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5 8:46:00 信息來源: 科學網
結構之肝血流量極為豐富,故其正常外觀呈紅褐色。肝的血流量約占心輸出量的1/4。每分鐘進入肝臟的血流量為1000毫升以上。它是由門靜脈和肝動脈雙重供血,其中3/4來自門靜脈,而靜脈是容量血管;其余1/4則來自肝動脈。正常時肝內靜脈竇可以貯存一定量的血液,在機體失血時,從肝內靜脈竇排出較多的血液,以補償周圍循環血量的不足,因此肝為血液的貯藏庫之一,并可調節血容量。
此外肝臟是人體內多種凝血因子的制造主要場所,肝病時可引起凝血因子缺乏造成凝血時間延長及發生出血傾向。在胚胎時期的肝臟尚有造血功能,雖然正常成人肝一般已不參與造血,但仍具有這種潛在能力,在某些病理狀態下,肝可以恢復一定的造血功能。
古人的大體解剖肯定沒有現代醫學那么詳盡,但血流豐富、貯血量足、調節血量以及防止出血這些功用應大致能觀察及歸納出來。因此《素問·調經論》曰:“肝藏血”。晚清民國間中醫學家惲鐵樵在《生理新語》就有:“惟其含血管最富,故取生物之肝剖之。幾乎全肝皆血……故肝為藏血之臟器”之說。
注:肝臟的再生能力最強,這是符合中醫學原理的,這是因為肝屬木,主生發。而胰為中焦腑,屬少陽三焦,性屬相火,再生能力自然比較弱一些。分化和功能較低的組織和器官,如結締組織,較易再生,實際上結締組織也屬于木。由于肝臟的代謝活動非常旺盛,人體在安靜時約有三分之一的熱量產自肝臟,所以容易肝陽上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