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為個人觀點。
《農業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第六十二條 聽證機關應當在舉行聽證會的七日前送達行政處罰聽證會通知書,告知當事人及有關人員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聽證人員名單及當事人可以申請回避和可以委托代理人等事項。
當事人可以親自參加聽證,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當事人及其代理人應當按期參加聽證,無正當理由拒不出席聽證或者未經許可中途退出聽證的,視為放棄聽證權利,行政機關終止聽證。
理解:聽證權是當事人在被予以行政處罰過程中的一項重要程序權利。農業執法中,處罰機關只有在上述法定情形(與行政處罰法的規定相同)下,才可終止聽證。這意味著,終止聽證不可“亂作為”,不可違反上述規定。只有兩種情況下處罰機關才能終止聽證:當事人無正當理由拒不出席聽證,或者未經許可中途退出聽證。
第一,處罰機關不能以聽證委托書授權不明為由終止聽證。
聽證委托書授權不明,不是處罰機關終止聽證的法定事由。(2020)閩08行終55號案中,在當事人的委托代理人按期到達聽證會現場后,處罰機關以“當事人未到場,到場的人無有效的委托書,無權代表當事人出席聽證”為由終止了聽證程序。龍巖中院認為,聽證授權委托書在形式上存在瑕疵,授權不明,應認定委托代為參加聽證的意思表示明確,上訴人未要求被上訴人補正授權委托書的情況下,直接以被上訴人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場參加聽證為由終止聽證程序,未切實保障被上訴人聽證權利,將影響被上訴人實體權利的實現,應認定上訴人作出被訴行政處罰決定存在程序違法情形。該案與告知陳述申辯權的實務簡析中第四部分的舉例,其性質類似。
但(2019)黑01行終365號案中,法院認為,聽證會當日,到達聽證會現場的徐*潔并不是龍房物業的合法委托代理人,應視為龍房物業無正當理由缺席聽證會,市環境局終止聽證會有理。
第二,終止聽證的決定或通知,不是必須作出或送達當事人。
一旦有關事實符合法定的終止聽證事實構成,就直接或同時產生兩個方面效果:視為當事人放棄聽證權利,行政機關終止聽證。“視為”當事人放棄聽證權利,屬于法律擬制,其法律效果等于“當事人明確放棄聽證權利”。所以,無論行政機關是否作出或是否送達終止決定,都不影響“當事人明確放棄聽證權利”已經發生。
(2015)唐行終字第238號案中,當事人認為,雖然自己撤回了聽證申請,但處罰機關沒有作出終止聽證的意思表示,仍應依法舉行聽證,未聽證而逕行作出行政處罰決定違反法律程序。唐山中院認為,在作出處罰決定前,被上訴人告知了上訴人有要求聽證的權利,上訴人也曾向被上訴人申請進行聽證,后又撤回了聽證申請。上訴人自愿放棄聽證的權利,故被上訴人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前未組織聽證并未違反法定程序。
第三,對于什么是“正當理由”,處罰機關有自由裁量權。
處罰法和程序規定都沒有列舉何謂“正當理由”,而是把對是否為符合“正當理由”的要求賦予了處罰機關,由處罰機關行使自由裁量權加以判斷。
筆者理解,該條文中的“正當理由”包括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自然原因,如:無法預見的自然災害,如地震、水災、嚴重積雪等,且足以影響到原告按時到庭的。因死亡、喪失訴訟行為能力、重大疾病等生理變故而無法按時到庭的。人為原因,如:當事人在出席途中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并導致其無法按時到庭的;受到司法機關或第三人拘禁,喪失人身自由;因執法人員疏忽導致當事人不知情,如聽證告知通知書上當事人、聽證會時間或地點出現筆誤,聽證通知書未實際送交當事人或其他有權收件的人等。
但是,對于原告以記錯或忘記開庭時間、上班高峰期交通堵塞、與其工作時間相沖突等為由而不到庭的,則不宜認定為正當理由。
(2012)高行初字第7號案中,江蘇省高淳縣法院認為,被告衛生局于2011年8月4日向原告楊某某送達《行政處罰聽證通知書》,告知了聽證的時間、地點、聽證的相關人員、聯系人、聯系電話等內容,當事人楊某某簽收并提出了一些異議,送達人員當場進行了解釋。2011年8月11日上午9時,被告衛生局按時舉行聽證,但原告楊某某無正當理由未到場參加聽證。2011年8月12日下午被告衛生局收到原告楊某某“關于聽證會時間的意見”的信件,提出在一個月后舉行聽證的要求。被告衛生局以該要求不屬于原告楊某某不按時參加聽證的正當事由,視為原告楊某某自行放棄聽證的權利,終止聽證。法院認為聽證程序合法。
多吃不胖,積極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