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古裝劇時,偶爾能看到霸道帝王頭戴一頂前后有“簾兒”的帽子,呼扇呼扇的。
以前探寶不懂,以為古代帝王也流行空氣劉海兒。
其實,這樣的帽子,是帝王冠冕(禮帽)的一種,是皇帝、太子、封王的專屬配飾。而帽子上的簾兒,名叫旒(liú)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強調“復漢官之威儀”,建立了獨特的冠服制度。當時規定,在重大祭祀活動、重要節日及冊拜時,皇室成員要穿袞冕之服,其中戴的“禮帽”即旒冕。
明朝天子的旒冕前后分別有12道旒,每道旒上共12顆玉珠。
佩戴后,前面的旒會遮擋部分視線,表示帝王不看是非奸邪,同時彰顯帝王威嚴。
旒冕兩側還垂著一對青玉圓珠,正好在兩耳的位置,叫做充耳,寓意帝王對讒言“充耳不聞”,求大德,不計小過。
不過明朝親王親王佩戴的旒冕,只能用9旒、9珠。
出土于山東省鄒城市的明代魯荒王王陵的九旒冕,就是明代親王冠冕的定制。
這頂九旒冕由冠武、金簪、綎板、旒等部分組成,冠武直徑17.6厘米、高17.9厘米,綎板長49.4厘米、寬23.5厘米。
它做工精美,價值連城,是當之無愧的國之瑰寶,填補了研究中國古代冕服制度的實物空白。
魯荒王王陵還出土了一頂九縫皮弁,是現存的唯一一件明初親王皮弁實物。
九縫皮弁
皮弁是古代皇室朝服中的帽子,這頂九縫皮弁竹胎黑紗,縫壓金線,也是研究古代皇家服飾的珍貴文物。
魯荒王王陵出土的陪葬物總數達6000多件,從冠冕服飾到筆墨紙硯,再到琴棋書畫、彩繪木俑,完美再現了六百年前明初帝王家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