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冠心病患者在門診和公眾號會問:“醫生,如果我沒有不舒服的地方,這個藥是不是就可以不吃了?”“醫生,這個藥要吃多久呀?”“大夫,這個藥吃了能起到什么效果?”諸如此類的問題。為了方便廣大患者,李妍教授將針對這些問題為大家進行解答。
很多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用藥中會犯以下錯誤:
自行停藥:發病就用藥,病情稍有好轉就自行停藥
用藥不規律:想得起來就服用,想不起來就不服,出門忘記帶藥就索性不吃了
不按規定劑量用藥:用藥劑量隨意,吃幾顆完全看心情,隨意調整劑量
不能及時復診并調整用藥:不能按醫囑定期復查并調整劑量,癥狀加重后不找醫生解決。
這些都是對自身健康和生命安全不重視、不負責任的行為,造成治療效果不佳,或病情加重,嚴重時會出現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衰等不良事件發生,甚至危及生命。醫生給冠心病患者開具的每一種藥都是出于病情需要,切忌因藥物種類多而自行停藥,用藥調整一定要在醫生的正確指導下進行。以下我們將對冠心病常用藥的種類、療效及可能碰到的問題進行歸類總結:
1抗血小板藥物---冠心病治療的基礎藥物
抗血小板藥物目前主要包括兩大類:一類是阿司匹林,這是冠心病治療的基石,如無出血等并發癥,PCI術后一般需長期服用;另一類是P2Y12受體拮抗劑,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PCI術后一般至少服用1年。但這也不是絕對的,而是因人而異,應根據出血風險的高低決定是否停用。如服藥1年患者仍有心絞痛癥狀頻繁發作,應考慮:
1.支架內再狹窄;
2.其他狹窄程度較輕的病變進展至嚴重狹窄。
此時應盡快就醫,自行停藥可能會加重病情,甚至出現急性心肌梗死。
此外,抗血小板藥物在防止冠脈及支架內血栓的同時,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出血并發癥,如皮膚瘀斑、牙齦出血、咯血、黑便等。此時應及時就醫,進行相關化驗檢查,尋找出血原因,決定是否需要調整抗血小板藥物。不可自行停藥。
2他汀類藥物
他汀類藥物是冠心病患者使用的一大重要藥物,主要功能是降低膽固醇、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常見的有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等。多項臨床研究表明,他汀類藥物能有效降低膽固醇水平、延緩斑塊進展、穩定斑塊和抗炎等有益作用,降低心血管事件。因此一旦確診冠心病,無論血脂水平高與不高,均應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應用他汀類藥物時,應定期復查肝功、肌酶,及時發現藥物可能引起的肝臟損害和肌肉損傷,根據化驗結果調整服藥劑量。
3倍他受體阻滯劑
常用的有琥珀酸或酒石酸美托洛爾、比索洛爾等。這類藥物具有減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減少心肌缺血反復發作,減少心肌梗死發生的作用。換言之,就是具有讓心臟適當休息的作用。研究表明,倍他受體阻滯劑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近、遠期預后,提高生存率。倍他受體阻滯劑的使用劑量應個體化,從小劑量開始,逐級增加劑量,以能緩解癥狀,心率不低于50次/分為宜。當然,該類藥物并不是適用于所有患者,對于有嚴重心動過緩、高度房室傳導阻滯、明顯的支氣管痙攣或支氣管哮喘的患者,禁用倍他受體阻滯劑。
4 ACEI或ARB類藥物
“普利(ACEI)類”或“沙坦(ARB)類”藥物,實際上是降壓藥物的一種,但對于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心肌梗死患者或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心力衰竭的高危患者,醫生也會建議服用這類藥物。很多病人會問:這不是降壓藥嗎?我沒有高血壓病,有必要吃這類藥物嗎?---有必要!因為這類藥物除了可以降壓外,還可以改善心臟擴大、提升心功能、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和心衰的發生。應當注意,部分患者服用ACEI類藥物會出現刺激性干咳,應注意不應當做感冒來治療,此時可考慮換用ARB類藥物。
5改善心肌代謝類藥物
主要通過改善心肌代謝和微循環、抗氧化、缺血,發揮心肌保護和營養支持類功能。常用的有鹽酸曲美他嗪、磷酸肌酸、果糖二磷酸鈣、輔酶Q10等藥物。
6有的患者問:我確診冠心病,但沒有植入支架,還需要吃這些藥嗎?
確診冠心病的患者,提示冠脈血管至少存在50%左右或以上的狹窄,即使未植入支架,都需要長期服用穩定斑塊、抗血栓的藥物。目的是延緩病變進展、緩解癥狀、改善生活質量,減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包括阿司匹林、他汀類藥物。
以上就是冠心病患者常用的幾類藥物,具體服藥種類和劑量因人而異,主要根據病情和患者自身情況決定,需在心內科醫生的專業指導下制定服藥方案。此外,醫生會根據相關化驗檢查結果來調整用藥。李妍教授在這里提醒廣大病友及家屬:疾病的恢復需要患者及家屬思想重視,改善生活方式,規律服藥,如需調整用藥一定要在醫生的專業指導下進行。
冠心病用藥,貴在規律,難在堅持,李妍教授在這里再次提醒各位患者:珍愛生命,勿自停藥,務必在醫生專業指導下調整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