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讀書中思考,思考中讀書——《論語》譚 為政篇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說:只讀書而不思考,就會罔然無知而沒有收獲,等于沒讀書;只思考而不讀書,就會疑惑而不能肯定,等于沒思考。太有體會了!在讀書中思考,在思考中讀書。
42、流言謠言決不可任其泛濫——《論語》譚 為政篇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孔子說:攻擊那些不正確的言論,禍害就可以消除了。想起了謠言可以殺人的那句話。對社會流言,網絡謠言決不可任其泛濫,否則,禍害不已。此為為政之要。
43、今古不懂裝懂大有人在——《論語》譚 為政篇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孔子說:由,我教你,你明白其中的道理了嗎?明白的就是明白,不明白的就是不明白,這才是真明白呀!如此簡單的道理,古往今來不懂裝懂大有人在。那就是偽君子!
44、多聞多問,謹慎言論——《論語》譚 為政篇
“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子張要學謀取官職的辦法。孔子說:要多聽,對有懷疑的不要妄加評說,對其余有把握的,也要謹慎地說出來,這樣就可以減少過錯。多聞多問,謹慎言論。
45、多看多聽,謹慎行事——《論語》譚 為政篇
“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 要多看,對有危險的事先放一旁不要去做,對其余有握的,也要謹慎地去做,這樣就可以減少后悔。多看多聽,謹慎行事。
46、慎言慎行是負責任的態度——《論語》譚 為政篇
“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說話少過失,做事少后悔,官職俸祿就在這里了。對此不能認為是不負責任的,善于保全自己,而回避原則的處世態度。“言寡尤,行寡悔,”的慎言慎行正是負責任的態度。
47、為政首先就是用人之道——《論語》譚 為政篇
“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孔子回答說:“把正直的君子舉薦起來,代替諸多卑鄙的小人,老百姓就會信服;把卑鄙的小人提拔起來,代替諸多正直的君子,老百姓就不會信服。為政首先就是用人之道。腐敗也是從用人開始。
48、儒學之道均要以身作則——《論語》譚 為政篇
“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孔子說:用莊重的態度對待百姓,百姓就會尊敬你;對父母孝順、對子弟慈祥,百姓就會盡忠于你;你選用善良的人,又教育能力差的人,百姓就會互相勉勵加倍努力。儒學之道均要以身作則,這就是當年孔子成為喪家之狗的原因之一。
49、從教就是從政——《論語》譚 為政篇
“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事?”有人對孔子說:你為什么不從事政呢?孔子回答說:《尚書》上說:“孝就是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實施孝悌就是政事。”既然實施孝悌就是政事,我所作為怎么不是從事政哪?”說明:從教就是從政,真有道理!
50、信是人與人的基本紐帶——《論語》譚 為政篇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說:人若是不講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車沒有輗、小車沒有軏一樣,其怎么行走哪?!信:是在人與人之間的基本紐帶,列入“五常”之中還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