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秦國在戰國開啟的初期并不是最強大的列國,但最終卻彎道超車一口氣吞了六國,這就跟有一句話說的一樣:開局一把爛牌,最后卻打了對手一個反春。
那么對秦國歷史拐點做出最大的貢獻的人是誰?
很多人都做出了貢獻,但我們今天先來聊聊商鞅。
商鞅原名公孫鞅,衛國衛侯庶出子孫,從小就非常有才華,據說曾經拜在了鬼谷子門下學習。
鬼谷子被喻為是千古第一牛的老師,傳說中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鼻祖,放到現在就是成功學的第一人。
衛鞅一直被認為是鬼谷子的徒弟,奈何沒有證據,不過他的處世之道是非常偏于鬼谷子派的,這個沒有問題。
在最開始,衛鞅是魏國宰相公叔座的門客,公叔座知道衛鞅非常有才華,是個治國能人,但很奇怪,這個公孫座卻一直沒有向魏王舉薦衛鞅。
但是聯想到這個公叔座曾逼迫吳起離開魏國的事跡,我們不難看出,這個公叔座是個妒才之人。
所以他知道,一旦舉薦衛鞅,以衛鞅的才華,必定會代替自己。
不得不說,這個糟老頭子壞得很,大家如果不信且看下面發生的事。
公叔座一直對衛鞅說不要急,讓子彈飛一會,我一定會向魏王舉薦你的,這話一直說到自己病重快死的時候。
魏王當時來看望公叔座,臨死之前公叔座終于舉薦衛鞅了。
他想魏王說:王啊!我門客下有一個叫衛鞅的,年紀輕輕,卻有奇才異能,等我死后你一定要重用他,信任他,他會使我們魏國變得更強。
魏王當時一臉懵逼,你為啥不早說有這樣的人才,臨死才告訴我,你這個糟老頭子良心真的大大的壞!
緊接著,公叔座又說:王啊!你若是不聽我的話,那么你一定要殺了衛鞅,不能讓他離開魏國!
魏王聽后更加莫名其妙了,一會讓我重用他,一會叫我殺了他,這不是兩相矛盾嗎?
這也怪公叔座沒有說清楚,沒有清清楚楚的告訴魏王,如果衛鞅沒有能在魏國為魏王出謀劃策,而是去別的國家,那么必將成為魏國最大的敵人。
公叔座奇葩的還不止這一點,接著他還把衛鞅給叫了過來,對他說了之前跟魏王說的話,然后讓衛鞅趕緊逃。
衛鞅當時就笑了:國君如果不聽你的話任用我,那自然也不會聽你的話來殺我。
所以衛鞅不逃,他想看看魏王到底會不會重用他,但可惜,魏王轉過頭就把衛鞅這個人給忘了。
但后來魏王惠后悔了,后悔沒有聽公叔座的話早點殺掉衛鞅。
說回主題,在不久,秦國的孝公頒布了招賢令,點名如果誰能夠為他出謀劃策使秦國富強,那么將賞他高官之位,封他土地。
衛鞅聽說了這個法令,于是立馬前往了秦國,因為使國家富強這事兒衛鞅很專業啊!
衛鞅到了秦國之后,先是面見了秦孝公,就陪了秦孝公一整夜,兩人聊得非常盡興。
當然,最開始衛鞅聊的話題秦孝公非常不感興趣,一度昏昏欲睡,大致的重點就是讓秦孝公如何為君。
秦孝公當時心里就想啊!你可拉倒吧!我怎么當國君我還能不知道嗎?你趕緊說重點,我現在就想知道,如何使國家富強。
終于,聊了兩三個小時的為君之道后,衛鞅終于進入了主題,他問了秦孝公一個問題。
“君上是想成為列國中最強大的國?還是想成為了獨占天下?”
這問到了重點,所以衛鞅開始發揮本事了,從上服貴族到下治百姓,從秦國的經濟到秦國的軍隊,完全展開給了秦孝公。
最終,秦孝公抱著這個大餅封衛鞅為左庶長,從這一刻起,秦國迎來了歷史的拐點。
后面我們都知道,衛鞅為秦國帶來了軍功授爵、編制戶籍、什伍連坐、獎勵農耕、統一度量衡和物勒工名,十年宰相生涯,將秦國打造成了一個強盛的國家。
但是,當秦惠文王繼位之后,衛鞅迎來了末日,首先是他自己這位秦國的大功臣被車裂,隨后滿門被屠。
衛鞅之死其實并沒有令人感到奇怪,因為他在做秦國宰相之時施法非常殘酷,據記載他在渭水邊處決囚犯,讓渭水為之變紅,底層的百姓對其都有怨恨,而貴族階層就更不用多說了。
所以衛鞅每次出行,皆帶上百披甲士兵護衛,數名大力士開道,如果沒有這些人,衛鞅是不會出門的。
當時秦國之士趙良就曾勸諫他說:先生身處危險,就算此刻有孝公保你周全,可一旦孝公去世,秦國境內想要收拾先生的人,怕是不在少數!
當然,面對這樣的勸告,衛鞅并沒有在乎,因為此時的他專擅秦國的政權,認為秦國需要他。
秦國需要他是事實,但這只是之前,這就像解渴一樣,秦國已經解渴了,衛鞅已經交代了如何挖水井的方法,已經能自挖水井取水的秦國,此時已經不再需要衛鞅。
可是衛鞅并沒有想通這一點,他依舊認為自己是站在了功勞簿上就可以躺贏一輩子,但他沒有想過,自己在秦國積怨已深,秦王殺他符合大勢所趨。
所以在趙良勸說不成的五個月后,公子虞上報秦惠文王衛鞅要造反,于是衛鞅的災難發生了。
公子虞非常恨衛鞅,原因是當時秦惠文王犯了錯,公子虞代替秦惠文王被衛鞅懲罰,面首被刻了個墨字,導致公子虞八年沒有出門一步。
而八年之后自己的學生秦惠文王繼位,公子虞的報復來了。
衛鞅是否反叛對于秦惠文王來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了一個借口解決掉擋在自己面前的一座大山。
所以我們從商鞅之死這件事,懂得了一個道理,眾怒乃是無形的,當有靠山的時候,這些怒暫時可以被壓制住,但一但失去靠山而不自知,那么當怒火被引燃,自己則將被這些怒火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