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從“火”論治口瘡驗案舉隅
口瘡是發生于口腔黏膜處,以潰瘍性損害為主要表現的一種常見病癥,又稱“口腔潰瘍”。常發生于口腔內黏膜缺少角質化層或角化較差的部位,如唇內側、頰粘膜、舌腹、軟腭等處。該病以上述部位出現一處或多處中心黃白色潰瘍、邊緣色紅,局部腫脹、疼痛甚或灼痛,流涎,伴或不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發熱等全身癥狀為特征。口瘡病名最早見于《黃帝內經》,后世醫家對口瘡進行詳細探討,認為其發病多與風熱乘脾、心脾積熱以及虛火上炎有關。石冠卿教授行醫50余載,治愈口瘡病患不勝枚舉,認為口瘡發病關鍵在于“火”,且多屬“虛火”,治療以“滋陰降火”“引火歸元”為主。筆者在整理石老醫案時,對于口瘡疾患的治療稍有體悟,現將其臨證醫案舉例如下,以飧同道。
1 腎陰不足,虛火上炎案
任某,男,24歲,1994年6月10日初診。主訴:復發性口腔潰瘍3年?;颊?年前出現口腔潰瘍,呈片狀潰破,灼熱劇痛,舌面亦有幾處潰瘍,胸悶痛,遺精,腰部墜脹,手腕酸脹,噯氣,口干渴,舌紅,脈弦數。中醫診斷:口瘡。辨證屬腎陰不足,虛火上炎。治以滋陰降火,引火歸元。方以甘露飲加減。藥用:生熟地各15g,石斛12g,黃芩6g,枇杷葉10g,天麥冬各10g,枳殼10g,茵陳12g,肉桂3g,砂仁10g,甘草6g。3劑,日1劑,水煎服。
1994年6月14日二診:口內潰瘍大減,唯舌面下兩處潰爛,有1次遺精,上午時手腕酸脹,胸悶不暢,下肢無力,腰痛,口干渴較前改善,舌正常,脈弦數。仍以上方加生姜15g,佛手10g。10劑,日1劑,水煎服。
1994年6月25日三診:口腔潰瘍已痊愈,腰墜痛不適,余未訴特殊不適。仍以上方去佛手加杜仲12g,繼服10劑以善其后。
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載“甘露飲……口舌生瘡,咽喉腫痛……并皆治之”,主治腎陰不足型口瘡。本案患者口瘡,舌紅,脈弦數,加之遺精,腰部墜脹,可辨證為腎陰不足之證。腎陰水不足,無以制火,導致虛火上炎,燒灼津液則發為口瘡。石老指出腎陰不足型口瘡伴口干渴者以甘露飲加肉桂、砂仁治療。腎陰不足,選用生熟地、石斛、天麥冬以滋養陰津,所謂“壯水之主,以制陽光”;虛火上乘,熱邪為患發為口瘡,選用黃芩、枇杷葉、茵陳等清熱類藥物;手腕酸脹、噯氣,選用枳殼、砂仁以疏理氣機;加用肉桂以引火歸元。二診時口內潰瘍大減,但仍胸悶不暢,加用佛手疏肝解郁。三診時口瘡痊愈,但仍有腰部墜脹,故去佛手,加杜仲以善其后。
2 脾腎兩衰,虛火上炎案
余某,男,66歲,1992年5月9日初診。主訴:口腔潰瘍5年余。患者5年前患口腔潰瘍,不斷復發,舌腫痛,舌體有潰瘍點多處,口干渴,創面較深,耳鳴,頭暈,經服中西藥治療,效果不佳。診見:神志清,精神尚好,脈沉細無力,苔薄黃。中醫診斷:口瘡。辨證屬脾腎兩衰,虛火上炎。治法:健脾補腎,引火歸元。方以苓桂術甘湯合四物湯加減。藥用:茯苓15g,白術12g,桂枝9g,當歸15g,白芍12g,川芎9g,熟地18g,生龍骨18g,生牡蠣18g,川貝9g,甘草6g。3劑,日1劑,水煎服。
1992年5月12日二診:舌體潰瘍創面較前變淺,腫痛較前減輕,耳鳴、頭暈癥狀較前改善,脈沉細,苔薄黃。諸證平穩向愈,原方繼服10劑。
1992年5月21日三診:舌體潰瘍基本痊愈,舌體腫痛明顯改善,現稍感舌體胖大,偶有耳鳴、頭暈,脈沉,苔薄白。原方繼服10劑后諸證蠲,隨診病情未復。
按:本案患者反復性口瘡,根據臨證所見辨證為脾腎兩衰證,以苓桂術甘湯健脾溫化水濕,以四物湯養血益腎陰。苓桂術甘湯載于《傷寒雜病論》,原文中雖未述其治療口瘡之效,但方中茯苓、白術健脾利濕,桂枝助陽化飲,同時配合滋陰潛陽之川貝、龍骨、牡蠣,治療口瘡可獲良效。石老指出口瘡癥見頭暈、耳鳴、口干渴、舌體腫痛者以苓桂術甘湯合四物湯加生龍骨、生牡蠣、川貝治之。
3 脾土虛寒,虛火上浮案
趙某,女,84歲,1981年11月17日初診。主訴:口腔潰瘍10余年?;颊叻磸托钥谇粷?0余年,時輕時重,甚時疼痛異常,湯水懼進,且不思飲食,胃脘脹滿不適,氣短懶言。曾服清熱解毒、養陰降火之中藥及西藥維生素B2、土霉素等無效。查口腔內有數個黃豆大小之潰瘍面,表面有灰白色假膜,中間凹陷,黏膜淡紅。舌質淡,苔薄白滑潤,脈沉遲無力。中醫診斷:口瘡。綜諸診,當屬脾土虛寒,虛火上浮之證。治以溫中健脾,引火歸元。方以理中湯加味。藥用:黨參12g,白術6g,干姜9g,肉桂9g,益智仁10g,陳皮9g,炙甘草3g。3劑,日1劑,水煎服。
1981年11月20日二診:潰瘍變淺,疼痛減輕,胃納漸佳,已不感乏力。藥已中鵠,上方續服3劑。
1981年11月24日三診:潰瘍已愈,疼痛消失,食欲漸增,余無不適。遂令其停服中藥,囑其節飲食,適勞倦。年后因過勞復發1次,予以四君子湯加干姜、益智仁3劑而瘥。3年后隨訪,未再發作。
按:本例患者口瘡,觀其脈證,病機為脾土虛寒,虛火上炎。源于治不得法,病發則僅投清熱解毒之藥,苦寒傷胃,影響其運化功能,則有胃脘脹悶不適。治療上以“治病求本”為原則,方用理中湯甘溫助陽,使脾胃得溫,生化有源,諸證得消。
4 脾陰不足,虛火上擾案
蘇某,女,57歲,1992年5月27日初診。主訴:下口唇潰爛11年余,加重1周。11年前患者舌咽劇痛,口腔潰爛,經治療痊愈,留下口唇潰爛,時輕時重,經中西醫藥治療而效果不佳。神志清,精神尚好,口唇潰爛,飲食尚可,舌淡紅,苔薄白,脈弱無力。中醫診斷:口瘡。辨證:脾陰不足,虛火上擾。治法:益氣健脾,滋陰降火。方以歸脾湯加味。藥用:黃芪18g,黨參15g,玉竹15g,茯神10g,炒棗仁15g,當歸15g,桂圓肉12g,炙甘草6g,遠志9g,廣木香6g,大棗3枚為引。3劑,日1劑,水煎服。
1992年5月31日二診:口唇潰爛較前好轉,口唇較前滋潤。原方繼服5劑以善其后。
按:脾主升清,胃主降濁,“脾胃之病,當辨其升降二字”,若脾氣不足,脾胃升降失司,則氣血運行不暢,清陽不升致口唇失養則易發潰爛,同時陰虛生內熱,虛火上擾、津傷化燥則致舌咽劇痛,治以益氣健脾、滋陰降火,方選歸脾湯,藥證相對,則痼疾向愈。
5 討論
傳統觀點普遍認為口瘡由“上火”所致,多用苦寒藥物以清熱解毒瀉火,口瘡得一時愈合,但常反復發作。石老從“火”論治口瘡,認為導致口瘡的“虛火”多由腎陰不足、脾腎兩虛、脾土虛寒以及脾陰不足所致,臨證時在“滋陰降火”“引火歸元”的治療大法基礎上辨證論治,配合補腎、健脾、溫脾等法,獲效頗豐。
本文摘自《中醫藥通報》2018年第4期第67-68頁。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從虛證論治復發性口腔潰瘍
孩子口腔潰瘍,喝好一粥一湯,滋陰降火
口腔潰瘍的各種治療法
頑固口瘡反復怎么治?國醫大師李士樊:火熱雖多寒也不少,要溫陽
口腔潰瘍發作真難受,元代朱丹溪在《丹溪心法》有一方,專克口瘡
口炎清顆粒治虛火上炎的口瘡、咽喉干痛及異物感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山县| 乐亭县| 启东市| 那曲县| 峨山| 沛县| 香河县| 承德市| 东安县| 永新县| 内乡县| 长海县| 太白县| 博白县| 开化县| 阳城县| 祥云县| 政和县| 廊坊市| 肇东市| 麻江县| 武冈市| 正镶白旗| 华阴市| 海伦市| 南安市| 云南省| 玉环县| 淮南市| 卫辉市| 得荣县| 华安县| 桂平市| 交口县| 佛教| 永嘉县| 巢湖市| 穆棱市| 松滋市| 宾川县| 怀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