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佟彤
本能按:有一段時間,失眠這個話題引起了廣泛討論,跟身邊人一談,才知道——原來,大家都失眠。
一組的數據顯示,中國成年人失眠率38.2%,90后更嚴重。- 身邊吃褪黑素、上醫院找醫生開安眠藥的人變多了;- 公司的閑暇話題除了“吃什么”,還增加了“你昨晚幾點睡?”睡眠障礙除了身體器質性和功能性的改變外,還有什么原因呢?
某種內心的沖突、某種外在的抉擇、一種焦慮的狀態、一種對進入睡眠狀態的擔心……就是一種身心分離的狀態!失眠不是現代人的專利,古來就有,只不過今天更普遍而已。今天我們就分享從唐代就開始用過的四種治失眠的方子。現在都有中成藥了,有失眠困擾的朋友請對癥選用,下面開始一一介紹。首先就介紹來自唐代孫思邈《千金方》的溫膽湯演變而來的一個安神溫膽丸。
溫膽湯最早的方子很簡單,只有6味藥:生姜、半夏、橘皮、竹茹、枳實、炙甘草,這個方也治失眠,孫思邈把它用在“大病后,虛煩不得睡”上,就是用來治療失眠。到了宋代,名醫陳言在這個基礎上加了兩味同樣普通的藥,一個是茯苓一個是大棗,這個包含了生姜、橘皮、大棗在內的小方子,居然給后世的若干膽小者“壯了膽”——它逐漸變成了現在藥店里能買到的安神溫膽丸。這個藥是在壯膽的基礎上,又加了安神的分量。顯然,現在人比古人更加心虛膽小了,所以才失眠。
中醫最重視的就是陽氣,把人體的陽氣比作自然界的太陽,陽氣就是功能,就是生命力。生活中??吹接械娜朔浅D懶?,怕黑、夜里不敢獨自一人呆著等等,這種心理問題是有身體問題做背景的,總的來說就是陽氣虛。
我們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不是食肉民族,我們的水土飲食都注定了中國人的體質沒有歐洲人強悍,歐洲人比中國人壯,火力旺,這是普遍規律。所以,中醫的治療都離不開固護陽氣。
陽氣具體的說就是臟腑器官的功能,籠統的說就是人體整體的生命力,生命力越旺盛,人也就越膽大。
在溫膽湯的方子之后有一句說明:“大病后,虛煩不能眠?!敝允谴蟛?,因為大病之后往往都是折傷陽氣十分厲害的時候,有的人可能就此傷了元氣,一蹶不振,就此虛弱下去,具體到膽,就是膽寒,膽小。膽小也是陽氣不足的表現,不一定是心理問題,其實是身體有病的標志。
膽在中醫里不僅涉及到膽量,還影響消化,涉及身心兩個領域。中醫里膽的職稱是清凈之腑,所以清凈就意味著不能寒也不能熱,膽熱會出現口苦咽干之類的不適。
孫思邈是大醫,所以他首創的溫膽湯中,溫藥也只用到生姜,半夏,竹茹也只用到二兩,生姜卻用到五兩,是其他藥的兩倍。生姜是要借它不過于溫燥的藥性,祛除膽經的寒氣,所謂給人壯膽其實也就是提升身體能量和功能為前提。
安神溫膽丸是從溫膽湯中變化而來,除了溫膽藥物外,還增加了安神藥物,雙管齊下,因為失眠的人往往病史很長,很少是單一的病因。適合用這個方的人,除了失眠,一個人夜里不敢睡覺,還可能有心煩,沒人的時候害怕,人多了還煩??傆X得自己的心在害怕,時時縮成一團,心理能感覺到一陣陣寒氣。為此,藥里加了人參還有朱砂,一是補元氣增加能量,再者幫助安神鎮靜,也是起到先壯身體再壯膽的效果。
這個方子有什么效果呢:和胃化痰,安神定志。用于心膽虛怯,處事易驚,心悸不安,虛煩不寢像制半夏、陳皮、竹茹、枳實、茯苓都是和胃化痰的,我們都知道胃不和則臥不安。接下給大家介紹的是出自宋代《醫學發明》的朱砂安神丸
人的神經有主管亢奮的,有主管抑制的,得相互配合。睡覺的時候就是主管抑制的神經起作用,如果總是亢奮,人傳播神經信號的神經遞質就要被消耗,就不能再傳播神經沖動,人就要失眠。用中醫的解釋就是心血被熱被心火消耗掉,心神就沒地方住了,四處溜達,自然睡不著,中醫叫“心神浮越”。這種人會失眠,或者即便睡著仍舊多夢,到了白天眼睛又異常地有神。這其實是不正常的,心神外露的表現,“居無定所”的表現之一。舉個極端的例子:精神分裂的人,他們的眼神都直勾勾的,那種有神非常直露,很嚇人,和正常人不一樣,那也是一種極度的心神外露。
這種心神浮越造成的失眠,首先是因為心里有熱,有火,所以要清熱,把消耗心血的原因去除了,同時補心陰。也就是給無處落腳的心神建造一個足夠大的居所,讓它有所歸依,人才能安眠。
對于熱象明顯,陰虛也明顯的手腳心經常發熱的人,吃朱砂安神丸的時候,可以將一個生雞蛋黃用開水沖熟后送服“安神丸”,因為雞蛋黃是補陰的,可以入藥。清代《溫病條辨》里的一個名方“黃連阿膠湯”,就是用黃連、阿膠、黃岑、白芍煎湯,沖一個生雞蛋黃同服,專門治療心火過盛造成的心煩失眠。在那個名方里用雞蛋黃和吃朱砂安神丸時用雞蛋黃是同理的,都是補陰。這個方的作用是:用黃連當歸清心養血,朱砂鎮靜安神,地黃滋補陰精。用于胸中煩熱,心神不寧,失眠多夢接下來要介紹的方子來自明代的《攝生秘剖》中的天王補心丹
這個很霸氣的方子的藥比較多:酸棗仁、柏子仁、當歸、天冬、麥冬、生地、人參、丹參、玄參、云苓、五味子、遠志肉、桔梗主要作用:滋陰養血,補心安神。主要針對的是陰虛血少,神志不安導致的心悸失眠,虛煩神疲,夢遺健忘,手足心熱,口舌生瘡,舌紅少苔,脈細而數。這種失眠的人如果早治療的話,應該可以用人參歸脾丸控制住癥狀的加重,因為歸脾丸和補心丹的病因都是一個:長時間的憂愁思慮。都是因為用心良苦,先是把脾氣耗虛了,后把心血耗空了。
心屬火,脾屬土。心乃脾土之母。作為“母親”的“心”如果用得太過,作為“兒子”的脾土自然受到連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文弱書生”,讀書是勞心的事情,難免要傷脾,脾主肌肉,脾虛就會肌肉無力,所以才會用手無縛雞之力來形容讀書人。
經常勞心的人如果知道這一點,自己放松心態及時作調整,或者經常吃點《人參歸脾丸》補養補養,別等已經失眠了再治療,完全可以遏制住對心血的消耗。如果對身體的征狀不在意,放任自流,那就要到吃天王補心丹的地步了。
到這個時候,人體已經有一定程度的陰虛了,甚至出現大便干燥。大便干燥有很多原因:一是上火,胃腸實熱,二是氣虛,腸道沒力氣把大便排出。再就是陰虛血虛,津液虧了,腸道干燥。這時通便不是去火,而是補血,比如當歸就也很有效。天王補心丹也兼顧到了這一點,成分里加入了當歸。
陰血被耗虛了的失眠,僅僅用“歸脾丸”去補脾,已經不足以及時解決失眠問題,因為心血的不足需要一段時間,所以還要用天王補心丹,其在補脾、補心血的同時,增加了安神的成分。
和朱砂安神丸不同的是,適合吃天王補心丹的人,除了失眠之外,一定要有些陰虛的癥狀,人也偏瘦,更符合“文弱書生”的特點,心里一陣發慌。但他們的熱象沒有適合吃朱砂安神丸的人那么明顯,如果心火很盛的話,吃朱砂安神丸更合適。最后要講的是出自明代《古今醫統大全》的方子——柏子養心丸
方子的組成由:柏子仁、黨參、炙黃芪、川穹、當歸、茯苓、遠志、酸棗仁、肉桂、五味子、半夏曲、炙甘草、朱砂主要的功效是:(黨參、黃芪)補氣,(當歸、川芎)養血,(茯苓、遠志、酸棗仁、五味子、柏子仁等)益志安神。用于心氣虛寒引起的心悸易驚,失眠多夢,健忘乏力
這種失眠的人,虛的成分重一些,和上面因為陰虛,因為心火盛而出現舌頭紅的失眠不一樣;需要吃柏子養心丸的失眠的人,舌頭顏色是淡的,即便睡著了也是多夢,而且容易受驚。平時顯得沒精神,沒力氣,稍微運動就會感到心慌,而且有點響聲就被嚇一跳;常說的一驚一乍的,俗話說是膽小,實際是心虛,所以藥里用了黃芪補氣。和前面的安神溫膽丸那種膽寒不一樣,那種膽寒的人是害怕黑暗,害怕獨處,這種心虛的失眠的人,是經不起突然的驚嚇的,一點小聲響也能把他們嚇一跳。
人的睡眠是分“快波睡眠”和“慢波睡眠”的,慢波睡眠是我們睡得比較沉的那個階段,在那個階段人是不做夢的。如果一個人雖然睡著了,但是總做夢,而且醒了之后能清楚地復述夢的內容,那他醒來前一定處于快波睡眠中。甚至整夜都處于這種睡眠狀態,醒了也覺得不解乏,睡眠質量差。
西醫治療失眠,是提倡保持適度運動的,因為只有身體運動到對蛋白質構成消耗,身體就會通過神經調節把身體的虧耗報告大腦,大腦就會自動延長睡眠過程中的慢波睡眠。
中醫對脾氣虛有個診斷標準,叫“煩勞則張”,就是勞累之后癥狀加重的意思。比如神經性頭痛,累了之后疼;比如發熱,下午或工作強度加大后體溫升高,包括累了之后反倒睡不著的失眠,都是煩勞則張的表現,都屬于脾氣虛,都要補,柏子養心丸其實就是給這種人預備的。這種人如果失眠程度輕,可以吃人參歸脾丸,失眠程度重,就該吃柏子養心丸、但無論哪種,都不可能今天吃了,晚上就睡踏實了,都需要兩三天的過程,因為補氣是需要時間的。
好了,請有失眠困擾的朋友們對癥下藥,祝大家日日安睡,夜夢吉祥!謝謝大家的陪伴!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