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不得不服老,年輕時的壞習慣在中年有時候是致命的。人們都說年輕時傷害的身體中年以后是要體現出來的,各種慢性病開始出來。有些人覺得我吃飯口味挺淡的,咋還高血壓了呢?有的人,血脂不高咋就心梗了呢?我們都習慣性思維覺得有因才有果,但是有的疾病最先就已經埋下了原因,只是我們沒有覺察到而已。
去年夏天在急診科搶救一位35歲大面積心梗的病人,雖然后來搶救成功,但是依然沒有活過24小時。這個人平常不抽煙、不喝酒,血脂也正常,但是愛生氣,工作壓力大,在家經常發脾氣。有的病是吃出來,有的病是氣出來的,還有得病到了一定年紀一不小心就得了。
隨著我們生活水平提高,餐桌上的肉類、高脂肪食物增加,一些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梗死的人越來越多,人到中年不生病的少,尤其是腦梗死,這種導致殘疾的病,給我國無數家庭帶來了經濟損害,家中一人腦梗,最起碼還要出一個勞動力去看護,這樣一家人就少了兩個勞動支出,對于家庭經濟帶了很大的影響。
那么怎么才能預防腦梗死呢?下面幾件事千萬要注意!
暴躁的脾氣特別容易升高血壓,過高的壓力隨時會沖掉血管內的斑塊,導致血管堵塞,出現腦梗死。一直提倡心平氣和無不道理,良好的情緒更有助于維持平穩的血壓,防止腦梗死的發生。尤其是本身患有高血壓的人,偶爾發個脾氣都有可能出現手麻、腳麻、頭暈、口角歪斜,去醫院檢查發現腦梗死。
飲食上太咸會導致高血壓,太油會引起身體血脂異常,進而形成動脈粥樣硬化,這個時候的血管壁內沉積了一層一層的脂質垃圾,慢慢的就會長滿整個血管腔,血液無法流通,堵塞以后的血管無血液供應,導致周圍的組織壞死,發生在腦血管就成為腦梗死。所以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人都建議服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鈣來穩定版塊,預防腦梗的發生。
長期飲酒不僅僅增加了肝臟的負擔,酒精可以直接刺激血管,使血管壁彈性下降,就像吹氣球,長時間不放氣,再放氣就會變大,彈性下降。并且酒精還促進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合成,引起動脈硬化,這種硬化的腦血管,彈性非常差,管腔容易狹窄,從而造成腦血栓的形成—腦梗死。所以到了中年以后,酒要少喝,最好不喝。
吸煙會損傷血管內皮的功能,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使動脈血管的管腔變狹窄,血流受阻,引發多種心腦血管疾病。大量醫學研究數據充分說明了吸煙可以導致冠心病、腦梗死、和其它血管疾病,并且戒煙可以顯著降低這些疾病的發病和死亡風險,所以,腦梗、心梗的病人醫生都會囑托戒煙,這是有具體根據的。吸煙不僅僅可以導致惡性腫瘤的發生,在心腦血管疾病中也有關聯性作用。
現在很多體力勞動都被機械化,人們的工作體力活動減少,久坐不動成為主要的生活方式。久坐不動會對人身體的各個系統造成不良的影響,尤其是心腦肺血管系統,長期坐立不動,血液流動的速度減慢,容易形成血栓,尤其是下肢的深靜脈血栓,下肢靜脈的血栓如果掉落很有可能隨著血液循環流動到肺部,引起肺梗死(大面積致死性很高);一般不引起腦梗死,這是因為心臟血液流動方向不同,但是有先天性心臟疾病的人是可以出現腦梗事。再者血液流動緩慢以后,如果原本血管就有粥樣硬化,那么就會出現“雪上加霜”的感覺,加快血栓的形成,引起腦梗死。所以還是要適時運動,加強鍛煉。
高血壓、糖尿病是慢性病,長期服藥,不按時吃完很容易引起血壓波動、血糖波動,對我們的血管造成影響,容易形成動脈粥樣斑塊。除了高血壓、糖尿病人要按時服藥以外,還有一種特殊疾病需要注意,即心房顫動(簡稱房顫)。
房顫是因為我們的心臟心房的位置不按正常跳動,隨意跳就會出現血液湍流,時間一長,形成栓子,脫落以后就會隨著血液流動到大腦形成腦栓塞(腦梗死)。有時候我們聽說誰家老爺子睡一覺偏癱了,很大的原因就在這。房顫的病人,醫生都會建議服用華法林,長期終身服用,因為目前預防房顫引起的腦梗死,市場上只有它一個,便宜好買,就是需要定期檢測凝血功能。
在醫院經常見到不按時吃藥,得了腦梗死的,既然有得腦梗的風險,也有藥物可以預防,為什么不好好吃藥呢? 日子一天一天過,年紀一年比一年大,人過50歲就是半生已過,接下來拼的就是健康。腦梗死的發生給許多家庭帶去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它不像是外科疾病,可以用刀解決,關鍵還在于自己的飲食和行為習慣,提前預防確實能降低得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