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的7月26日,這個偉大的電影人呱呱墜地,他叫斯坦利·庫布里克,他的出現,影響了太多撐起好萊塢票房和口碑的重要電影人,從影大半生,在完成了最后一部影片《大開眼界》的四天后,最終于1999年3月7日,因心臟病在英國赫特福德郡去世,享年71歲。今天是他87周年的誕辰紀念日。
這個偉大的導演從來沒有得到過奧斯卡的最佳導演、最佳影片和最佳劇本的獎項,也不是科班出身,但卻是馬丁·斯科塞斯、斯蒂文·斯皮爾伯格、喬治·盧卡斯、姜文等大導演所敬仰和追捧的人。斯坦利·庫布里克是上帝給人類的禮物,他之于電影,就好比梵高之于繪畫。
年輕時的庫布里克
庫布里克的父親,杰克·庫布里克醫學博士,是一個偉大的人物,是一位值得所有真偽庫粉膜拜的父親。13歲時候的庫布里克還處在迷茫期,他的父親及時地帶給了這個不識愁滋味的少年三件法寶:格拉弗萊克斯相機,老爹珍藏多年的文學書籍和國際象棋。相機激發了庫布里克對于視覺的伴其終身的熱情,文學書籍讓他養成了文本改編的創作習慣,國際象棋讓他具備了馴服劇組人員的一件利器,成為他人生中最有代表性的特征之一。
庫布里克的自拍照
庫布里克的父母給了他非常寬松的成長環境,當庫布里克不學習愛逃課的時候,他們沒有像中國的很多家長那樣訓斥孩子,恨鐵不成鋼,也沒有像伯格曼的父親那樣體罰孩子,把孩子關禁閉,而是想方設法開導他,比如讓他換個環境,把他送到洛杉磯的舅舅家住了一年多。庫布里克的舅舅,馬丁·佩弗勒,藥劑師出身,靠著自己聰明伶俐的商業頭腦,開辦了自己的連鎖藥店,賺了大錢,成了百萬富翁。所以庫布里克一出生就注定不會成為一個傻蛋,因為他從父母那里遺傳來的都是人精的基因。
因為父親給的相機,庫布里克對攝影開始感興趣,總是拿著相機到處去拍,17歲時他已經是《Look》(《展望》)的一名攝影師。后來,庫布里克說了這樣一段話:“攝影那時對于我來說真是有趣極了,但我的志向始終是拍電影,對攝影的熱情反倒逐漸減弱了?!薄皵z影是我走向電影的第一步,如果你要完全自己拍電影,你可以不懂其他任何知識,但必須懂得攝影?!碑攧e人在科班里痛苦地啃理論書籍的時候,庫布里克自己琢磨了一會兒,悟了,騰出手來拍了幾部片子,被科班出身的電影人奉為觀影品位的象征。
一個幾乎全憑自學的人,做出如此成績,簡直就是史上一大奇跡。這一點才恰恰體現了他的天賦:庫布里克完全沒接受過正統電影學習,也沒在片場里干過活。與其他導演多是從編劇或副導演出身不同,庫布里克完全跳過這些,成熟之快是極罕見的。
庫布里克從來不是一個“正常導演”,在經歷了三部短片和兩部長片的練習后,很快就在第三部《殺戮》和第四部《光榮之路》展現出成熟,《奇愛博士》之后,他的電影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確立了獨特的風格。這可以叫作摒棄了既定思維的束縛,也可以看作是缺乏科班出身導演的電影里常有的一些特點,一下子從一個類型片導演搖身變成了反類型片導演。
之前他嘗試了黑色電影《殺手之吻》,盜匪片《殺手》,戰爭片《光榮之路》和史詩片《斯巴達克斯》,然后他把所有類型都顛覆了一遍——當然,照他自己的話說,他就是想拍純粹的類型片——他也確實做到了,戰爭、恐怖、宮闈、科幻、警匪、色情、黑色、偵探、解謎、喜劇、犯罪……他的每一部作品,幾乎是「類型電影」的鉅作,幾乎每一部,都能榮登影史杰作之林。
從《2001星際漫游》以后,幾乎所有的科幻片都有庫布里克的影子?!度饘偻鈿ぁ肥窃綉鹌膸p峰。而所謂的反類型,一方面是反類型片的敘事模式,另一方面,在視聽語言上他也反傳統,開拓新手法。比如《發條橙》的開場鏡頭,主人公完全不似好萊塢對邪派的打光,臉上沒有大塊的陰影,可是,所有觀眾都能感覺到這個人很邪惡。。
《發條橙》的阿歷克斯
1965年的《2001太空漫游》被認為是庫布里克人生的顛峰之作,影片成為美國電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公認為最發人深思的偉大影片之一。為了《2001:太空漫游》,他幾乎修了一遍航天工程,這部電影也是科學漏洞最少的一部科幻片。就連太空船廁所門上的使用守則小牌子都是庫布里克親自寫的,因為,他要求一切都要同真實的太空環境一樣。而這部電影,也成為后世科幻片美術設計的母本——《星際穿越》《星球大戰》《異形》等大片都承認受他影響。電影行業的模型布景設計技術就此登上一個新臺階。
《2001太空漫游》
庫布里克是一個很會關心人,又很會折磨人的一個人。他的女兒在他過世之后談起父親,心情總是很復雜,一方面覺得他對孩子非常關愛,另外又覺得他太強勢,不能顧及她們的感受。
對待作品,庫布里克同樣十分苛刻,以至于和他一起工作會非常吃不消,在對演員的要求上,據說也是令人發指的,為了尋找到散發死亡氣息的崩潰感覺,他完全不顧及君子風度,真得把女演員雪莉·杜瓦爾折磨得死去活來。而《大開眼戒》的馬拉松拍攝過程中,湯姆·克魯斯曾經被勒令無數次地穿過同一道門,原因是導演總覺得哪里不對勁。
《閃靈》的女主角雪莉·杜瓦爾
他的電影里演個尸體也不容易。在拍攝《斯巴達克斯》期間有一場尸橫遍野的戲,庫布里克讓扮演尸體的群眾演員每人拿個號碼牌,從1號排到幾百號,以此來調整每一個人在畫面中的位置。
來,拿著你的號碼牌,給大爺我躺好尸位(《斯巴達克斯》)
與大多數美國導演相比,庫布里克的作品少得可憐,如果將他早期個人制作的實驗性影片也算入的話,只有不到二十部。庫布里克的作品盡管不多,風格樣式也靈活多變,但有一點是一脈相承的,那就是力求以電影來體現哲理化的意蘊,盡管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影片的觀賞性,但他特立獨行的思索給影壇注入文化與哲理的亮色。他對影像的極致化追求豐富了電影語言,在這方面做出了獨特的貢獻。美國電影史學家彼得·科維曾這樣說:“庫布里克敢于蔑視社會常規,拓展題材領域。他的每部作品都不是隨時間流逝的平庸之作?!?/span>
如果單從導演的角度來討論庫布里克,難免顯得狹隘。就如同討論卓別林,除了他在電影表演中的無懈可擊,還必須考慮他作為制片人、聯藝的創始人、以及他對人類喜劇開創性的貢獻。庫布里克除了導演的基本職能之外,還對于攝影、剪輯、音效、藝術設計等幾乎所有電影技術都有深入的研究。在他的電影里有太多開創性的表現形式,和自成一格的風格與體系,為后世不斷參考、承繼和致敬。如果用更概化的詞語來形容,庫布里克首先是藝術家,爾后他剛好是一個電影人。
有一個關于庫布里克的經典玩笑——斯皮爾伯格死后去了天堂,在大門口他被攔了下來。門衛說:“你回去吧,電影導演是不能上天堂的!”正在這時,庫布里克騎著自行車從旁邊通過并徑直上了天堂。斯皮爾伯格指著他問:“那他為什么可以過去呢?”“因為他是上帝本人,只不過他一直以為自己是庫布里克?!?/span>
素材來源網絡,由劇角映畫_藥姑娘整理編輯
點擊頂部「劇角映畫」
關注劇角微信,每天都有新姿勢!
戳左下角「閱讀原文」
去「劇角映畫」官網看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