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來的《周易》熱
李申
第二篇 《周易》基本知識
一 《易經》與《易傳》
《周易》是古代一本用于占卜的書,它包括《易經》和《易傳》兩大部分。
《易經》有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爻有兩種,其中“—”叫做陽爻,“- -”叫做陽爻。
《易傳》說,是上古時代,圣人伏羲仰面觀察了天文,低頭察看了地理,又觀察了自身,觀察了鳥獸和各種事物,然后畫成了八卦。八卦每卦三爻。許多年以后,伏羲的后繼者,有人說是神農,有人說是周文王,又將八卦兩兩重合起來,畫出了由六爻組成的六十四卦。為了占卜吉兇,有人說是周文王,有人說是周文王的兒子周公姬旦,又給每一卦配上了文字說明,稱為卦辭;給每一爻配上文字說明,稱為爻辭。六十四個卦象,加上卦辭和爻辭,就組成了《易經》。
到了孔子,又寫了十篇解釋易經的文字,稱為《易傳》。這樣,《周易》這本書就完成了。
關于文王重卦演易的故事,說得活靈活現。說是商紂王無道,他嫉恨周文王能得民心,就借故把周文王關押在叫做“羑里”的地方。周文王就在被關押期間,演成了六十四卦。羑里據說就在現代的河南安陽境內。在《周易》熱中,當地重修了文王演易的羑里城。
根據現代一些學者的研究,《易經》大約形成于商朝末年或周朝初年,而《易》傳形成于戰國時代。至于伏羲畫卦,文王重卦,孔子做傳,只能看作是儒家的傳說,沒有什么可靠的根據。
但這些說法表明,《周易》的形成乃是一個長期積累的歷史過程。
二 八卦到六十四卦,《易經》到《易傳》
起初只有八卦,不僅說明當時人們的思想發展水平低,而且說明當時占卜的內容也不復雜,所以用八個卦象也就夠了。也很可能,在八卦以前,人們僅僅只用兩個爻象進行占卜。或者也曾經把兩個不同的爻每兩個一組編成四個符號進行占卜。但是后來,占卜術就在八卦這個形式上穩定下來,并且為后人所繼承。
周朝初年產生六十四,說明當時的社會生活更加復雜,而人們的思維水平也有新的提高。原來的八個符號不夠用了,于是它們被兩兩重合起來,成為六十四個。六十四個卦象顯然比八個能夠表示更多的內容,以便人們對更加復雜的社會生活進行占卜。
然而這樣仍然不夠。
單是有陰陽兩爻或者卦象,只能說明是吉是兇,是順利還是困難,不能說明為什么會是這樣,而不是那樣。而要解釋人們心中的許多“為什么”,就需要有進一步的說明,于是,卦象或者爻象被配上文字。這些文字,說明著該卦該爻的吉兇順逆,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著該卦該爻吉兇順逆的原因。
時代在前進,人們的思想在發展。簡單的說明又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于是有了《易傳》。《易傳》,是對吉兇順逆更進一步的說明。
《易傳》共有十篇,又叫“十翼”。翼,就是翅膀。《易傳》對于《易經》,就像鳥兒的翅膀幫助身體一樣,起著發揮《易經》、闡明《易經》的作用。其中《象傳》、《彖傳》由于比較直接說明卦爻,所以后來就有人把它們放在每一卦辭或者爻辭之后,和《易經》融成一個整體。《文言傳》由于僅僅說明乾坤兩卦,所以也僅被置于乾坤兩卦之中。
《象傳》、《彖傳》都分上下兩篇,加上《文言傳》,共有五篇。
《系辭傳》也分上下兩篇。加上《說卦傳》、《序卦傳》和《雜卦傳》,也是五篇。這五篇是對《易經》的綜合說明,無法和經文一一對應地放在一起,所以置于經文之后。其中《系辭傳》從“天尊地卑”開始,通過自然現象說明社會秩序的合理性,說明為什么會有吉有兇。比如說,因為“天尊地卑”,所以君尊臣卑,男尊女卑。因為日月交替,四季代換,自然界在不停的運動變化,所以人事也在不停的變動。卦象的陰爻變為陽爻,或者陽爻變為陰爻,就象征著事物的運動和變化。自然界,天在不停的運轉,永遠也不停止,所以君子應該不斷進取,不可有絲毫懈怠。我們看到,這就是當時的哲學思想,而且是水平很高的哲學思想。
《說卦傳》說明著卦象象征的事物,《序卦傳》說明著《易經》中的卦象為什么如此排列。其他還需要說明的問題,則在《雜卦傳》中解決。在這些說明中,都體現著當時思想家對世界最普遍規律的思考,因而具有高度的哲學價值。
根據出土文獻,《易經》中的卦象,還有另外一些排列方式。而《易傳》的內容,也不單是現在我們從《周易》這本書上所看到的那些。這說明,《易傳》當是春秋到戰國時代許多思想家的作品匯集,而且其中有許多是被歷史篩選掉了的。
三 易學
從漢代開始,儒者們繼原來的《易傳》之后,又撰寫了大量的易傳、易注,對《易經》,對原來的《易傳》進行解說。現在還能夠看到的,《四庫全書》收載182種,存目也大體相當。加上未能收載以及后來新出現的,總計大約有五六百種。這五六百種,大多是宋代及其以后的,唐代以前的,絕大部分都散失了。
這么多新的易傳、易注說明了什么問題呢?說明后來的儒者并不滿足于原來的解釋,他們要根據自己時代的特點,對《易經》和原來的《易傳》重新進行解釋。
后來儒者的解釋,就形成了易學,即關于《周易》的學問。
根據這些解釋的特點,清代儒者在編纂《四庫全書》時,把歷代的易學家分為兩大派別,一是“象數派”,另一個是“義理派”。
四 易學象數派
象數派就是著重于通過《周易》卦象和有關數字解釋《周易》的學派。這些解釋包括:
一,卦象都象征什么。《易傳•說卦傳》中,列舉了《周易》卦象象征的內容,大約有幾十項。其中乾卦象征天,坤象征地,坎象征水,離象征火,艮象征山,兌象征澤,巽象征風,震象征雷。是人們最經常提到的內容。此外,乾卦還象征馬,象征君主等等。漢代儒者進一步發展了卦象象征的內容,他們把象征的事物擴大到一百余種。
除了沿用原有的象征思路之外,漢代學者還從總體上讓卦象擔負象征自然事物和自然法則的任務。比如,他們把卦象按照新的思路排列起來,讓他們擔負象征一年中氣候變遷的任務。他們讓坎、離、震、兌四卦象征冬夏春秋四季的氣候,讓其他六十卦每卦象征六又八十分之七天中的氣候狀況。六十卦象征的天數之和,就是全年365又四分之一天,從而構成所謂“卦氣說”。
二,卦象之間的關系。比如有的卦倒過來就是另外一卦,改變某卦的一爻,該卦就要變成另外一卦。于是,卦的組成,排列,以及相互變動的關系,就成了易學家們研究的重要內容。
象數派易學家們認為,占到某一卦之所以是吉或者是兇,都不是偶然的,都是由于卦象所象征的內容,或者是它和其他卦象的關系決定的。所以在占到某一卦的時候,他們往往要通過這卦的象征,以及卦與卦之間那復雜的相互關系,來說明吉兇的原因。
至于卦氣說,則主要是探測政治狀況的好壞。按照漢代思想家的意見,政治狀況的好壞,會引起上帝的表彰或者批評。上帝不會講話,它的表彰和批評一般是通過天文氣象表現出來。卦氣說表現的,是一年中正常的氣候,比如春天要暖,夏天要熱。假如春天不暖,冬季打雷,就是卦氣不效。卦氣不效就是上帝發怒,儒者們于是就要根據這時的卦象說明上帝為什么發怒,而皇帝就要檢查自己的行為。并且改正過失,求得上帝的諒解。
漢代儒者們醉心于這一套學問,他們師徒相傳,形成了一代風氣。
然而,他們所說的內容,卻往往互相矛盾。這是因為卦象被創造出來的時候,并不具備他們所說的內容。比如說,卦象本來只是占卜的符號,并不具有象征一年氣候變化的意義。現在你讓卦象去象征氣候,一定有許多說不通的地方。卦象被創造的時候,也沒有考慮卦與卦之間都有什么關系。只是由于兩個符號六個一組組成六十四卦以后,由于符號的簡單整齊性質,它們之間自然形成了某種規則。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就會發現不同的規則。漢代學者,就發現了卦象之間許多不同的規則。
如果他們實事求是地說,自己發現了卦象間的某種規則,也是對于易學的貢獻。但是在古代社會中,只有圣人的話才是真理。于是,他們就把自己的發現說成是圣人畫卦時就明白的東西。因為只有這樣,他們發現的規則才有被人接受的可能。但是,由于他們發現的規則各不相同,而且都要說是圣人的,那么,圣人的規則怎么會有如此不同呢?這樣,他們證明自己真理性的根據,反而成了懷疑他們真理性的證據。隨著漢代的結束,這一派易學家的事業也衰落下去了。繼他們而起的,是新一派易學。后人把這一派稱為“義理派”。
五 易學義理派
最初義理派的代表人物,是魏代一個年輕的思想家王弼。他著重于發揮卦象所講的道理,而不著重于卦象之間的關系。他認為,卦象是表達某種意思的,明白了它的意思,就應該忘掉卦象。這就像人們用魚簍和獸夾。魚簍和獸夾的目的是抓魚和野獸的,抓住了魚和野獸,魚簍和獸夾就可以不要了。所以王弼不重視卦象的研究。
王弼的主張得到了同時代人的贊同,也影響了后來易學發展的方向。從此以后,義理派逐漸取代象數派,成為易學的主流。思想家們借助闡發《周易》,發揮出了許多高明的哲學思想。
和象數派一樣,義理派思想家發揮出來的思想,雖然是他們自己對《周易》的理解,但他們一定要說那就是作易的圣人的思想。至少是圣人所作的卦象、卦爻辭中就已經包含著的思想。也和象數派一樣,他們的所說的道理,自然也不能一致。比如坤卦第五爻, 卦辭是“黃裳元吉”。王弼說,這是由于女子或者臣下采取了柔順謙卑的態度,所以象征它們的陰爻雖然占據著陽爻才應該占據的、最尊貴的位置,所以也是吉利的。但是同樣是義理派代表的程頤卻說,陰只有安守本分,才會吉利。現在它占據著陽爻的位置,“元吉”的意思其實是不吉利。程頤還說,好多人都沒有明白這個道理。
程頤和王弼的分歧,不過是一個例子。類似的分歧也非常之多,于是引起宋代大儒朱熹的抗議。他說,《周易》中哪里有人們所說的許多意思!盡管你們可以說得天花亂墜,但不是《周易》本來的意思。為了糾正這樣的風氣,他把自己解釋《周易》的著作叫做《周易本義》。意思是說,他要尋找《周易》的本來意思,而不是去胡亂發揮。
從現在的觀點看來,朱熹的方向是正確的,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限制,他的“本義”中仍然有許多是后來才有的、實際是他自己發揮出來的意思。追求本義的人尚且如此,至于那些故意去發揮的人,所說的義理究竟有幾分是《周易》的本義,也就可想而知了。
那么,這些思想家對《周易》的解說是不是就沒有意義了呢?不是的。正由于他們不是去追求《周易》的本來意義,而是借題發揮,才會有不斷發展著的新的思想出現。而這些新的思想,構成了中國古代智慧發展的重要內容,是傳統文化中的寶貴財富。
六 易學圖象派
對象數派的不滿產生了義理派。對義理派的不滿,使人們又重新去評價象數派,并且去發展象數派的成果。宋代有個叫朱震的就說,象數派才是孔子易學的正宗。王弼拋棄象數是不對的。這使他把許多異端的思想混入到易學中來,所以應該批判。朱震的話,說明象數派在宋代又得到了復興。
宋代復興的易學象數派沒有回到漢代的舊套路上去,他們開辟了一個新的領域,即用圖象來解釋《周易》。這一派,被人們稱為“圖象派”。
圖象派根據《周易》的內容,畫了許多圖象。人們看到這種圖象,能夠較為形象地理解《周易》的內容,對于易學的傳播,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但是第一,圖象表達的意思,只是文字中所包含的內容的簡化。因而容易導致把豐富內容簡單化的傾向。比方說,現在你要畫一個圖象表示對立統一規律,就一定是個簡化的東西。因為文字之所以出現,就是因為原來的圖象不能表達更加豐富的、抽象的內容。
第二,更重要的是,這些圖象本來是表達《周易》文字內容的,但有的圖象卻被說成是《周易》文字的來源和根據。比如,那由一些黑白點陣組成的《河圖》,本是宋代儒者們畫出的東西,卻被創造者說成是伏羲時代出于黃河水中的圣物。而伏羲就是根據它畫了八卦,并且此后才有了六十四卦和卦爻詞。
宋代以來儒者們所作的圖象,現在所能收集到的,約有五千幅左右。除去重復,大約有三千種左右。這三千種之中,只有少數幾幅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這幾幅是:1 黑白點《河圖》、《洛書》;2 《太極圖》;3 《先天圖》。在十幾年來的《周易》熱中,最熱的就是這幾張圖。這些本是解釋《周易》卦象、文字的圖象,被說成是《周易》卦象文字的根據和來源。所謂的“科學易”大師們,不僅完全相信了古人的這些說法,而且賦予這些圖象以全新的科學內容。從而證明《周易》是多么科學,算命術也是多么科學,多么合理。
下面我們就來分析這些圖象。(待續,
五柳村2007/02/10收到并制作上網 作者簡介:李申,上海師范大學法商學院教授。1946年出生于河南省孟津縣,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1970年畢業于哈軍工原子工程系。1970年4月,24歲的李申因撲救山火,大面積的三度燒傷,經過18次大手術、從周身切下22塊皮縫補傷處…。1976年組織上決定讓他提前退休。1978年國家恢復了研究生制度。他考取了研究生攻讀中國哲學史。1982年以優異成績獲得碩士學位,又三年,獲得博士學位。
十幾年來,李申用主要精力參加了任繼愈先生主編的國家社科基金資助的重點項目《中國哲學發展史》的寫作,是主要撰稿人之一。同時完成了研究中國古代哲學和自然科學的關系的大量的著作、論文,共計800余萬字。主要有:中國儒教史;中國古代哲學和自然科學;老子衍今譯(學術性校注今譯);陰符經全譯,(學術性校注今譯);周易之河說解;莊子今譯;老子與道家;王夫之與老莊哲學;太極圖源流考;周易熱與科學易;河圖無秘密等。(據國防科技大學校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