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封后生子,矯詔殺大臣,靈前換皇儲,她比劉娥還狠!
那時候的趙構只想安安穩穩的在杭州做個美男子,至于老爸和哥哥,你們在它鄉還好嗎?可是有好長一段時間吳太后都看不到這個姓張的宮女,就有些納悶兒:我怎么好長時間都沒看到那位姓張的了呢?有點想她了。吳太后還真有些傷感:人生還真是脆弱啊,咋說沒就沒了呢?不過手下的人告訴了她一個好消息:她還有一個女兒,也可聰明,長得也挺標致的。小女孩低著頭:我也不知道,我連我爹媽是誰都不知道,我是張媽媽撿來的。“是嗎?那你唱一段我聽聽?!?/section>這一聽,誰都沒想到這個小女孩以后會成了歷史上的一段傳奇。可能是小女孩真的唱得很好,也有可能是太后因為看她可憐,反正小女孩就留在了太后的身邊。她也不在意——有什么在意的?能留在太后身邊總好過在街上流浪擔驚受怕的好。時間就這樣在平靜的日子中漸漸地流失,期間總有一個嘉王來給太后請安。嘉王叫趙擴,每次看到則劇孩兒都會眼睛一亮?!久恐梁笏啬恐?。】雖然則劇孩兒不知道眼前的這個比自己小了五六歲的男人以后會成為太子,會成為皇帝,但是也從來沒想到這跟自己有什么關系。就算人家只是個王爺,但是那也是高高在上的,自己一個流落街頭的野孩子能在太后身邊吃一碗飽飯就已經是很幸運的事兒了,還想要什么自行車?可是太后的眼睛可是雪亮的,她知道自己的這個重孫子是看上了這個丫頭了。1195年的一天,吳太后在宮中設宴請一家人吃飯,席間,太后叫過來則劇孩兒指著已經是皇上的趙擴說:兩個人都蒙了——寧宗是高興地,她卻是有點激動:這就成了皇帝的女人了?1196年的3月,這個34歲的女人被封為平樂郡夫人。這是個連品級都沒有的封號,在皇上身邊眾多的女人中只能排在隊伍的最后面。也沒有人會感覺都這個女人會對自己有什么威脅——畢竟已經三十多歲了,按照眼下的這個排名,還能泛起什么浪花了?隨后的幾年時間里,這個女人好像是坐了火箭一樣,到了1200年的二月已經超越了所有人一口氣干到了貴妃。韓侂胄他爺爺叫韓嘉彥,是北宋名臣韓琦的第六個兒子,韓侂胄他奶是神宗的三閨女齊國公主。韓誠后來又娶了趙構的小姨子,也就是前面說的吳太后的親妹妹。然后韓侂胄又娶了自己姨媽(吳太后)家的親侄女,現在的韓皇后是韓侂胄的親侄子韓同卿的閨女。你仔細捋一捋,這關系這背景,是不是活該人家老韓走路都得橫著?寧宗他爹光宗腦子有點問題,當年就是韓侂胄他們逼著光宗把皇位讓給寧宗的。可惜這個韓皇后福淺命薄,就在則劇孩兒被冊封為個貴妃的當年就死了。當然了,這個時候已經沒有人敢再喊則劇孩兒了,人家找到娘家人了,姓楊,叫楊桂芝,他哥哥叫楊次山。真的假的就不要管她了——不管哪個人有朝一日一旦富貴了,都要給自己找一個顯赫一點的家庭背景的。這個女人不尋常,【涉史書,知古今,性警敏,任權術?!课遗履阋院笳瓶夭涣怂?,不如立那個曹美人來當皇后。寧宗他爹是個神經病,這寧宗好像也差點意思,【不慧而衲于言】。所以一直以來在朝堂上比較倚重韓侂胄,在后宮里基本上啥事兒都聽楊桂芝的。你想想你老韓再怎么橫,你不能不讓人家兩口子睡覺吧,世界上森馬風最厲害,當然是枕頭風了啊。老韓反對楊桂芝當皇后的消息很快就被人家知道了,馬上就派人請寧宗來喝酒。喝到二八板上,楊桂芝梨花帶雨的那么一陣表演,本來還有點猶豫的寧宗立馬拿過筆墨紙硯寫好了詔書:1203年正月初六,楊桂芝被冊封為皇后,完成了從丑小鴨到白天鵝的完美逆襲。40歲當皇后這在歷史上并不多見,最有名的就是楊桂芝的前輩北宋朝的劉娥,44歲封后。老韓確實有點傻,這楊桂芝是你姨媽一手提拔起來的,嚴格來說你們算是一個戰線的盟友啊,如果你老韓別恁多事,也贊同她當皇后,一個在后宮一個在朝堂,誰還能跟你們抗衡?可是這貨生怕楊桂芝會影響到自己,硬是把一個天然的盟友變成了敵人。中原那大片的土地都是咱的啊,要是不想辦法收復,對不起祖宗啊。寧宗腦瓜子本來就不靈光,聽韓侂胄這樣一白活:那行,你帶著人去干吧,我也想去開封看看。剛開始仗著士氣還行,可是打仗是靠技術的,吳曦真的玩兒不轉,干脆投降吧。不行啊,不是我軍無能,實在是鬼子太特么狡猾了,商量商量議和吧。寧宗那個氣啊:說要打的是你,現在丟人現眼的也是你,什么玩意兒?如果單純是皇上生氣也就罷了,再咋說老韓也是皇親國戚,最多罵兩句罰幾個月工資算了。史彌遠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人,早就對老韓在朝廷中只手遮天不爽了,現在老韓干了這么一件窩囊事,還不趁機干翻他?史彌遠估計也知道要是直接跟皇上說把老韓整死有點不現實,可是史彌遠是真的太想替代老韓了。史彌遠深深明白敵人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朋友這個道理,現在估計也就是楊皇后有可能成為自己的盟友了。因為老韓曾經反對楊桂芝當皇后,為了這件事,楊皇后一直順不過這口氣。其實早在當初老韓提出反對意見的時候,楊皇后都已經動了殺心,只不過那時候老韓在朝中的實力實在太過強大,沒敢貿然動過手而已。現在機會來了,楊皇后怎能放過拔掉這顆眼中釘肉刺的機會?楊桂芝雖然來民間,但是她跟前朝的劉娥有個驚人相似的地方,就是勤于學習。她的書法繪畫都有很高的水平,所以一個大膽的想法產生了:冒充皇上的字跡下一道圣旨,殺了韓侂胄。圣旨是楊皇后親自寫的,具體執行的人是史彌遠選的殿前司中軍統制夏震。一開始接到任務的時候夏震嚇了一跳:不可能吧,皇上怎么可能殺韓大人?打仗打敗了金國人要殺了他才能議和皇上都沒舍得殺??!可是當看到圣旨之后,夏震沒話說了:【君命也,震當效死。】1207年11月3日,夏震手下的鄭發,王斌在韓侂胄上班的途中攔著了他的轎子,將他裹挾到玉津園殺了,史稱玉津園之變。實際上,當韓侂胄被劫持沒多久,寧宗就已經得到了消息,急忙派人去追,【亟用箋批殿司:前往追回韓太師。】
如今這事兒依然是這樣了,你要是把他救回來,那只能是我死了?!緦幓适諟I而止】乖乖,在那個社會,矯詔本身就是死罪啊,何況殺的還是朝廷重臣?可是楊皇后就憑這幾點眼淚就打發過去了,寧宗得有多愛這個女人?不僅楊皇后一點事兒沒有,深度參與這件事兒的楊皇后的哥哥楊次山還升了官,【加開府儀同三司】。只是很可惜,雖然萬千寵愛集于一身,楊皇后卻沒有兒子。也不是沒有,從楊桂芝進宮一直到當上皇后,也曾經很努力的生過兩個兒子,但是都夭折了。偏偏寧宗也是跟仁宗一樣苦逼,一直要強的生兒子,但是一個都留不住。過繼的這個孩子叫趙與愿,已經六歲了,楊皇后很喜歡他。趙與愿進宮之后被賜名趙曮,1205年,13歲的趙曮被封為皇子,封榮王。1207年,趙曮正式被立為皇太子,賜名趙懤(找抽,這個名字很奇怪。)趙懤被立為皇太子的時候,后宮里有兩位嬪妃馬上就要生了。不管寧宗有多喜歡這個養子,但他畢竟不是你親生的,馬上就有兩個你親生的就要出生了,再等一等不行嗎?雖然這個兒子很快也夭折了,但是寧宗你是神仙嗎?你就算出來這個兒子也不會存活嗎?所以,只能有一個解釋:榮王被立太子,是楊皇后的主意。之所以這么說當然也不是胡說,因為榮王跟這個養母的關系真的是十分親密。楊皇后幾乎所有的活動榮王都可以代表,誅殺韓侂胄的時候兩母子更是親密合作。你想想,反正都不是親生的,干嘛不立一個自己更喜歡更容易掌控的呢?只是很可惜,這個太子最終沒能登上皇位,因為1220年,趙懤死了,才年僅29歲。太子沒了,可是帝國不能沒有接班人(雖然這時候已經不是帝國了)。景獻太子薨后的十個月,寧宗又找了一個養子,趙貴和,立為皇子,賜名趙竑,封祁國公。剛開始,楊皇后是真的想對找趙竑好一點的,因為趙竑的老婆吳氏算起來算是楊皇后的親戚。可是,偏偏這吳氏仰仗著楊皇后的勢力,對趙竑的其他小妾根本容不下,每次到后宮看到楊皇后都要說趙竑這樣那樣的。畢竟是親戚啊,于是楊皇后就給了吳氏一支水精蓮花,讓趙竑親自給吳氏戴在頭上。可惜啊,趙竑好像沒把這楊皇后看到眼里,沒幾天,兩口子又吵架了,并且把楊皇后親賜的水蓮花打爛了。嘿嘿,這趙竑可真不靈性哦,楊皇后的地位你還看不清嗎?這還不算啥,對楊皇后不尊敬就算了,這貨看史彌遠也不順眼。前面說過了,史彌遠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人,弄倒了韓侂胄,史彌遠實際上在朝廷已經是想當有影響力的人物了。當時趙竑是準備按接班人來培養的,當時他的老師是真的德秀,真老師苦口婆心的告誡趙竑:楊皇后是你媽(雖然不是親的),朝廷上的大臣你也得尊重,像史彌遠這樣的。可是趙竑根本不把這些放在心里——人如果要一旦膨脹了,他根本不會想那么多的。趙竑想著他已經穩妥的就是這個帝國的接班人了他甚至跟身邊的人說:【彌遠當決配八千里】。想想看,景獻太子兩年時間就當太子了,趙竑給寧宗當了三年的兒子,還沒轉正成太子。認真來說,不管趙竑這時候是不是太子,既然寧宗沒了,首先考慮的應該是他繼承大統。寧宗駕崩的當天晚上,史彌遠急忙讓人把趙貴誠帶到宮里做準備,然后去找到了楊皇后的哥哥楊次山。楊次山雖然只是楊桂芝半路認的哥哥,但是一向也是比較有感情的。楊次山讓自己的兩個兒子楊谷和楊石去找姑姑說換皇子的事情,楊皇后一口就給回絕了:那怎么可能,趙竑這娃兒雖然不太懂事,但他可是先帝親自選定的,現在先帝剛剛閉眼,你們就鬧幺蛾子?楊家的兩兄弟一個晚上來來回回找了楊皇后七次,但是楊皇后始終不同意,弄得史彌遠干著急沒辦法。從這一點你就可以看出楊皇后不僅在后宮風光,在外臣們的心中那也是想當有些影響力的,她不答應的事兒,就連史彌遠也沒轍兒。可是史彌遠是說什么也不會容忍趙竑上位的,一旦他當上了皇帝那會有自己的好果子吃?最后一趟,楊家兩兄弟跪在地上抱著楊皇后的大腿痛哭:趙竑那貨一直以來連你都不放在眼里,你想想他要是登了基,還不得把我們都玩兒死啊?再說,你要是不換掉他,很多人都不會答應的,怕是要出事啊!【茍不立之,禍變必生?!?/section>楊皇后的心里一沉,確實是這樣的,這娃兒是真有點不上道,那要不就換了他?你看看你看看這趙竑混的有多失敗啊,但凡你在楊皇后心里有一點地位,事情也不會鬧成這樣啊。楊皇后沉默了很長時間,開口問道:“趙貴誠現在人在哪里?【其人安在?】史彌遠趕快讓趙貴誠來拜見楊皇后,楊皇后看著跪在自己面前的這個年輕人,輕輕地對他說:這句話說的很高明,不僅是承認了趙貴誠的合法接班人地位,同時也是暗示他:決定你當皇帝是我楊桂芝,并不是史彌遠,你心里得有個數。就這樣,趙竑到手的鴨子飛了,趙貴誠不動不搖撿了個蹦蹦棗兒。1224年的閏8月3日,趙貴誠即位了,就是宋理宗。理宗登基的時候已經21歲了,按照道理說已經可以親政了。但是這娃很聰明,知道自己能坐到這個位置完全都是楊皇后的一句話,所以他堅持讓楊皇后(這時已經是太后)垂簾聽政。楊皇后當然明白孩子這么做是對自己的一種尊重,自己都六十多了,能安享晚年就不錯了,跟著填什么亂呢?可是朝堂上以史彌遠為代表的一眾大臣也都跟著起哄非要楊皇后垂簾聽政。既然這樣,那就做個樣子吧,總不能讓孩子背上思想包袱吧。垂簾是垂簾了,可是楊太后從來沒有干預過朝政,什么事兒都還是理宗自己說了算。姑姑啊,你老人家年紀大了,不如在后宮澆澆花寫寫字吧,政治這種事兒咱還是少參與,好不好?楊太后本來對于這件事就沒什么興趣,既然侄兒也這樣說了,干脆就徹底退休吧。于是跟理宗說: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以后你自己玩兒吧。【多病,自今免垂簾聽政?!?/section>理宗不答應?。翰恍邪?,您老人家一輩子吃的米比我過的橋都多,你不能不管啊,我還年輕,啥事兒還得您拿主意吶。【寶慶二年十一月戊寅,加尊號壽明。紹定元年正月丙子,復加慈睿。四年正月,后壽七十,帝率百官朝慈明殿,加尊號壽明仁福慈?;侍蟆J滦了?,后不豫,詔禱祠天地,宗廟,社稷,宮觀,赦天下?!?/section>紹定五年(1232)年,楊太后【崩于慈明殿。壽七十有一,謚恭圣仁烈。】楊桂芝和前朝的劉娥一樣,都是孤兒,出身卑微,但是很幸運的得到了皇帝的真愛。雖然比皇帝還大好幾歲,但是深受寵愛,一路開掛走到人生巔峰,這在歷史上也算是傳奇了。但是楊桂芝卻沒有劉娥那樣出名,這是因為楊桂芝所處的南宋已經到了末期,根本和北宋無法相比,自己的老公宋寧宗和劉娥的老公真宗相比也沒那么出名。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