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日7時45分,趙某駕駛蘇FKP181號二輪摩托車沿如東縣掘港鎮天星村南北水泥路由北向南行駛,行至天星村九組陳某宅路口處時,遇有原告王某駕駛蘇F44J43號二輪摩托車由西向東上水泥路向北轉彎,兩車發生碰撞,致趙某兩顆上門牙脫落,兩車損壞。事故發生后,趙某在如東縣某醫院進行了門診、住院治療,出院診斷為頭面部軟組織挫傷、腦震蕩。2009年4月23日經如東縣公安局交通巡邏警察大隊對此事故作出事故認定書,認定王某的行為是造成此事故的主要原因,趙某的行為是造成此事故的次要原因,2009年4月23日如東縣公安局某派出所組織王某與趙某對本起交通事故進行調解,在調解過程中確定趙某住院醫療費2885.9元,營養費10天×18元/天=180元,護理費785元,交通費200元,誤工費40天×29.06元/天=1162.4元,牙齒修補費4808元,車輛修理費550元,王某醫療費624元,車輛修理費920元,經雙方協商達成如下協議:1、趙某受傷醫藥費、牙齒修補費等費用由王某承擔,共計10571.3元(壹萬零伍佰柒拾壹元叁角)。2、王某醫藥費、車輛修理費計1544元由趙某承擔。3、此協議雙方簽字后生效,今后不得再為此事發生糾纏,一次性了結。后扣除趙某應賠償給王某的損失部分,原告王某已經給付趙某賠償款人民幣9027.3元。另查明,原告王某駕駛的蘇F44J43號二輪摩托車所有權人為案外人李某某,該車系由李某某出借于原告王某駕駛,原告王某的駕駛證準駕車型為E型,蘇F44J43號二輪摩托車被李某某投保于被告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某公司,保險期限為2009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該事故發生在保期內。 后原告憑相關手續去被告處理賠,被告以種種理由拒絕賠償,為此,原告具狀法院,請求依法判令被告支付原告墊付交強險費用9027.3元。
【判決】
江蘇省如東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1.關于王某與趙某在本起交通事故中的責任認定的問題。因王某在通過沒有交通信號燈也沒有交警指揮的交叉路口沒有讓直行車輛先行,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二條第(三)項之規定,是造成此事故的主要原因;趙某駕駛未檢車輛上路行駛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一條第一款之規定,是造成此事故的次要原因;故對此交通事故,王某承擔主要責任,趙某承擔次要責任。
2.關于本案原告王某主體是否適格的問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的相關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對此,保險公司對其所承保的保險車輛發生事故造成受害人的損失應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限額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同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六十五條的相關規定,責任保險的被保險人給第三者造成損害,被保險人未向該第三者賠償的,保險人不得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以及《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第三十一條的規定,保險公司可以直接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也可以直接向受害人賠償保險金。與此相對應,在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處理過程中,作為交強險受害人或其近親屬可以選擇直接向保險公司主張權利,要求其在交強險限額范圍內賠償,也可選擇向被保險人或直接侵權人等賠償義務主體主張賠償的權利。雖然上述法律法規規定要被保險人向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后才可由保險人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但是鑒于目前機動車輛在發生交通事故時運行支配的主體時常為不同主體,車輛所有人作為投保人在投保時亦常作為被保險人,而發生交通事故后基于不同的法律關系對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的確可能或為被保險人即車輛所有人,或駕駛人即直接侵權人,或其他賠償義務人的情況,對此法院認為若被保險人實際上未承擔賠償責任,而是由直接侵權人對第三人承擔實際賠償責任,若直接侵權人屬于投保人允許的合法車輛駕駛人則其應享有與被保險人向保險人主張保險賠償金的同等權利,不然將會使適格權利主體處于缺失狀態,導致無相關權利主體向保險人主張權利,這顯然也與國家設立交強險的立法目的相違背。在本案中,原告王某作為車輛借用人即車主李某某所允許的合法駕駛人,其作為直接侵權人已向受害人趙某承擔了賠償責任,對此其享有與被保險人向第三人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后再向保險人主張保險金的同等權利,故王某可作為適格原告主體向被告保險公司行使主張給付其保險金的權利。
3. 關于原告王某就本起交通事故向趙某賠償的各項損失如何確定及被告保險公司應給付原告保險金數額的問題。雖然2009年4月23日如東縣公安局某派出所組織王某與趙某對本起交通事故進行調解,雙方達成協議,并由該所出具了損害賠償調解書,但是對王某與趙某就賠償項目以及數額達成協議未經被告保險公司審核并同意,現被告對此提出異議,法院依法對本起事故造成趙某的各項損失進行審核,并確認如下:(1)醫療費:7693.9元(含趙某住院費用和牙齒修補費用);(2)營養費:因趙某受傷住院確需營養本院酌定100元(10元/天*10天);(3)護理費:雖然王某與趙某在公安機關調解時確定護理費為785元,但被告保險公司對此提出異議,王某對此也未能提供有效證據,法院酌情確認趙某的護理費為290.6元(10天*29.06元/天);(4)交通費:鑒于趙某及陪護人員在就醫期間確實存在一定的交通費用的支出,法院確認為200元;(5)誤工費:1162.4元(40天*29.06元/天);(6)車輛修理費:原告主張趙某的車輛修理費550元,被告保險公司對此存在異議,但其也并未提供定損單對事故車輛維修費用予以確認,考慮到趙某車輛損壞事實,本院酌定車輛修理費為300元;上述經濟損失第(1)-(6)項合計人民幣9746.9元。因原告所駕車輛在被告處投保了交強險,對于上述經本院核定后的趙某合理經濟損失被告應在交強險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又因王某向趙某賠償的數額為10571.3元,抵扣趙某應賠償給王某的損失部分1544元,原告王某已給付趙某9027.3元,對于上述本院核定的9746.9元應由被告保險公司直接給付原告王某,另原告王某自愿將趙某應賠償給王某的損失1544元從法院核定的損失總額中予以扣減,此系原告王某對其自身權利的處分,于法不悖,法院照準。據此,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等相關規定,法院判決被告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三十日內給付原告王某保險金人民幣8202.9元。
宣判后,原、被告雙方均未上訴,在判決書生效后被告保險公司主動向原告王某履行了給付義務。
【評析】
車輛出借行為在社會日常生活中很普遍,借用人在駕車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致第三者損害也很多。在司法實踐中,當借用人駕駛借用車輛發生交通事故致第三者損害時,只要車輛無瑕疵、借用人具備駕駛資格,由此產生的對受害者的賠償責任,無論是公安部門在組織事故雙方進行調解時,還是當事人起訴至法院后,普遍都認定由借用人承擔賠償責任,出借人不承擔賠償責任。本案即屬此例,即經公安部門調解,由王某向趙某承擔賠償責任,車主李某某未承擔賠償責任。
但隨著而來的問題是,借用人在向受害人承擔賠償責任后向保險公司理賠時,保險公司往往拒絕理賠,主要理由即為借用人非交強險保單上載明的被保險人,其無權主張理賠交強險款項。本案中,原告王某將被告保險公司訴至法院后,被告保險公司則辯稱,原告王某不是被告保險公司的被保險人,不屬適格原告,被告保險公司不同意理賠。
對于借用人主體在本案中是否適格的問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的相關規定,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對此,保險公司對其所承保的保險車輛發生事故造成受害人的損失應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限額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同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六十五條的相關規定,責任保險的被保險人給第三者造成損害,被保險人未向該第三者賠償的,保險人不得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以及《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第三十一條的規定,保險公司可以直接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也可以直接向受害人賠償保險金。與此相對應,在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處理過程中,作為交強險受害人或其近親屬可以選擇直接向保險公司主張權利,要求其在交強險限額范圍內賠償,也可選擇向被保險人或直接侵權人等賠償義務主體主張賠償的權利。雖然上述法律法規規定要被保險人向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后才可由保險人向被保險人賠償保險金,但是鑒于目前機動車輛在發生交通事故時運行支配的主體時常為不同主體,車輛所有人作為投保人在投保時亦常作為被保險人,而發生交通事故后基于不同的法律關系對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的確可能或為被保險人即車輛所有人,或駕駛人即直接侵權人,或其他賠償義務人的情況,對此法院認為若被保險人實際上未承擔賠償責任,而是由直接侵權人對第三人承擔實際賠償責任,若直接侵權人屬于投保人允許的合法車輛駕駛人則其應享有與被保險人向保險人主張保險賠償金的同等權利,不然將會使適格權利主體處于缺失狀態,導致無相關權利主體向保險人主張權利,這顯然也與國家設立交強險的立法目的相違背。根據蘇高法審委【2011】1 號《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保險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討論紀要》第二十二條的規定,車輛出借后發生保險事故,借用人或者借用人安排的駕駛人員具有合法駕駛身份,保險人以被保險人(車主)對第三者不承擔賠償責任為由拒絕賠償保險金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具體到本案中,原告王某作為車輛借用人即車主李某某所允許的合法駕駛人,其作為直接侵權人已向受害人趙某承擔了賠償責任,對此其享有與被保險人向第三人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后再向保險人主張保險金的同等權利,故王某可作為適格原告主體向被告保險公司行使主張給付其在交強險限額范圍內保險金的權利,被告保險公司關于原告王某不是被告保險公司的被保險人,不屬適格原告,被告保險公司不同意理賠的抗辯理由無法律依據,法院不予支持。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東縣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