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異彩紛呈的宋代小品畫中,減筆花鳥看上去仍顯特立獨行。不同于宋代繪畫整體上的精致典雅,減筆畫古樸粗率一開后世寫意畫之先河。所謂“減筆畫”是較與細致的工筆畫而言的,其用筆講究減省概括以求遺貌取神。減筆畫始于何時已難考證,彼時的代表人物有五代宋初的石恪、南宋的梁楷以及宋末元初的牧溪。宋代減筆畫的發展與佛教的禪宗思想息息相關,打破常規復歸本心是減筆畫中所蘊涵的精神追求。相比于人物畫,減筆畫法在花鳥畫中的運用并不多見。在現存的宋畫小品中減筆花鳥的數量屈指可數,其中較為可靠的宋人真跡當屬梁楷的《秋柳雙鴉圖》《疏柳寒鴉圖》。本期宋代減筆花鳥小品畫即圍繞這兩幅作品展開。
宋 梁楷 秋柳雙鴉圖 絹本設色 24.8×25.7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秋柳雙鴉圖》,絹本,24.8×25.7cm,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本圖有款,畫上有“梁楷”二字名款。梁楷,山東東平人,南宋著名畫家,曾為畫院待詔。其生性放達,皇帝賜金帶而不受,掛帶而去。嗜酒如命,常有怪誕之舉,世號“梁瘋子”。梁楷師從賈師古而過之,善畫山水人物道釋鬼神。其畫工寫皆精,尤以簡筆寫意創一代新風,后世譽之為“禪畫”。
本幅《秋柳雙鴉圖》是梁楷減筆花鳥畫的代表作,一株枯柳立于畫中,背景是一片迷蒙的云霧,兩只寒鴉從旁掠過,蕭瑟秋意充滿整個畫面。其用筆簡略疏朗,不求具體的形似,與南宋畫院作品風格迥異。此畫從取景上屬小景畫,作者巧妙地通過樹形的變化讓安排在畫面正中間的枯柳看上去并不突兀。一高一低飛行的寒鴉與枯柳構成了動態的平衡。畫中描繪的秋柳雙鴉造型簡古,這種極為概括的表現方式在宋代繪畫中是十分罕見的。畫中筆墨古樸率簡,看似不經意卻頗具韻味。仔細觀察畫中筆墨細節可以發現,在濃重的墨色下有一遍淡墨的勾勒,這不同于后世寫意花鳥直接點厾描繪。這是一種唐宋時期普遍運用的作畫方式,淡墨打底既提高了造型的準確性又豐富了畫面的層次。彼時梁楷的減筆寫意畫在花鳥畫史中尚處草創時期,因此筆墨色彩的搭配沒有成法上的束縛。例如畫中寒鴉腹部的白色在單純水墨中的運用即便在后世也較少看到。由此也能看出其畫法上承前啟后的歷史階段。
宋 梁楷 疏柳寒鴉圖 絹本設色 26.4×24.2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疏柳寒鴉圖》,絹本,26.4×24.2cm,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本畫與《秋柳雙鴉圖》風格頗為相似,其畫面意境、物象造型、繪畫技法都屬同一時期面貌的作品,且二者皆有名款。兩幅風格如此一致的畫作歷經千年保存至今可謂難能可貴,這是研究梁楷繪畫極為寶貴的資料。如果將兩幅畫放在一起對比欣賞則會發現更多有趣的地方。此畫在構圖上與《秋柳雙鴉圖》幾乎形成了互補之勢,V字型開叉生長的柳樹與上部俯身的寒鴉巧妙地留出了畫面中心的空白。畫中四只寒鴉形態各異寥寥數筆便躍然紙上,不得不讓人嘆服畫家精湛的筆墨功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畫面中背景的墨色渲染,即便簡筆畫作者仍保留了宋代一貫的空間氣氛的精心營造。這與后世常見的背景留白畫法截然不同。由此也可以看出,大師筆下的減筆畫法并非通常人們認為的那樣逸筆草草,而是苦心經營的特意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