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中歐,拔都所要面臨的敵人,是匈牙利王國和波蘭王國。匈牙利此時是阿爾帕德王朝統治時期,國王貝拉四世剛即位六年,正在實行打壓大貴族,恢復王室權威,避免封建割據的政策。按說貝拉四世也算匈牙利一位雄主,可運氣不好,他的政策還未起到作用,和貴族們的矛盾正在激化,便遭到了蒙古軍的打擊。波蘭比之匈牙利還有不如,在彼雅斯特王朝前期,波蘭本是中歐大國,但在十二世紀中葉陷入分裂,分為西里西亞、大波蘭、馬佐夫舍、桑多梅日和克拉科夫五個相對獨立的公國。其中克拉科夫公國的大公有著波蘭國王稱號,但只是徒有其名。
拔都此時進入中歐,可謂正逢其時。他制定了一個三路并進的戰略:第一路由拜答兒率領騎兵四萬,作為右翼集團攻略波蘭;第二路由合丹率領四萬騎兵作為左翼集團,掩護主力南面的側翼,并阻擊可能從東南面援助匈牙利之敵;拔都和速不臺率領主力集團七萬騎兵,直取匈牙利的首都佩斯。1241年2月,拜答兒的右翼集團渡過維斯瓦河,向波蘭發起進攻。3月,拜答兒在西多羅夫大敗克拉科夫大公博列斯拉夫四世的軍隊,博列斯拉夫四世帶家眷逃入捷克避難,拜答兒先后焚掠桑多梅日和克拉科夫,長驅直入進入西里西亞。
西里西亞公國的地域大部分在波蘭,小部分在今天德國和捷克境內。此時的大公是亨利二世,在波蘭各公國中是最為強大的。聽聞蒙古軍殺到,亨利二世征集了自己所有部隊,并邀請條頓騎士團援助,共集結了波蘭、日耳曼、條頓騎士團共三萬軍隊迎戰。1241年4月9日,亨利二世在格尼亞城迎戰拜答兒。兩軍列陣于距城一程之地,奈思河所灌溉的平原中雙方軍力相當,但亨利二世擁有當時歐洲最強大的重裝騎士條頓騎士團,因此信心滿滿。
拜答兒沒有用蒙古騎兵與之硬拼,而是在發動進攻后立即下令佯敗后退。亨利二世不知是計,率軍緊追,結果其裝備最弱的日耳曼步兵逐漸落后。拜答兒發現敵軍破綻后,立即憑借蒙古馬的超強機動力,繞過亨利二世的前軍,將日耳曼步兵包圍殲滅。亨利二世見后軍有失,立即派遣麾下大波蘭、克拉科夫等地的波蘭軍前往接應,但蒙古軍挾殲滅日耳曼軍之威,奮勇突進,將這支援兵也擊潰了亨利二世無奈之下,只得將自己最精銳的西里西亞軍團和條頓騎士團撒了出去,希望用重騎兵的沖擊力打垮蒙古軍。可蒙古軍并不與之對沖,而是遠遠地用弓箭攢射,重騎兵們追不上裝備輕巧的蒙古騎兵,紛紛倒斃在箭雨之下。亨利二世最后的賭注也輸掉了,他在逃亡過程中被殺。
當拜答兒全殲亨利二世的大軍之時,拔都、速不臺率領的主力集團已經突破加里西亞關隘口和特蘭西瓦尼亞山隘,擊敗喀爾巴阡山的守軍,越過蒙卡齊和翁古瓦爾之間的道路,殺進了匈牙利。匈牙利王貝拉四世曾向神圣羅馬帝國求援,但遭到拒絕,而北面的波蘭被拜答兒攻陷,西南的摩拉維亞則被合丹占領,無處求援的他只得集中全部兵力十四萬防守首都佩斯。拔都首先在距離佩斯城半天路程的地方列陣,此時他只有七萬軍隊,是匈牙利軍的一半,因此不能強攻,而是派出一支騎兵部隊去引誘對方。貝拉四世判斷出這是誘兵之計,下令不得出擊。可大主教烏古蘭認為蒙古騎兵數量很少,不應該膽怯,于是違反號令出擊。拔都的騎兵佯敗后退,誘使烏古蘭的重裝騎兵進入一片沼澤地。裝備笨重的重裝騎兵陷進沼澤之中完全失去了機動,被蒙古軍的箭雨全部殲滅,只有烏古蘭主教僅率三名親信逃走。
1241年4月,拔都為一舉殲滅匈牙利軍主力,主動率部后撤到撒岳河(今匈牙利東部蒂薩河)東結營。貝拉四世率軍出擊,在河西列陣。蒙古軍扎營之處,是三面環水的隱蔽之地,而匈牙利軍則在地形開闊之處,對于蒙古軍的動向,匈牙利軍難以掌握,而匈牙利軍的一舉一動盡在拔都視線之內。開戰伊始,貝拉四世認為蒙古軍要度過撒岳河,必須經過河上大橋,只要守住大橋便可掌握戰場主動權,因此派出一千精銳把守大橋。豈料,蒙古老將速不臺早已率軍在下游結筏潛渡,繞到匈牙利軍背后。而拔都則用投石器猛攻大橋,兩軍前后夾擊,匈牙利軍頓時陷入混亂,被迫后撤。而拔都揮軍緊追,在撒岳河與提索河匯合處,將匈牙利軍包圍,雙方展開決戰。已經銳氣盡失的匈牙利軍無力抵擋蒙古軍的攻勢,貝拉四世逃離戰場,烏古蘭大主教戰死,匈牙利軍全軍覆沒,佩斯城也隨之陷落。
當拔都攻破佩斯的時候,拜答兒所部已經掃蕩波蘭全境,進入波希米亞王國邊境。攻克奧帕瓦、奧洛摩茨、布爾諾等城市,并跨過匈牙利邊界,攻下了匈牙利的北部城市特倫琴、布拉迪斯拉發、尼特拉、克馬納。而合丹所部從特蘭西瓦尼亞越過山路攻入了魯丹城,其后攻占了匈牙利大城瓦爾丁。1241年6月,三路大軍匯合于撒岳河畔,拔都犒賞將士后,繼續遣軍出擊,一面追擊逃走的貝拉四世,一面攻打尚未攻克的城市。到1242年3月拔都西征軍已經占領了整個匈牙利。下一步,便是要進入西歐了。直對東歐、中歐的戰火幸災樂禍的西歐各國此時還在內斗不休。神圣羅馬帝國皇帝弗里德里希二世要求所有基督教諸侯為共同防御而采取聯合行動,羅馬教皇格里戈利九世也開始號召各國組織十字軍,來一起對抗蒙古軍。可是,皇帝與教皇的爭權斗爭不斷激化,其他各國也是矛盾重重,雖然舉行過'組織起來對抗蒙古人的談判',但卻沒有采取什么實際行動,如果此時拔都揮軍西進,西歐各國的命運不會比羅斯、波蘭和匈牙利美妙。但是,1242年4月,拔都的大軍突然東歸,就如他們到來時一樣,迅速而出人意料。
并不是拔都和他的軍隊疲憊了、思鄉了,而是因為他們的帝國出了大事—窩闊臺大汗駕崩。作為大汗的子侄,也作為帝國重要的貴族,拔都、拜答兒、合丹等人必須回到蒙古參加'忽里勒臺',選舉窩闊臺大汗的繼承人。歷時七年的長子西征,宣告結束。西歐各國躲過了戰火,波蘭和匈牙利則得以在廢墟中重建家園。波蘭因為這次入侵,使得很多大貴族認識到分裂的危害,普舍美斯爾二世、瓦迪斯瓦夫沃凱太克等英杰前赴后繼,終于于1320年結束了175年的分裂,為日后波蘭黃金時代的亞蓋隆王朝奠定了基礎。那位僥幸逃過蒙古軍追殺的貝拉四世也在戰后返回了匈牙利,領導了卓有成效的重建工作,恢復了匈牙利的經濟和防御體系,被后世譽為'故鄉重建者'。而羅斯各城邦卻沒有這樣的好運,他們要重新獲得獨立的等待二百四十年,在這漫長的兩個半世紀中,他們都必須向拔都及其子孫的金帳汗國卑躬屈膝。
長子西征結束后,參戰的蒙古四大家族都獲得了豐厚的戰利品。而最為得益的是術赤家族,拔都將父親留下的領地擴展了近一倍。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西部的疆域,拔都將統治中心向西遷移,在伏爾加河下游,今天俄羅斯的謝里特連諾耶修建了一座城市作為自己的都城。這座城市名為'薩萊',也就是宮殿。因為日后還有一座名為'薩萊'的城市興起,后人稱這座城市為'拔都薩萊'。從這時起,人們所熟悉的'金帳汗國'才算正式建立。不過,金帳汗國的國名其實是不準確的,拔都繼承父親的遺產并使之發揚光大,他絕沒有必要另立國號,改朝換代。在他和以后汗國統治者心中,'術赤汗國'是國家永遠的名字,而'金帳汗國',不過是被其統治了二百四十年的俄羅斯對于自己宗主的稱呼。這個名稱的由來有多種說法。有的說,這是來源于成吉思汗西征返回時,曾在欽察草原搭起大金帳,因此金帳被看作是蒙古統治者的象征。有的說,是因為在金朝強盛時,皇帝被邊遠民族稱為'金汗',這個名稱也就傳到了俄羅斯,成為強有力統治者的稱謂。而最有合理性的傳說則是,羅斯諸城邦的大公們按時向可汗繳納貢稅和述職的時候,都是在草原上金頂大帳中拜謁可汗。久而久之,金頂大帳給他們的印象刻骨銘心,'金帳汗'便成了拔都以后所有可汗的通稱,'術赤汗國'也在俄羅斯編年史中成了'金帳汗國'并一直流傳到現在。而金帳汗國的疆土也在拔都時代確定,其后雖有小的變動,但在金帳汗國崩潰之前,疆域是基本穩固的。北方,是羅斯諸城邦,南部轄有克里米亞半島及沿海諸城市,另有高加索、北花剌子模和玉龍杰赤城,西部領有西起德涅斯特河流域的草原,東部直到西西伯利亞及錫爾河下游。其地橫跨歐亞,控制著亞洲到歐洲的商路,這使得金帳汗國不但是讓人膽寒的軍事強國,還成為了無比富庶的商貿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