識分子、甚至民間百姓都對此加以崇拜、深信不疑。
易學是一個廣大,無所不包的學術體系,《易傳》被公認成書于戰國中晚期,是先秦諸子學術繁榮的一大總結,其中的哲理既能夠避免儒家蔽于人而不知天的缺陷,又避免了道家蔽于天而不知人的缺陷,中國歷史上百家治易、百家研易,以包容精神與氣象構建了中國文化的主旋律。
大道之源(資料圖 圖源網絡)
中國古代的主流觀點是,周文王演周易,在被商紂王猜忌、并關押在羑里之地時,擔心自己的封國甚至是子女、天下人的安危,基于一種憂患的意識,表達其內心的訴求,而重疊八卦,推衍成六十四卦而成的。所以《易經》中也多有商周之際的史事。
根據后人之傳說(這段歷史是否真實當然可以再研究),商紂王甚至殘暴到把周文王的長子烹飪作為肉羹,送給周文王吃,而其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危,明知是自己的親身骨肉,卻忍痛吃下,讓殘暴的商紂王放松了警惕。所以《周易》之形成,是一件極其難得、珍貴的事情。我們絕對不應當把這一件事等閑視之。
史事宗(資料圖 圖源網絡)
史事宗,則借助中國古代歷史,以易學的學術框架中容納歷史故事,借助歷史經驗,提供為人修身的經驗。闡發治道,為人們的生活提供指導。當讀到商周之際的歷史時,我們能夠體會商周易代精彩的歷史故事,仿佛穿越回那數千年前的場面,借助往圣前賢的故事,為我們提供精神上的指導與人格的完成。史事宗實際上寓歷史與哲學、人生教育于周易的卦象之中,進行一種合理的闡釋。
歷代擅長于此類易學研究的學者有許多,漢唐學者也有以史解易的傳統。漢代的經學大師鄭玄,就常常以其了解到的上古傳說甚至史事來解釋易經。這種傳統深刻地影響到了后來的學者。然而許多人也許以文學家的身份在我們的知識形象中呈現。
體會易道的無窮與神奇(資料圖 圖源網絡)
比如楊萬里,大家都認為其為一個著名的詩人,而其同樣也是一個研習程朱理學的學者,其寫作的《誠齋易傳》,就是一部以史解易的大作。以這種方式去理解《周易》,能夠給我們的人生帶來無窮的新樂趣。在接下來的幾周里,讓我們通過一系列的文章,走進古代偉大人物的精神世界,體會易道的無窮與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