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一周沒有排便過了,感覺腸道里全是宿便,我要不要買點清腸茶排下毒?”生活中不少人常被便秘困擾,覺得喝一些“清腸茶”可以緩解。
萬女士就是其中之一位,她堅持喝了2年的“清腸茶”來幫自己腸子排毒,卻沒想到,前幾天的一次腸鏡檢查,被查出結腸黑變病。
根據醫生描述,她的整個大腸內壁都是黑的,病因是長期服用蒽醌類瀉藥導致。萬女士的情況并非個例,類似的病人在消化內科很常見。
一、腸道需要定期排毒?別被忽悠了
不少人對人體有“宿便”的說法深信不疑,認為宿便是危害健康的萬惡之源。實際上,站在醫學的角度,并無“宿便”一說。
從食物的消化過程來看,食物經消化,殘渣的水分被吸收,就開始聚集成形,從而凝固成糞便。這個過程,正常需要24小時,便秘患者可能更長,所以“宿便”是個偽科學概念。
如果盲目用清腸茶等“排毒產品”,反而會給腸道帶來無法挽回的傷害:
一開始,似乎有點作用,大腸受到針扎般的刺激,催動你總是想上廁所。但后來大腸依賴上這種刺激,就會“擺爛”,還會長出黑斑,漸漸地大腸變得粗糙晦暗,最終導致結腸黑變病。
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張建軍表示,號稱排毒的茶水一般都含有瀉藥,長期喝瀉藥,就會損傷腸道神經,腸道肌肉也會萎縮,腸道對瀉藥產生依賴,自主排便就會困難。
一般情況下,食物在腸道待上二十多小時,就會被充分消化吸收,剩余殘渣達到一定量,就會產生便意,便便中大多是水分,剩下的就是無機鹽、脂肪以及無法消化的膳食纖維,并沒有所謂的“毒素”。
因此很多商家推廣宣傳的“排毒”“洗腸”“清宿便”都是騙人的,大家要理性看待。
二、吃完飯就想上廁所,是腸癌預警嗎?
有的人可能便秘懷疑有宿便,有些人可能會把“一吃完飯就排便”當成腸道在排毒的表現,這到底暗示了什么?和腸癌有關嗎?
進食中或是進食不久就想上廁所,其實是一種常見的生理現象,是胃部充盈后反射作用,結腸出現運動,促進大便排出。如果吃完就拉的情況持續多年,且胃口好,便后沒有不適,大便也沒有異常,就不用過分擔心。
但有種“直腸子”則是腸易激綜合征的表現,簡單理解就是腸道比較敏感,一旦攝入食物,腸道蠕動加快或是發生痙攣,可引起腹痛和腹瀉。
上述這些情況,與腸癌無關,但若是上廁所是出現以下跡象,需警惕是腸癌信號:
1、大便習慣有變
排便習慣改變,比如排便頻率增加,以前一天一次,現在一天幾次,或是糞便形狀異常,一時腹瀉一時便秘等,都需要警惕大腸癌來襲。
2、大便帶血
排泄物經由肛腸排出,大便就會與大腸腫瘤摩擦,反復多次摩擦,就可能造成腫瘤出血的情況。
3、尿頻尿急
大腸腫瘤的生長可累積直腸、結腸,導致其發生病變,也可能會間接對膀胱、前列腺造成影響,導致尿意頻頻。
三、腸道健康決定壽命?養護腸道關鍵做到這三點
腸道是人體健康的基石,人一旦攝入食物,需要經由腸道消化吸收,而人體70%的免疫力來自腸道,一旦腸道功能失衡,就會影響各個組織器官正常運作,讓致病因子有機可趁。
日常應該如何養護腸道健康?
北京協和醫院腸外腸內營養科主任醫師陳偉表示,腸道之所以有諸多功能,證實由于腸道內有數以萬計的腸道菌群。正常情況下,有益菌和有害菌維持動態平衡,有益菌占優勢,一旦腸道壓力過大,導致菌群紊亂,有害菌增加、有益菌減少,對于腸道無疑是嚴重的打擊。
那應該如何調理?陳醫生分享了3點建議:
首先要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做到均衡膳食、適量運動、保持愉悅的心情;
其次要適當補充專業的益生菌制劑,促進益生菌生長,從而保護我們腸道內有益菌;
最后也要糾正生活不良習慣,抑制有害菌的生長,恢復并鞏固腸道菌群平衡。
腸子并不需要過多干預,所謂的“宿便”也是偽概念,利用瀉藥“洗澡”只會破壞腸道環境,讓腸子陷入發病的危機。
參考資料:
[1] 《“給腸子洗洗澡”忽悠了中國人十幾年,但真相只有1個!》. 騰訊醫典. 2023-02-26
[2] 《腸道有癌,大便先知!6大信號預示大腸癌的來臨》.家庭醫生在線 .2023-07-26
[3] 《腸道順不順,菌群說了算!協和專家為您揭秘腸道健康密碼!》. 北京衛視養生堂. 202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