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名言
周瑜是三國時期東吳的大將軍,軍事的最高統帥,其最著名的言論就是那句死前的哀嘆“既生瑜,何生亮?”。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嫉妒已經登峰造極,也是自覺自己不如諸葛亮之后對老天的一種埋怨,周瑜的這句話非常的有名,至今還被很多人拿來使用,但是實際上歷史上周瑜根本就與諸葛亮沒有交集。
諸葛亮初出茅廬的時候周瑜已經名滿天下,可以稱得上是功成名就,這個時候周瑜的心胸應該是非常開闊的,諸葛亮卻是一個青澀的年輕人,居高臨下的看下去,周瑜怎么會為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后生而產生嫉妒之心呢?
公元208年,曹操大軍進攻東吳,東吳與曹操在赤壁大戰,最終周瑜設計火燒連營,讓曹操丟盔棄甲而逃,其實歷史上諸葛亮根本沒有參加過赤壁之戰,但是在羅貫中的筆下,卻將赤壁之戰的功勞幾乎全部的歸功于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對于周瑜是非常的不公平的,但是《三國演義》這部書就是要褒揚劉備一派,貶斥曹操與東吳的,從這個立場出發,諸葛亮已經是主角,周瑜作為文學作品中的配角自然是要襯托諸葛亮的足智多謀的,實際上羅貫中寫的是相當精彩的,是非常成功的。
羅貫中筆下諸葛亮神機妙算,舌戰群儒,智激孫權和周瑜,草船借箭,定計火攻,七星壇祭風,智算華容。時時處處高處周瑜一頭,周瑜是何等人物,卻被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搶去了風頭,心中郁悶,加上本身有傷病,所以一氣之下一命嗚呼。只留下千古絕嘆“既生瑜,何生亮。”將諸葛亮襯托的無比高大光輝。
周瑜孫權
周瑜,我國古代三國時期的著名人物,是吳國的優秀將領。他的表字為公瑾,吳國的重臣,他早年隨孫權南征北戰,為吳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據說他英姿颯爽、俊美無儔,他的妻子是三國時期著名的美女,小喬。
周瑜曾在八、九歲時便與孫策相識了,兩人一直交好。孫策比周瑜大一歲,兩人感情非常好,周瑜一過了弱冠之年,便開始追隨孫策。南征北戰,和孫策一起打下了江東。后來,與孫策一起遇見了喬公,分別娶了喬公的兩個女兒大小喬。從此與孫策親上加親。后來,孫策身死,他的弟弟孫權即位,周瑜輔佐孫權,曾為了保護江東,發動了著名的保衛戰役“火燒赤壁”。這次戰役大敗曹操的軍隊,也使得周瑜的名揚四海,然而他的名聲太大,他的才華太凸顯,對于帝王來說不是一件好事。孫權不是他的哥哥孫策,他對周瑜有戒心,功高震主,這是任何帝王都忌憚的。更何況是周瑜這種文武雙全,非常厲害的領導者,周瑜他幾乎是完人,這樣的人帝王如何能不戒備?更何況劉備曾從中挑撥。孫權是一個杰出的政治家,什么叫做相互制衡他了然于心。周瑜于孫權是十分重要的大臣和將領,也是最需要防備的人。
周瑜英年早逝,對孫氏一族一直沒有二心。孫權是吳國的王,他了解周瑜。兩人的關系剪不斷理還亂,從史書中可以周瑜的忠心、孫權的戒心。
周瑜外號
周瑜,字公瑾,生于公元175年,是東漢末年東吳的著名將領,著名戰例就是威振天下的赤壁之戰,他的外號是和他的外貌有關系的,歷史有記載周瑜,風流倜儻,謀略過人,而且還精通韻律,當時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的美談,周郎就是當時人們對這樣一個內外兼修,氣宇軒昂的周瑜起的外號。
在古代的詩詞中都能看到周郎這個別稱,郎在古代是對青年男子的美稱,還有丈夫之意,而周郎這個外號就是對周瑜最好的形容,他自從21歲時便跟隨東吳的孫策東征西討,立下赫赫戰功,名副其實的青年才俊,而且他和三國的著名美女小喬的愛情故事,也是對郎才女貌最好的體現。周瑜還有好兒郎的英雄氣概,為人重義重義,謙虛有度,他和孫策同年,聽聞孫策尚義,和他結拜并輔助孫策建立了東吳政權,是東吳的柱國之石,而且他還積極推薦有才之人為東吳效力,魯肅,程普等人就是周瑜推薦的。
孫策遇刺后,周瑜悲痛萬分,憑周瑜的實力和能力 ,他完全可以自立一派,但是他沒有這樣做,因為周瑜是一個忠義之人,連孫權都感慨,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如果不是器量大,是不會久為人下的!可見周瑜的氣度非凡,可惜就是這樣一個內外完美的人,英年早逝,在《三國演義》的誤導下,被世人誤解是心胸狹隘,氣急攻心而亡,歷史的真相卻不是如此這般簡單明了,后人研究,從周瑜的遺書來看,可能他的死是東吳內部政權斗爭的一個陰謀。
周瑜厲害嗎
周瑜別名周郎,公瑾。擔任過都督,將軍,太守。周瑜出生在一個士族家庭,家庭規模龐大,在當時也是豪門王族了。
在現在就類似于出生在富二代的家庭中。周瑜生來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優勢,不但家庭條件好,人也長得標志,一表人才,玉樹臨風,英俊瀟灑。他與孫策是很要好的朋友。之后在一次戰爭中,孫策很不幸被殺死了,周瑜十分傷心,但他很快從悲痛中走出來,與孫權一起打江山。此次事件說明周瑜是一個有義氣的人,性格涵養與家庭和自身條件成正比,而不是一個偽君子。周瑜的厲害不只是外在的,更重要的是內在的。
周瑜的厲害還體現在軍事才能上,周瑜帶領孫權的部隊與劉備聯盟,發起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一舉打敗了曹操的部隊。戰爭的勝利離不開施計者的策略,軍事策略是一張戰爭勝敗的關鍵之舉,赤壁之戰,周瑜就為戰爭策劃了一個完美的戰略。這種軍事才能策略不是一般人就能輕而易舉做到的。周瑜的軍事才能真的是略勝一籌。周瑜的厲害還體現在無畏,意志堅定不動搖,作為一個統領,這種堅定的意志對于取得戰爭的勝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周瑜還是一個伯樂,善于發現人才,魯肅等人就是他提拔起來的,這樣一來,他善于用人的才能也表現出來了,被人所了解,被他發現的人才也可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來施展才能。
周瑜的性格特點
說起周瑜的性格特點,需要從兩方面來說明。一是陳壽所著的《三國志》,二是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因為《三國演義》的深入人心,很多讀者都認為周瑜最終是被諸葛亮活活氣死的,還留下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肺腑之言。
但是,縱觀后來學者對周瑜的評價,都是對他才能、智慧和人品的稱贊。“年少曾將社稷扶,三分獨數一周瑜。世間豪杰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功跡巍巍齊北斗,聲名烈烈震東吳。青春年紀歸黃壤,提起教人轉嘆吁。”這是范成大對周瑜的評價,字詞之間洋溢的全是對周瑜的肯定與贊美。
在《三國志》中,周瑜是位春風得意的才智少年。顯貴家庭出生的周瑜,有著卓爾不群的談吐。他有著勇敢決斷的性格特點,遇事不慌不亂,積極地相出辦法來解決。孫策去世后,東吳人心惶惶,為了安撫軍心,周瑜依照好友遺言,不顧一切的擁立孫權為首領。正是周瑜決斷的性格特點,才讓東吳上下一心。除此之外,周瑜有著不驕不躁的性格特點。20來歲的周瑜已經在東吳大展才華,周瑜在東吳是鼎鼎大名的人物。隨后,又娶了美麗溫柔的小喬為妻,周瑜無疑是人生的贏家。但是,周瑜在得到眾多的鮮花和掌聲之后,仍然以輔助孫權為主,不計較得失和富貴。
在《三國演義》中,周瑜被塑造成了一位心胸狹隘之人,并且容易嫉妒他。
新三國周瑜
2010年高希希導演的《新三國》在各大電視臺播出。在拍攝《新三國》之前,相關制作組特別申明,不會對《三國演義》有多大的改編。《新三國》上映后,所謂眾口難調,有人說《新三國》畫面恢弘有氣勢,再現了三國時期風云變幻的歷史。
也有人說,《新三國》在某些人物故事上,做了比較大的改動,以至于詮釋出另一種形象。就周瑜而言,和原著《三國演義》并沒有多大的出入。
《新三國》中的周瑜以原著周瑜形象為基礎,講述了周瑜的人生故事。有觀眾表示,這部《新三國》的周瑜,更加符合原著中的周瑜形象通過和孫權、小喬、諸葛亮等人的矛盾描寫,更加刻畫出周瑜多面的性格特點。在《新三國》中對孫權和周瑜倆人的關系重新做了描寫與刻畫,讓倆人的關系變得有些微妙。以此更加暴露和突出了周瑜小氣、驕傲等性格特點。除此之外,《新三國》更加突出了周瑜嫉妒諸葛亮這一點。在《新三國》中,他因嫉妒諸葛亮的智謀,不惜想要處心積慮地害死諸葛亮。但是,周瑜的計劃最終未能成功。
在《新三國》中,對周瑜的塑造更急具有人性化和真實性。周瑜是一位有才之人,二十來歲成為東吳重臣,后來諸葛亮出山,面對這樣一位才智雙全、文韜武略的對手。周瑜的不服氣和嫉妒是人之常情。在《新三國》中,對周瑜人性一面的詮釋新穎而多樣,是該劇的一大閃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