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孩子休眠的潛能 ——記天津中小學對學生自我意識培養和潛能開發的探索實驗 本報記者 張寶敏 要想尋找任何解決人類差距的答案及任何關于人類前途的保證,唯一的去處就在于我們自身中。我們大家所需要的便是學會如何激發我們處于休眠狀態的潛能。從現在開始,有目的地去運用它們。——摘自羅馬“國際思考”俱樂部報告
中小學生正處于成長時期,自我意識尚未覺醒,個性發展尚未成熟。如何通過改善外部環境,培養他們的自我意識,再通過內因的變化促進潛能的開發,是當前教育工作者應當好好研究探索的問題,也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中小學學生素質的一個關鍵。
由南開大學教授樂國安、天津師范大學教授賈曉波等承擔的教育部“十五”規劃重點課題“中小學生自我意識的培養與潛能開發問題的研究”,自2002年5月開題以來,受到了天津市教委的高度重視。天津市8個區的43所中小學參加了實驗。在其后3年多的時間里,他們在多領域、多方面進行了多角度的可貴探索。由于效果突出,天津市教委日前做出決定,在全市基礎教育戰線推廣這項研究實驗成果。
學科教學:實行自主教學模式
這是天津市尖山小學王蕾老師在上識字課:教室里擺放著各種食品、日用品和學習用品,儼然一座自選商場。所不同的是,這里還擺著一些貼有生字詞卡的包裝袋。學生想要找準貨物,就要認識、記住包裝袋上的生字。識字過程是在趣味盎然的挑選商品的活動以及隨后的乘坐“識字列車”到“識字王國”去和“字寶寶”交朋友的游戲中完成的。老師還設計了“紅燈綠燈”、“找朋友”、“戴帽子”、“快速搶答”、“大豐收”等競爭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鞏固識字。過去她的學生僅有三分之一喜歡語文課,經過一年多的實驗,達到了百分之百,全班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學科教學是學校教育活動的主渠道,在促進學生自我意識發展和潛能開發中具有重要作用。各實驗學校、實驗班的教師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形式的設計、教學活動的組織、教學方式與方法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
實驗中學教師邢潔在初中作文教學中,創造了思維訓練、網絡學習、小組合作、語文實踐等多種教學模式,既激發了學生寫作興趣,又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觀察力和思維品質,提高了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多向思維的能力;津華中學教師于立文在歷史教學中采用“設置問題情境,引起學生思考;提出各種假設,啟發學生想象;扮演歷史人物,體驗歷史事件”等方法,讓學生站在歷史人物的角度去“體驗”,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評價歷史人物和事件,提高了學生批判思維、多向思維、系統思維和創造想象的水平。
班級建設:全面實行自主管理
如何把班級建成一個充滿信任、鼓勵的集體,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他人的尊重,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都能達到自知、自信、自強、自主、自制,是實驗班探索的重要內容。實驗中,班主任們改變了學生只是班級管理對象的觀念,實行自主管理,普遍實行了干部輪換制、競聘上崗制、一日或一周班主任制,“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在各種日常活動中創設學生獨立自主的機會。
海河中學實驗班把原來由幾名同學組成的班委會擴充為由20多名學生組成的班級委員會,下設學習部、體育部、生活部、宣傳部等,各部除設部長外,還設有干事。班內還設了自律委員會、班級基金會、志愿者協會,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活動中來;河東區麗苑小學實驗班的崗位設置非常全面:“校園護綠員”、“門窗護理員”、“紀律監督員”、“圖書保管員”、“領唱員”、“小小發報員”、“班級動態匯報員”、“節水節電員”、“錯題糾正監督員”、“好人好事宣傳員”,學生人人有崗,崗崗有責。學生還可以毛遂自薦定期輪崗,在多崗位輪換中體驗各種角色。
天津開發區一中實驗班的老師們反映,“過去班主任操碎了心,整天忙忙碌碌,學生還不領情,認為老師管得過嚴。現在他們自我管理,人人都覺得自己是班集體的主人。發生違紀現象,不用老師說,大家都會‘側目而視’。這種無形的教育產生了巨大的力量,班主任輕松了許多,師生關系也得到了改善。”
評價機制:指標多元鼓勵為主
天津109中學有個學生,平時有個怪癖,常帶著小刀在樹木花枝上亂刻。為此,趙穎老師不知批評他多少次,總未奏效。一次家訪中,趙老師聽說他對園藝有興趣,就調整了教育方式,讓他試驗在班里的仙人球上嫁接菊花。這樣一來,既滿足了他的嗜好,又促進了他自我改進,很快他就改掉了毛病。此例使趙老師再次體會到,對有毛病的學生決不可全盤否定,要善于從正面挖掘積極健康的東西。一個學生喜歡看古典小說,并根據小說內容將班上的同學寫進自編的小故事中,趙老師就在評語中寫道:“看來你很富有創造力,我愿做你的第一位讀者。”該生的創作熱情更高了,每次周記里都會有一段自己創作的小故事,而且在一個學期內就讀完了《水滸》、《三國演義》等多部名著。
二十一中學以“五個一百”作為學生校級評優的主要項目,每年要評出“品德高尚生”、“學習優秀生”、“突出進步生”、“探索實踐生”、“特長生”各100名,大大擴展了受獎學生的人數比例。該校于2002年在初三、高三年級實行了免監考制度,至今已有近500人次獲得資格。在此過程中,這些學生“誠實、守信、自尊、自愛”等品行修養和自主意識、自律精神都有了顯著提高。通過系統的心理輔導和訓練,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增強自信,也是實驗的一項重要內容。
此外,這項實驗還配以心理方面的訓練,包括認識自我、生活規劃技術、自主學習方法策略、自我認識與完善、自我設計與實現等。教師們還充分利用語言、表情、情境、行為、氣氛、自我等心理暗示手段,努力創設一個理想的環境,形成一種良好的心理場,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上進心。
天津市中小學對學生自我意識的培養和潛能開發的探索實驗取得了顯著的成果,許多學校、老師、學生在實驗中獲益。津華中學是一所區屬重點中學,該校于立文等教師帶著兩個普通班,從班集體建設和學科教學方面進行實驗。實驗班的任課教師中,有5位是剛參加工作一年多的新老師。但實驗班的統考成績始終保持在年級前三名,而且包括自習課在內的課堂違紀率始終為“零記錄”。2003年,實驗班初中畢業,有28名同學的中考成績達到市直屬重點中學的分數線,比非實驗班多了14人。更令人感嘆的是,這些同學在選擇高中時,沒有去他們能去的市直屬重點高中,而是繼續留在了本校!顯然,這里的育人環境、育人方式得到了他們的認同!
《中國教育報》2005年2月21日第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