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賣東西簽訂合同協議是再正常不過了,不過有一位張先生,向相熟的購買紅酒,由于疏忽,因合同章上一字之差,近3000多萬的定金打了水漂,報案之后追討損失,也是困難重重。
張先生和朋友經營紅酒生意多年,經營所需的資金多是朋友投資。2016年時認識一位朋友方某,方某自稱可以向張先生大量提供低價紅酒,經過幾次小生意往來之后,張先生逐漸信任了方某,雙方遂先后簽訂了四份合同。
3000多萬定金 僅收到1000多萬貨物
據張先生透露,四份合同總共涉及7000多萬的貨物,方某要求支付50%的定金,隨后在張先生分多次向方某提供了5個私人賬戶支付了3000多萬的定金之后,陸續收到了方某貨值1300多萬的紅酒。之后,張先生再也無法收到紅酒了。
“深圳”與“深圳市”一字之差 合同章系偽造
發現事態不對之后,張先生開始與方某交涉未果。微信上聊天記錄顯示,張先生多次與方某聯系均無法聯系上。在隨后的調查取證過程中,張先生才發現,當初與方某簽訂的合同章包括公司方的授權委托書居然是偽造的。
事實上,真假公章的區別在于,真公章前綴為“深圳市”,假公章則為“深圳”。張先生稱當時在方某辦公室簽下該合同,雙方都很開心。
報案近一年 追討了無期
張先生原本以為跟方某簽訂的協議是公司行為,誰知卻因為公章的一字之差簽了一份假合同。無奈之下,張先生于2016年8月選擇報警,同年12月23日收到立案告知書。如今10個月過去,這2800多萬的貨物追討卻仍無著落。
影響嚴重 公司面臨倒閉
張先生坦言,此事對他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除了未到貨紅酒近一年時間的翻倍增值損失外,如今還要面臨朋友間的催賬討債,公司也面臨關門倒閉。
律師:涉嫌合同詐騙
律師分析,方某以簽訂假合同借機占有張先生貨款的行為涉嫌合同詐騙。
律師:表見代理特征不明顯
律師提醒,簽訂買賣合同時,不能因貨物低價而忽略了審查對方公司真實主體以及授權委托書的真假,同時張先生支付貨款為轉入私人賬戶,鑒于以上表見代理特征不明顯,因此,張先生向方某所蓋章的公司方追要貨款成功的概率極小。
來源:經濟生活報道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