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改編自前英國皇家空軍中尉彼得·喬治所著的《紅色警報》,然而原著卻是一部實打實的嚴肅警示性作品,而庫布里克起先的構思也是將影片做的足夠驚悚可怕,但在劇本構思與改編的過程中,他才意識到核平主義本身是多么的荒誕不經跟可笑,其實都是人類可悲的本能作祟,遂將影片設定成不折不扣的黑色喜劇風格,為此他還特意招募了美國諷刺作家特里·薩登為電影注入無政府主義諷刺元素。
不過影片在拍攝上就沒那么幸運了,本來庫布里克打算向美國政府借用真家伙的B-52轟炸機來完成重要場景的攝制,然而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早期,B-52可是屬于極為尖端的軍事載具,而且五角大樓在看完劇本后干脆利落的拒絕了這個請求。所以庫布里克的特效團隊只有用一本英國航空雜志的實物照片做參考比對,硬生生的造出了飛機的駕駛艙道具。而當一些美國空軍的受邀參觀模型后,都不得不承認這是一件完美的復制品。庫布里克甚至害怕肯亞當斯(影片特效設計團隊總監)是用了神馬非法的手段搞來了飛機的資料進行復制,會引來FBI上門調查(想想當時的政治環境跟保密機制)。
時光網特稿 你還記得最初看到科幻電影時的驚異、狂喜與震撼么?那種其他電影所無法帶來的神游太虛、心馳八荒,窮究真義、物我兩忘的神奇感受。很多喜愛科幻電影的朋友,可能都對新世紀以來日益華麗、空洞、炫技的科幻電影感到隱隱的乏味。
在上一期專題中,我們借著《普羅米修斯》與《環形使者》探討了古典主義純粹科幻的回歸。本期我們則將帶大家一同領略在科幻影史上十位聲名顯赫的大師級導演的風采,繼續為科幻正名。在這些大師手中,科幻這一類型片成為了反思人性、反觀歷史和文化的工具,也成為了推動技術進步、制造視覺奇觀的舞臺。我們期望以這些大師以及他們的代表作,來為正統科幻電影樹立標桿。
在搜尋大師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很難找出某位專拍科幻電影的大師級導演,像斯皮爾伯格、卡梅隆或盧卡斯這樣不斷推出科幻佳作的大導演可謂少之又少。所以,我們設定的標準是:一,至少執導過三部以上科幻電影,且科幻類作品在其導演生涯中占據重要地位;二,其執導的科幻電影代表作在科幻影史上占據獨一無二的重要地位。當然,還有一條標準是必須的:這些人必須是出色的導演,有獨特的風格手法,對后世的科幻電影影響巨大。
所以你會看到像約翰·卡朋特這樣的科幻/恐怖電影導演出現在我們這份大師名單中,其雖不能與費里尼、安東尼奧尼或是拍出《索拉里斯》的塔爾科夫斯基相提并論,但在科幻電影領域憑借《怪形》、《暗淡的星》、《紐約大逃亡》、《極度空間》等意義非凡的佳作,卡朋特無可爭議的占有一席之地。
遺憾的是,還是有不少杰出的科幻電影導演沒能進入我們此次的大師名單中,比如執導過《妙想天開》和《12猴子》的特瑞·吉列姆,再比如曾拍出過《地球停轉之日》、《人間大浩劫》、《星際旅行》等經典科幻片的好萊塢黃金時代著名導演羅伯特·懷斯,更不要提科幻電影的老祖宗喬治·梅里愛了……
醉翁之意不在酒,列出諸位大師并非本專題的目的所在,我們真心希望的還是大家能從中感受到這些大師們所具備的科幻素養以及他們為科幻電影打造的“器”與注入的“魂”。讓我們透過這些大師和大師之作,重溫純正科幻電影的極致魅力,享受純粹的科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