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有助于我們更深層次的認識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的價值,從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范圍廣、內容多,其實施的途徑和措施也很多。但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從實踐來看,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改造人的主觀世界,塑造人的精神世界,促進個人與社會全面發展的活動,二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與思想政治教育狀況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不斷向前發展,加上大學生的年齡特征,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較之以往,出現許多心理問題,進而表現為思想政治的某些方面不如人意。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看,在校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發展階段青春期的中后期。這一時期,大學生人格上將逐步完成從青少年向成年人的過度和轉變,從而建立起自己穩定的人格結構,在心理上和經濟上逐步擺脫對家庭和父母的依賴,從而走向獨立和成熟?!?/span>..在校大學生面臨很多重要的人生發展課題,遇到各種困惑和矛盾,面臨巨大的壓力。[①]大學生面對壓力和困惑,可能獲得成功,也可能面臨失敗,進而出現“理想與現實的沖突”、“情感情緒困惑”、“適應能力差”、“人際交往能力欠缺”等心理問題,表現在行為上就可能是“理想信念模糊”、“誠信意識淡薄”、“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作觀念較差”等思想政治為題。總之,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和思想政治教育狀況都不盡人意,需要全體教育部門和教育工作者花大力氣去抓,去改觀。
二、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區別
心理健康教育,是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等學科的原理與方法,對大學生進行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性教育、咨詢性教育和良好行為的訓練。理論基礎是心理學、教育學。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使大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介紹增進心理健康的途徑,使大學生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覺開發智力潛能,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傳授心理調適的方法,使大學生學會自我心理調適,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自覺培養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和艱苦奮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應對挫折的能力,以及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解析心理異常現象,使大學生了解常見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現,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各種心理問題。采用的方法多具有實際操作性,如認知行為干預法、行為塑造方法、理性情緒療法、矛盾意象法等。
思想政治教育,是依據黨的教育方針,為實現培養和造就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政治目標,有目的地對大學生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以期轉變其思想,進而指導其社會行為。它是以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學、倫理學等為理論基礎,工作的側重點是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和良好的品德素質。教育方法以理論教育和宣傳為主。
可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以不同的科學理論和方法,對大學生主觀世界進行改造,塑造符合人的自身發展和社會要求的精神世界。
三、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聯系
1.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心理健康教育能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效果。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必須先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能夠正確認識自己、欣賞自己,成功地與他人交往,有良好的情緒控制能力。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往往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能達到更佳的效果。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有交叉和重合。各高校目前這兩支隊伍在人員結構上都程度不同地有比例的重合或交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學會從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獲取新的知識及方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應該自覺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方法的學習研究,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交融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論及方法。要使兩支隊伍有機結合,就必須讓思想政治教育人員掌握相關的心理學知識,這樣才有助于他們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學生的思想、心理行為,有利于他們及時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礙,并提供力所能及的針對性的幫助。
3.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對思想政治教育有借鑒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以理論教育和宣傳為主,主要采取正面說服、榜樣示范等方法。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采用普及心理學知識,與大學生交談、討論,讓大學生進行角色分析扮演,對大學生進行心理訓練、心理測量等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手段也應多采用和借鑒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特別是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中已廣泛使用的心理測驗引進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來,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特長與不足,了解學生的氣質類型、性格特征和能力特點,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符合學生實際,從而取得更良好的效果。
4.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實施的有效途徑之一。隨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不斷擴展,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被包含進來。2004年黨中央和國務院聯合下發十六號文件,即《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在文件中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之一,就是“開展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據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注重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的優良品格,增強大學生克服困難、經受考驗、承受挫折的能力。要制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計劃,確定相應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的專門機構,配備足夠數量的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積極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輔導,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②] 因此,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對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展。在思想教育中,結合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優缺點,方能使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評價,并能坦然接受現實中的自我,從而保持心理健康。
[①] 張金明.淺談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2)
[②]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