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詠梅
毛澤東
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寫作背景:
此詩作于1961年12月,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對我國而言正處于“雪壓冬云白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嚴酷形勢。國內1959年以來的三年自然災害使經濟面臨嚴重困難;國際上的各種反華勢力對我國進行孤立。在這“高天滾滾寒流急”的局勢下,主席用這首《詠梅》詞激勵全國人民直面困難,勇于斗爭。
賞析:
這首詞是主席在讀了陸游《卜算子 詠梅》后,“反其意而用之”寫成的。我們先來看陸游的這首同名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詩人以梅自喻,托物言志,以梅花的凄苦抒發胸中抑郁;以梅花的高潔表達個人高雅人格。
主席的這首《卜算子 詠梅》不僅僅拘泥于個人情感的抒發,面對當時的國內國際形勢,托意高遠格局宏大,“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灑脫大氣胸懷豁達。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開篇寫的瀟灑從容,主席也描寫了梅花所處的環境是在“風雨、飛雪”中,但這個“風雨和飛雪”沒有了陸游詞中的“寂寞愁苦”,而是迎春的號角送春的使者。雖有著短暫的寒冷但更蘊含著艷麗的明天,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風雨、飛雪、懸崖、百丈冰這些外部環境道盡了嚴寒和險峻,這樣愈發彰顯出詩人的革命樂觀主義情懷,并為全詞豪邁雄渾的基調做了有力的鋪墊。“猶有花枝俏”一個“俏”字靈動傳神,是對當下困難的藐視,更是對未來充滿信心。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詩人用“俏”字承接上下闋之間的過渡,使整首詞在結構上渾然天成。不僅寫出了梅花的俏麗,更加突出了梅花崇高的精神。俊俏嬌艷的梅花在“風雨、飛雪”中奮斗,在“懸崖、百丈冰”中抗爭,但真正到了春天降臨繁花似錦的時候,卻不與百花爭艷,只充當報春的使者。讀到此你會想到什么?“豁達謙遜、灑脫大氣”!
附:《卜算子·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