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殿英在盜掘北京清帝陵的時候,不但取出了慈溪太后口中含著的寶珠,而且堅持要除去慈溪太后全身衣物。消息傳出,全國一片大嘩,人們紛紛譴責孫殿英的荒淫無恥。
可是有些學者卻暗暗心驚,直呼孫殿英的懂行和狠辣。在他們的猜測中,孫殿英不是為了扒光慈溪太后開眼界,而是盯上了隱藏在慈溪太后身體內部的寶貝。這個寶貝,只有熟悉中國傳統喪葬文化才知道藏在哪里。
究竟是什么樣的寶貝才能讓孫殿英寧愿冒天下之大不韙,也要扒了慈溪太后所有的衣服呢?這個要從中國由來已久的喪葬文化說起。在古代,像慈溪太后這種身份的皇妃貴婦下葬是要堵住肛門,并且這個用來堵肛門的東西都是用極品好玉特殊制作而成的。
中國歷史上喪葬文化非常博大精深,而且越是身份高貴的人,對這種文化的重視程度越高。古埃及人只是掏空了身體做成干尸模樣的木乃伊就已經讓世界為之瞠目結舌,而中國古代對于死后身體的做法簡直超出了人們的想象。
在古代無論貧富,對于死者在下葬前就會講究封九竅。就是眼耳鼻舌等全身九個竅口要用器物遮住或塞住。普通人可能用陶瓦銅木等材料,而富貴人家通常會用玉器。就連肛門這種隱私部位也在其的范圍內。即使是身份尊貴,常人難得一見的皇室王妃在死后,也會被整理遺容的人用玉塞住肛門。
這不是對死者的褻瀆,而是中國古代喪葬文化的特殊之處。即使妃子們也不會對于死后塞堵肛門感到尷尬。相反,這種工作進行得越細致,死者的家屬反倒感覺到越滿意,自尊心也會得到更大的滿足,在他們看來,這種儀式能夠讓亡靈在另一個世界里更加安寧。
為什么在古代會出現這種喪葬禮制呢?
首先,中國的神學文明歷史悠久,對于死亡,并像古埃及人那樣將尸體看做是靈魂歸來后可以重新穿起的衣服。中國古代將自己的身體稱作元身,而元身如果出現損傷,會在死者未來修神成仙獲取長生的過程中起到巨大的阻礙。傳說中的鐵拐李原本是翩翩佳公子,就是因為元身被毀才不得不附身在乞丐尸體上,變成后來又跛又丑的模樣。
古人們將死亡看做是另一種形式的修煉,這種修煉強調精元不漏。幾乎所有的高等神仙都會經歷一個階段,叫做不漏金仙。基于這種渴望,人們才不論身份高低,在下葬之前如此重視自己尸體九竅的封堵。唯一不同的是,有身份的人會采用精美的玉器做為封堵的材料,因為玉在古代人的眼里是高貴純潔的象征。
所以后來出土的漢代中山靖王墓中,不但挖掘出舉世聞名的金縷玉衣,更重要的在墓室中還發現有兩套九竅塞。這是目前關于下葬前封堵九竅的最重要、年代最早的物證史料,對古代喪葬文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當然,古代對妃子們進行隱私部位的封堵,還有技術層面的要求。古代身份尊貴人往往希望自己死后身體可以永存。這就需要古代整理尸體的人在死者下葬之前對尸體采取防腐措施。而古代的科學技術手段有限,古埃及人采取的方式是將尸體的內臟全部取出,填充以各種香料,從而使尸體逐漸變成干尸。而中國古代使用的防腐方法是使用水銀。
根據《史記》記載,中國至少在秦始皇的時候就已經知道水銀對尸體的防腐效果。秦始皇不僅對自己的尸體使用水銀,而且在整個墓室中采用水銀模擬江河湖海。至今,根據考古學家的探測,秦始皇墓區的土壤中仍存在著大規模的水銀蒸汽。
而對身份尊貴的人下葬進行九竅封堵,也是防止死者體內注入的水銀泄漏,造成死者尸體不能長久保存。同時,也正是出于尸體防腐方面的考慮,中國喪葬文化中也出現了停尸的規定。
這個禮制要求剛去世的人不能立即下葬,尸體必須在家中最顯眼的地方擺放幾天。一方面是家屬和親朋好友需要進行祭拜,另一方面就是便于觀察死者體內的水銀是否有泄漏的情況。因為水銀泄漏不僅會損傷死者的身體,還會削弱防腐的效果。
當然,這種封堵九竅的做法已經隨著歷史的變遷而消亡了。現在國家提倡儀葬簡辦,并且實行火化制度。所以一般家庭都對這種傳統儀式進行了簡便化。死者去世時,殯儀館會有成套的,塑料鍍金色的九竅塞提供。比如口中含的小金錠等等,材質上一般都是可燃的,隨著尸體火化最終化為灰燼,這種簡化的形式,一方面便于家屬收斂骨灰,另一方面也正是對這種封堵九竅習俗的一種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