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冠心病患者常合并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因此飲食上應注意“四低兩高”,即低鹽、低脂、低糖、低熱量和高維生素、高纖維素。
1.低鹽飲食
即飲食要清淡,不要過咸?,F代醫學已經證實,飲食中食鹽攝入量與血壓高度成正比,尤其飲食中鈉/鉀比例失調(含鈉較多、含鉀較少)是導致血壓升高的重要因素。食鹽中主要含有鈉,而蔬菜水果中含鉀比較高,飲食中鈉/鉀比例增大是導致高血壓和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之一。中國南方人飲食比較清淡,并且喜食蔬菜和水果,所以高血壓的發生率比較低,而北方人飲食偏咸,且攝入蔬菜和水果的量也比較低,因此高血壓的患病率比較高。
2.低脂飲食
人體血脂的來源分內源性和外源性,前者由人體內臟合成,后者通過飲食攝入。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代謝和利用油脂的能力也隨之降低,這時如果不注意降低飲食中油脂的攝入量,很容易導致血脂升高,因此提倡低脂飲食,每日膳食中盡量減少動物油、肥肉、動物內臟(肝、腎、肺、脾等)、動物腦子、蛋黃、魚子等含膽固醇較高的食品,從而減少或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并限制含糖食物的攝入,提倡飲食清淡,多食富含維生素C(如新鮮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類及其制品)的食物。食用油盡量以植物油為主,不吃動物油。冠心病患者最好只攝入下列表中膽固醇含量<100毫克的食品。
3.低糖飲食
雖然糖尿病的發生機制比較復雜,高糖飲食是其中重要的發病因素之一。冠心病患者不管血糖是否升高,低糖飲食均對患者有益,因食糖不僅升高血糖,而且容易誘發肥胖和血脂升高,這些均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
4.低熱量飲食
冠心病患者飲食所供給的熱量要低于正常人,盡量少吃奶酪、甜食等高熱量食品,肥胖患者更應通過控制飲食、加強鍛煉來減輕體重,從而減輕心臟負擔,促進心功能恢復。人體熱量的攝入,應以個人所從事工作輕重和體重指數來綜合考慮。正常體重指數的簡單計算方法為:體重指數(BMI)=體重(千克)÷身高(米)2,體重指數在20~24之間為正常范圍,BMI>25為超重,>27為肥胖。BMI增加1單位,高血壓發病的相對危險增加30@%,中心型脂肪分布(腹部肥胖)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單純通過少吃飯來控制體重增長不是好辦法,最好通過飲食總量控制、飲食品種調節,結合增加運,動的方式來控制體重。
5.高維生素飲食
維生素參與人體多種代謝,缺乏時容易導致組織器官代謝紊亂,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心肌細胞在缺血、缺氧狀態下容易受到損傷,此時供給足夠的維生素,促進心肌細胞代謝,有利于減輕心肌細胞損害或促進受損心肌絀胞的恢復,對冠心病患者的康復有益,因此冠心病患者應經常吃新鮮蔬菜、豆芽、水果(合并糖尿病者除外)、瓜類、海帶、紫菜、木耳等。
6.高纖維素飲食
纖維素不僅增加飽腹感,減少進食量,而且還能刺激胃腸蠕動,促進腸道毒物排出,改善便秘。
此外,冠心病患者飲食中還應注意補充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如鋅、硒、鈣等;忌食一切易產生脹氣的食物,如生蘿卜、生黃瓜、土豆、圓白菜、蔥頭和干豆類食物等,以避免因胃腸脹氣而影響心臟活動。另一方面,冠心病患者也應注意營養平衡,不可過分強調某一方面而造成新的不平衡。
具體來講,冠心病患者的飲食要注意下列幾點:
(1)清淡飲食,不要過飽,尤其晚餐不要過飽。一頓飯只吃七八成飽即可。
(2)低脂飲食,可以吃瘦豬肉、瘦牛羊肉和魚,但每天不超過50克(1兩),盡量少吃肥肉、魚子、加工的肉制品(肉腸類)、動物內臟等。
(3)每天喝牛奶或酸奶250克(半斤)。
(4)少吃甜食或糕點。
(5)蛋類每周不超過3~4個,可以吃雞蛋或鴨蛋,少吃蛋黃。
(6)可以吃橄欖油、紅花子油、花生油、菜子油、豆油、色拉油和調和油,盡量少吃或不吃動物油。
(7)多吃新鮮蔬菜,特別是綠葉菜,紅、黃/色萊及新鮮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