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有這么一個地方很“神奇”,有人稱之為“宇宙中心”;也有人說它很“玄”,修了十幾年才竣工。
這個地方即為光谷廣場的大轉盤,俗稱“光谷大轉盤”。據了解,這里是中國·光谷的入口處,位于武漢市的東大門。
光谷廣場總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主體為直徑200米的圓形,最大開挖深度34米。
于2000年8月動工建設,2019年9月1日,主體結構正式完工,成為武漢市新的光谷廣場,集軌道交通、市政隧道、地下公共空間于一體的超大型綜合體工程,堪稱亞洲規模最大的城市地下綜合體。
另外,有媒體報道,光谷廣場的修建也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從魏晉玄學獲得靈感, 提出了“一元、二儀、三才、五行、六合、九宮”總體設計思路,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對宇宙和世界的思考。難道,這就是“宇宙中心”的由來?
“一元”很好理解,則指圓形大轉盤;“六合”也十分顯著,航拍之下,圍繞大轉盤的六條大道都通向它。
“兩儀”一般指陰陽;三才指天才、人才和地才,過去常聽到的“天、地、人”就是從《周易》中提出的。
“五行”則指金、木、水、火、土。
“九宮”是古代人看天象或星象所提出的一種天宮術語,分別是乾宮、坎宮、艮宮、震宮、中宮、巽宮、離宮、坤宮。
有人說,星河雕塑采用九色燈光墻,正好是對應九宮??上?,沒等到燈亮我就離開了(以為晚上7:30亮燈)。
據官方報道,整個“星河”共設置約1.9萬盞燈具,其中近1.4萬盞為定制燈具。真期待能夠親眼目睹它閃爍銀河般的絢麗呀。
廣場之上的星河雕塑十分醒目,夜色下有“星際穿越”般的科幻感。據悉,這是提取了光谷廣場原地面建筑《揚帆》的設計元素,實現了繼往開來、留下城市記憶的目的。
但在我眼里,就平視望去,它像是山丘一般,又像流水一般,流動性的建筑線條充滿了活躍性,令人忍不住與武漢的大江大湖之氣勢融合起來,有種象征著武漢山水交融的城市地貌。
該雕塑全部采用鋼結構,最大高度40米,約有13層樓高,中心直徑90米,總重量近1410噸,是國內最大的單體鋼結構公共藝術品。
依稀記得,星河雕塑亮燈的那一天,武漢各路媒體都對它進行了報道,生活在附近的居民也紛紛拍照上傳網絡與所有人分享。
后來,不少攝影圈的朋友紛紛去爬樓找機位拍照,或進行無人機航拍。一時間,星河雕塑也罷,光谷廣場也罷,中國·光谷成為熱門話題,超級地下綜合體曾在央視霸屏多時。
好幾次有關于光谷題材的攝影活動,朋友都推薦我去報名。其實,對于游客來說,前去拍照打卡可能是圖個新鮮,可能是為城市留取一張影像。
但對于生于斯,長于斯的光谷人而言,它承載著的不僅是時代的翻天覆地,更是人們心中的一份記憶。
他們看著它蛻變,它在他們的目光下不斷蛻變,這種心情與感情是旁人所不能體會的。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這片土地還不叫光谷,人們都稱呼它為“魯巷或關山”。2000年魯巷廣場建成,這是整個光谷地區第一家大型商場,也是在這一年,“光谷轉盤”的雛形出現了,當時叫“魯巷轉盤”。
2001年,東湖高新區被國家批準為國家光電子產業基地,即“武漢·中國光谷”。光谷二字正式被啟用,它肩負著期望和使命,發展迅速。
2007年至2014年,魯巷廣場、大洋百貨、光谷步行街等高樓新街扎推出現,如雨后春筍一般開啟了光谷新區的崛起。
這幾年,光谷商圈十分熱鬧,光谷步行街更是成為大學生最愛去的地方。
2014年,光谷廣場綜合體開工建設。此后,光谷堵車成為一種常態,這種常態持續了五年。人們一邊堵車,一邊期待著大轉盤趕緊完工,這樣就能解決諸多交通不便等問題。
2015年,光谷廣場轉盤打圍方案發布;2016年,光谷廣場初具規模;2017年,光谷廣場主體結構封頂;
2019年4月19日,光谷廣場地下二層的珞喻路通道建成通;同年7月,光谷廣場七色“星河”雕塑正式亮燈;9月1日,光谷廣場綜合體主體結構正式完工。昔日光谷廣場標志性建筑“風帆”變成了如今的“星河”。
那么,今天的光谷廣場還堵嗎?
下次,約個時間一起去光谷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