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詩律例話》新修

近體詩的用韻

近體詩的韻腳在偶句。首句可用韻,也可不用韻。

通首不換韻的為一韻(本韻)到底。首句用旁韻的為首句借韻。詩中用鄰韻的為押通韻(鄰韻通押)。

律體詩可用平聲韻,也可用仄聲韻。今人多認為近體詩只用平聲韻,其實古人也有不少用仄聲韻的近體詩。(見仄韻律絕、仄韻律詩一節)

一韻到底

首句不用韻的五言律絕: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新”“人” 在平水韻上平聲“十一真”韻部。

題詩后

·賈島

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流”“秋” 在平水韻下平聲“十一尤”韻部。

首句不用韻的七言律絕:

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聞”“君” 在平水韻上平聲“十二文”韻部。

憑韋少府班覓松樹子

·杜甫

落落出群非櫸柳,青青不朽豈楊梅?

欲存老蓋千年意,為覓霜根數寸栽。

“梅”“栽” 在平水韻上平聲“十一灰”韻部。

首句用韻的五言律絕:

婕妤怨

·皇甫冉

花枝出建章,鳳輦發昭陽。

借問承恩者,雙娥幾許長。

“章”“陽”“長” 在平水韻上平聲“七陽”韻部。

關山月

·戴叔倫

一雁過連營,繁霜覆古城。

胡笳在何處,半夜起邊聲。

“營”“城”“聲” 在平水韻下平聲“八庚”韻部。

首句用韻的七言律絕:

題青泥市壁

·岳飛

雄氣堂堂貫斗牛,誓將貞節報君仇。

斬除頑惡還車駕,不問登壇萬戶侯。

“牛”“仇”“侯” 在平水韻下平聲“十一尤”韻部。

石灰吟

·于謙

千錘百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山”“閑”“間” 在平水韻上平聲“十五刪”韻部。

 首句不用韻的五言律詩:

 泊白沙渡

 ·真山民

 日暮片帆落,渡頭生冥煙。

 與鷗分渚泊,邀月共船眠。

 燈影漁舟外,湍聲客枕邊。

 離懷正無奈,況復聽啼鵑。

“煙”“眼”“邊”“鵑” 在平水韻下平聲“一先”韻部。

即事

·夏完淳

 復楚情何極,亡秦氣未平。

 雄風清角動,落日大旗明。

 縞素酬家國,戈船決死生。

 胡笳千古恨,一片月臨城。

“平”“明”“生”“城” 在平水韻下平聲“八庚”韻部。

首句不用韻的七言律詩:

詠懷古跡

·杜甫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高”“毛”“曹”“勞” 在平水韻下平聲“四豪”韻部。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逢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歡,隔籬呼取盡余杯。

“來”“開”“醅”“杯” 在平水韻上平聲“十灰”韻部。

首句用韻的五言律詩: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行”“明”“生”“兵” 在平水韻下平聲“八庚”韻部。

沒蕃故人

·張籍

前年戍月支,城下沒全師。

蕃漢斷消息,死生長別離。

無人收廢帳,歸馬識殘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時。

“支”“師”“離”“旗”“時” 在平水韻上平聲“四支”韻部。

首句用韻的七言律詩:

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經”“星”“萍”“丁”“青” 在平水韻下平聲“九青”韻部。

 書懷

·張煌言

一劍橫磨近十霜,端然搔手看天狼,

勛名幾誤乘槎客,意氣全輕執戟郎。

圯上書傳失絳灌,隆中策定起高光。

山河縱破人猶在,試把興亡細較量!

“霜”“狼”“郎”“光”“量” 在平水韻下平聲“七陽”韻部。

首 句 借 韻

唐中期的格律詩多以本韻到底,首句可用韻也可不用韻。因其首句用韻的要求不太嚴格,后來就出現了首句用鄰韻的格律詩。

唐宋絕、律首句有借鄰韻的(有人謂之襯韻),也有借“別韻”的。首句借鄰韻的謂之“孤雁出群”,首句借不相鄰的韻或可謂之“孤雁入群”(有人謂末尾句借韻為“孤雁入群” )

“出群”乃群內之雁(鄰韻),“入群”乃群外之雁(別韻)

因前人沒有“入群” 之說,余且以借“別韻”述之。

 首句借“鄰韻”的五言律絕:

春怨

·金緒昌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首句的“兒” 在平水韻上平聲“四支”韻部。二、四句的 “啼”“西” 在平水韻上平聲“八齊”韻部。(“支” 古通“齊”)

題信上人春蘭秋蕙二首(其一)

·揭傒斯

深谷暖云飛,重巖花發時。

非因采樵者,那得外人知。

首句的“飛” 在平水韻上平聲“五微”韻部。二、四句的“時”“知” 在平水韻上平聲“四支”韻部。(“微”古通“支”)

首句借“鄰韻”的七言律絕:

思江南

·方干

昨日草枯今日青,羈人又動故鄉情。

夜來有夢登歸路,不到桐廬已及明。

首句的“青” 在平水韻下平聲“九青” 韻部。二、四句的“情”“明” 在平水韻下平聲“八庚” 韻部。(“青”古 通“庚”)

清明

·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首句的“紛” 在平水韻上平聲“十二文”韻部。二、四句的“魂”“村” 在平水韻上平聲“十三元”韻部。(“文”古通“元”)

首句借“鄰韻”的五言律詩: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首句的“中” 在平水韻上平聲“一東”韻部。二、四、六、八句的“濃”“鐘”“峰”“松” 在平水韻上平聲“二冬”韻部。(“東”古通“冬”)

 訪張山人

·蘇軾

萬木鎖云龍,天留與戴公。

路迷山向背,人在西東。

薺麥馀春雪,櫻桃落晚風。

入城都不記,歸路醉眠中。

首句的“龍” 在平水韻上平聲“二冬”韻部。二、四、六、八句的“公”“東”“風”“中” 在平水韻上平聲“一東”韻部。(“東”古通“冬”)

首句借“鄰韻”的七言律詩:

感時三首(其三)

·方干

世途擾擾復憧憧,真恐華夷事亦同。

歲月自消寒暑內,榮枝盡在是非中。

今朝猶作青襟子,明日還成白首翁。

堪笑愚夫足紛競,不知流水去無窮。

首句的“憧” 在平水韻上平聲“二冬”韻部。二、四、六、八句的“同”“中”“翁”“窮” 在平水韻上平聲“一東”韻部。(“東”古通“冬”)

山園小梅

·林逋

 眾芳搖落獨喧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尊。

首句的“妍” 在平水韻下平聲“一先”韻部。二、四、六、八句的“園”“昏”“魂”“尊” 在平水韻上平聲“十三元”韻部。(“先”古通“元”)

首聯借“鄰韻”的五言律詩: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獨歌五柳前。

第一聯的“湲” 在平水韻上平聲“十三元” 韻部(《佩文詩韻》作“湲”, 元、刪、先韻通)。第二、三、四聯的“蟬”“煙” “前” 在平水韻下平聲“一先” 韻部。(“元”古通“先”)

送客之江西

·鄭錫

 乘軺奉紫泥,澤國渺天涯,

 九派春潮滿,孤帆暮雨低。

 草深鶯斷續,花落水東西。

 更有高唐處,知君路不迷。

第一聯的“涯” 在平水韻上平聲“九佳” 韻部(涯又在“支”、“麻”韻部)。第二、三、四聯的“低”“西”“ 迷” 在平水韻上平聲“八齊” 韻部。(“佳”古通“齊”)

首聯借“鄰韻”的七言律詩:

無題

·李商隱

  鳳尾香羅薄幾重,碧文園頂夜深縫。

  扇裁月魄羞難掩,車走雷聲語未通。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

  斑騅只系垂楊岸,何處西南待好風。

第一聯的“縫” 在平水韻上平聲“二冬”韻部。第二、三、四聯的“通”“紅”“風” 在平水韻上平聲“一東”韻部。(“東” 古通“冬”)

寄答王仲儀太尉素

·歐陽修

  豐樂山前一醉翁,余齡有幾百憂攻。

  平生自恃心無愧,直道誠知世不容。

  換骨莫求丹九轉,榮名半在祿千鐘。

  明年今日如尋我,潁水東西問老農。

第一聯的“攻” 在平水韻上平聲“一東” 韻部。第二、三、四聯的“容”“鐘”“農” 在平水韻上平聲“二冬韻部。(“東”古通“冬”)

首句借“別韻”的七言律絕:

伊川歌

·王維

清風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余。

征人去日殷勤囑,歸雁來時數寄書。

首句的“思” 在平水韻 上平聲“四支”韻部。二、四句的“余”“書” 在平水韻上平聲“六魚”韻部。(“支”“ 魚”不是鄰韻)

              七里瀧

                      ·蔣士銓

七里嚴灘繞富春,壓篷青重亂山橫。

桐江水似離心曲,一片風帆萬櫓聲。

首句的“春” 在平水韻上平聲“十一真” 韻部。二、四句的“橫”“聲” 在下平聲“八庚” 韻部。(“真”“庚” 不是鄰韻)

首句借“別韻”的五言律詩:

北青蘿

·李商隠

 殘陽西入崦,茅屋訪孤僧。

 落葉人何在,寒云路幾層。

 獨敲初夜磬,閑倚一枝藤。

 世界微塵里,吾寧愛與憎。

首句的“崦” 在平水韻下平聲“十四鹽”韻部(“崦” 有 仄讀一說,但韻書無載)。二、四、六、八句的“僧”“層”“藤”“憎” 在平水韻下平聲“十蒸”韻部。(“鹽”“蒸”不是鄰韻)。

這首詩中的北青蘿地處崦山,殘陽也只能“西入崦”了。

             朱瑤畫文殊普賢(其二)

·蘇軾

妙跡苦難尋,茲山見幾層。

亂峰螺髻出,絕澗陣云崩。

措意元同畫,觀空欲問僧。

莫教林下意,終老嘆何曾。

首句的“尋” 在平水韻下平聲“十二侵”韻部。二、四、六、八句的“層”“崩”“僧”“曾” 在平水韻下平聲“十蒸”韻部。(“侵”“ 蒸”不是鄰韻)

首聯借韻的律詩可視為押通韻。

首句借“別韻”的七言律詩:

九日落星山登高

五代·徐鉉

  秋暮天高稻成,落星山上會諸賓。

  黃花浮酒依流俗,白發滿頭思古人。

  巖影晚看云出岫,湖光遙見客垂綸。

  風煙不改年長度,終待林泉老此身。

首句的“成” 在平水韻下平聲“四庚”韻部。二、四、六、八句的“賓”“ 人”“ 綸”“ 身” 在平水韻上平聲“十一真”韻部。(“庚”“ 真”不是鄰韻)

用前韻招蕃叟弟(其二)

·陳傅良

 落花風雨奈愁何,愁亦不應緣落花。

 尚可流觴追曲水,底須占似長沙。

 無人晤語鳥烏落,為我食貧樓筍佳。

 休說關河無限恨,腹非空怒道旁蛙。

首句的“何” 在平水韻下平聲“五歌”韻部。二、四、六、八句的“花”“沙”“蛙” 在平水韻下平聲“六麻”韻部。(“歌” “麻”不是鄰韻)。“佳” 在上平聲“九佳” 韻部,此詩亦可視為鄰韻通押。

首句借“別韻” 的排律:

             洛中貽朝校書衡

·儲光羲

  萬國朝天中,東隅道最長。

  吾生美無度,高駕仕春坊。

  出入蓬山里,逍遙伊水旁。

  伯鸞游太學,中夜一相望。

  落日懸高殿,秋風入洞房。

  屢言湘去遠,不覺生朝光。

首句的“中” 在平水韻上平聲“一東”韻部。其余的韻字均在下平聲“七陽” 韻部。(“陽”“東”不是鄰韻)

由此可見,特殊情景下(受專用詞所限),首句也可借“別韻”。

首句借韻,可視為用韻的變格。首句本可不用韻,用“平” 或可認作是用“聲” 不用韻。

首句借鄰韻的律體詩較常見。首句借別韻的律體詩較少見。初學者慎用。

鄰韻通押

清·朱彝尊《與魏善伯書》云:“古人分韻雖嚴,通用甚廣。”

押通韻的五言律絕:

平蕃曲

·劉長卿

絕漠大軍還,平沙獨戍閑。

空留一片石,萬古在燕然。

第一句的“還”,第二句的“閑” 在平水韻上平聲“十五刪”韻部。第四句的“然” 在平水韻下平聲“一先”韻部。有人稱這種用韻格為“孤雁入群”。(“刪”古通“先”)

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終冬復歷青。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第二句的“青” 在平水韻下平聲“九青”韻部。第四句的“人” 在平水韻上平聲“十一真”韻部。(“青”古通“真”)

押通韻的七言律絕:

回鄉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人何處來。

第一句的“回”, 第四句的“來” 在平水韻上平聲“十灰”韻部。第二句的“衰”(有兩讀,所追切,弱也;又楚危切,滅也)在平水韻上平聲“四支”韻部。(“灰”古通 “支”)

今有“衰”入“十灰”韻一說,但韻書未載。

             木蘭廟

·杜牧

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

幾度思歸還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第一句的“兒”,第二句旳“眉” 在平水韻上平聲“四支”韻部。第四句的“妃” 在平水韻上平聲“五微”韻部。(“支” 古通“微”)

押通韻的五言律詩:

客舊舘

·杜甫

 陳跡隨人事,初秋別此亭。

 重來梨葉赤,依舊竹林青。

 風噪何時卷,寒砧昨夜聲。

 無由出江漢,愁緒月冥冥。

第二句的“亭”,第四句的“青”,第八句的“冥” 在平水韻下平聲“九青”韻部。第六句的“聲” 在平水韻下平聲“八庚”韻部。(“青”古通“庚”)

正月一日雪中過淮謁客回作

. 蘇軾

十里清淮上,長堤轉雪龍。

冰崖落屐齒,風葉亂裘茸。

萬頃穿銀海,千尋度玉峰。

從來修月手,合在廣寒宮。

第二句的“龍”,第四句的“茸”,第六句的“峰” 在平水韻上平聲“二冬”韻部。第八句的“宮” 在平水韻上平聲“一東”韻部。有人稱這種用韻格為“孤雁入群”。(“東”古通“冬”)

押通韻的七言律詩:

與歐育等六人飲酒

·蘇軾

 忽驚春色二分空,且看尊前半丈紅。

 苦戰知君便白羽,倦游憐我憶黃封。

 年來齒發老未老,此去江淮東復東。

 記取六人相會處,引杯看劍步生風。

第一句的“空”,第二句的“紅”,第六句的“東”,第八句的“風”在平水韻上平聲“一東”韻部。第四句的“封”在平水韻上平聲“二冬”韻部。(“東”古通“冬”)

插花吟

·邵雍

 頭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

 身經兩世太平日,眼見四朝全盛時。

 況復筋骸粗康健,那堪時節正芳菲。

 酒函花影紅光溜,爭忍花前不醉歸。

第一句的“卮”,第二句的“枝”,第四句的“時” 在平水韻上平聲“四支”韻部。第六句的“菲”, 第八句的“歸” 在平水韻上平聲“五微”韻部。(“支”古通“微”)

有人說,押通韻的律詩多見于唐宋人的詩集中,其實明朝亦有押通韻的律詩。如:

春日過宋諸陵

徐渭

 落日愁山鬼,寒泉鎖殯宮。

 魂猶驚鐵騎,人自哭遺弓。

 白骨夜半語,諸臣地下逢。

 如聞穆陵道,當日悔和戎。

第二句的“宮”,第四句的“弓”,第八句的“戎” 在平水韻上平聲“一東”韻部。第六句的“逢” 在平水韻上平聲“二冬”韻部。(“東”古通“冬”)

上面幾首詩的作者賀知章、杜甫、歐陽修、徐渭都有能力“本韻到底”,之所以押通韻,也可能是為“意”所迫。

清時有人認為押通韻“錯韻”。如:曹雪芹的《紅樓夢》第四十八回里,探春見香菱苦吟“十四寒”韻的詠月詩,隔窗笑道:“菱姑娘,你閑閑吧。”香菱答道:“閑字是‘十五刪’,錯了韻了!”

盡管如此,清詩中也能找到押通韻的詩。例如:

絕句

汪士慎

 目眩心搖壽外翁,興來狂草活如龍。

 胸中原有煙云氣,揮灑全無八法工。

第一句的“翁”,第四句的“工” 在平水韻上平聲”“東”韻部,第二句的“龍” 在平水韻上平聲“二冬”韻部。(“東” 古通“冬”)

宋·嚴羽《滄浪詩話詩體》:“(鄰韻通押)有轆轤韻者,雙出雙入。有進退韻者,一進一退。”郭紹虞《校釋》摘引《湖素雜記》:“凡詩用韻有數格:‘一曰葫蘆,一曰轆轤,一曰進退。葫蘆韻者,先二后四;轆轤韻者,雙出雙入(單出單入,兩句一換韻者為單葫轤;雙出雙入,四句一換韻者為雙轆轤);進退韻者,一進一退,失此則謬矣。’”

進退韻  兩韻并用,一前一后。例如:

送唐介

·李師中

 孤忠自許眾不與,獨立敢言人所難。

 去國一身輕似葉,高名千古重于山。

 并淤英俊顏何厚,未死奸諛骨已寒。

 天為吾君扶社稷,肯教夫子不生還。

第一聯的“難”與第三聯的“寒” 在平水韻上平聲“十四寒”韻部。第二聯的“山”與第四聯的“還” 在平水韻上平聲“十五刪”韻部。(“寒”古通“刪”)

 庚子薦譏(其三)

·戴復古

 去歲未為歉,今年始是兇。

 谷高三倍價,人到十分窮。

 險淅矛頭米,愁聞飯后鐘。

 新來慰心處,瀧麥早芃芃

第一聯的“兇”與第三聯的“鐘” 在平水韻上平聲“二冬”韻部。第二聯的“窮”與第四聯的“芃” 在平水韻上平聲“一東”韻部。(“東”古通“冬”)

轆轤韻《辭源》轆轤格辭條:“作詩用韻的一種格式。取音近可以通押的合并而用,八句中四個韻腳,頭二韻用一個韻,次二韻腳用另一個韻者,稱轆轤格;隔句遞換用韻者,稱進退格。”

 例如:

重九日雨仍 菊花未開 用轆轤體

·楊萬里

良辰巧與賞心違,四者能并自古稀。

恰則今年重九日,也應黃菊兩三枝。

閉門幸見吹烏帽,有酒何須望白衣。

政坐隔城風雨句,平生不喜老潘詩。

第一聯的“稀” 與第三聯的“衣” 在平水韻上平聲“五微” 韻部。第二聯的“枝” 與第四聯的“支” 在平水韻上平聲“四支” 韻部。(“微”古通“支”)

這首“轆轤韻” 例詩與《滄浪詩話》的“進退格” 例詩同屬一種用韻格。由此,余認為“進退格” 當是“轆轤韻”中的“單轆轤格”。

謝送宣城筆

·黃庭堅

宣城變樣蹲雞距,諸葛名家捋鼠須。

一束喜從公處得,千金求買市中無。

漫投墨客摹科斗,勝與朱門飽蠹魚。

愧我初非草玄手,不將閑寫吏文書。

第一聯的“須”與第二聯的“無” 在平水韻上平聲“七虞”韻部。第三聯的“魚” 與第四聯的“書” 在平水韻上平聲“六魚” 韻部。(“虞”古通“魚”)

這首轆轤韻,雙出雙入,當視為“雙轆轤格”。

葫蘆格先二后四,此格或可用于十二句的排律。

這種用韻格很可能是古人的“戲作”。王力先生批評這種用韻格是“作繭自縛”。

唐宋詩人作格律詩大都一韻到底。押通韻或是詩人為達意而為之。

鄰韻通押可視為用韻的“變格”,古人這種用韻的自由度幾乎相當于現今試行的“新韻”。

唐之《切韻》將平聲韻部分為54個,宋之《廣韻》將平聲韻部分為57個,明之《洪武正韻》將平聲韻部分為22個,今之《佩文詩韻》將平聲韻分為30個。依《切韻》《廣韻》《洪武正韻》來看歷代律體詩的用韻,古人押通韻的律體詩那就更多了。

和詩用韻

和荅他人詩作的詩稱為和詩。

和詩分不限韻與限韻兩種。不限韻的和詩同題而不同韻,限韻的和詩同題而且同韻。

不限韻的和詩:

和襲美《女墳湖》

·陸龜蒙

水平波淡逸回塘,鶴殉人沉萬古傷。

應是離魂雙不得,至今沙上少鴛鴦。

附:襲美(皮日休,字襲美)《女墳湖》:

萬貴千奢已寂寥,可憐幽憤為誰嬌。

須知韓重相思骨,直在芙蓉向下消。

唐·皮日休《女墳湖》用的是平水韻中的下平聲“二蕭”韻。陸龜蒙《和襲美女墳湖》用的是平水韻中的下平聲“七陽”韻。

限韻的和詩分和韻與步韻。

限韻的和詩(和韻的詩同韻不同字):

和邵光允《過望岳園》

·譚宏憲

石傾迷洞口,路已失桃園。

一閣堪容膝,三花欲入軒。

會心寧在遠,長嘯卻忘言。

竟日淹留處,泉聲未覺喧。

附:清·邵光允《過望岳園》:

丘壑耽清興,蘭亭剩有園。

林深綠到郭,舟小水當門。

古洞空音杳,殘碑手跡存。

先民留韻事,荒落共誰論。

這兩首詩用的是平水韻中的上平聲“十三元”韻。

步韻(又稱次韻、原韻)的和詩要求同韻、同字。

和襲美《虎丘寺西小溪閑泛三絕》(其三)

·陸龜蒙

荒柳臥波渾似煙,宿云遮塢未全癡。

云情柳意蕭蕭會,若問諸余總不知。

附:襲美《虎丘寺西小溪閑泛三絕》(其二):

絕壑只憐白羽傲,窮溪唯覺錦鱗癡。

更深尚有通樵處,或是秦人未可知。

這兩首詩用的都是平水韻中的上平聲“四支”韻。

另外,還可以用仄韻和平韻詩。例如:

和樂天《折劍頭》

·元稹

君得折劍,一片雄心起。

詛憶鐵紋龍,潛在延津水。

風云會一合,呼吸期萬里。

雷震山岳碎,電斬鯨鯢死。

莫但寶劍頭,劍頭非此比。

這首詩用的是平水韻中的上聲“四紙”韻。

附:唐·白居易《折劍頭》:

拾到折劍頭,不知折何由。

一握青蛇尾,數寸碧烽頭。

疑是斬鯨鯢,不染刺紋虬。

缺落泥土里,委棄無人收。

我有鄙介性,好剛不好柔。

句輕直折劍,猶勝曲全鉤。

這首詩用的是平水韻中的下平聲“十一尤”韻。

自己按已作詩的詩韻,再作一首或幾首用原韻和自己的詩,稱“疊韻”。例如:

新城道中二首

·蘇軾

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檐間積雨聲。

嶺上晴云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

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河水清。

西嶺人家應最樂,煮葵燒筍餉春耕。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邊委轡聽溪聲。

散材畏見搜林斧,疲馬思聞卷旆鉦。

細雨足時茶戶喜,亂山深處長官清。

人間歧路知多少,試向桑田問耦耕。

這兩首詩同韻同字。

在平水韻里,平聲“四支”韻中的“支”“為”“奇”,“九佳”韻中的“佳”“懷”,“十灰”韻中的“灰”“才”“能”(讀tai),“十三元”韻中的“元”“門”,讀起來音調并不和諧。盡管如此,現在依舊韻作格律詩,仍須用本韻部的韻字。

近體詩的對仗

近體詩的對仗主要是律詩的對仗。五律、七律每首八句,共分四聯:一、二句為首聯,三、四句為頷聯,五、六句為頸聯,七、八句為尾聯。

律詩要求頷聯、頸聯用對仗。

對仗有正格與變格

正格

五律、七律中間兩聯(頷聯、頸聯)用對仗的為“正格”。

頷聯、頸聯用對仗的五律:

過故人莊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

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仄仄平平仄),

青山郭外斜(平平仄仄平)。

開軒面場圃(平平仄平仄),

把酒話桑麻(仄仄仄平平)。

待到重陽日,

還來就菊花。

 蜀先主廟

 ·劉禹錫

天地英雄氣,

千秋尚凜然。

勢分三足鼎(仄平平仄仄),

業復五銖錢(仄仄仄平平)。

得相能開國(仄仄平平仄),

生兒不象賢(平平仄仄平)。

凄涼蜀故伎,

來舞魏宮前。

頷聯、頸聯用對仗的七律:

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樓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風亂沾芙蓉水(平平仄仄平平仄),

密雨斜侵薜荔墻(仄仄平平仄仄平)。

嶺樹重遮千里目(仄仄平平平仄仄),

江流曲似九回腸(平平仄仄仄平平)。

共來百粵文身地,

猶自音書滯一鄉。

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

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平平仄仄平平仄),

蠟炬成灰淚始干(仄仄平平仄仄平)。

曉鏡但愁云鬢改(仄仄仄平平仄仄),

夜吟更覺月光寒(仄平仄仄仄平平)。

蓬山此去無多路,

青鳥殷勤為探看。

變格

五律、七律多于兩聯用對仗或少于兩聯用對仗的為“變格”。

首聯、頷聯、頸聯用對仗的律詩: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下(仄仄平平仄),

行舟綠水前(平平仄仄平)。

潮平兩岸闊(平平仄仄仄),

風正一帆懸(平仄仄平平)。

海日生殘夜(仄仄平平仄),

江春入舊年(平平仄仄平)。

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岑參

雞鳴紫陌曙光寒(平平仄仄仄平平),

鶯囀皇州春色闌(平仄平平平仄平)。

金闕曉鐘開萬戶(平仄仄平平仄仄),

玉階仙仗擁千官(仄平平仄仄平平)。

花迎劍佩星初落(平平仄仄平平仄),

柳拂旌旗露未干(仄仄平平仄仄平)。

獨有鳳凰池上客,

陽春一曲和皆難。

頷聯、頸聯、尾聯用對仗的律詩: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仄平平仄平平仄),

漫卷詩書喜欲狂(仄仄平平仄仄平)。

白日放歌須縱酒(仄仄仄平平仄仄),

青春作伴好還鄉(平平仄仄仄平平)。

即從巴峽穿巫峽(仄平仄仄平平仄),

便下襄陽向洛陽(仄仄平平仄仄平)。

這首詩尾聯用的是“流水對”。

詠懷古跡(其三)

·元稹

閑坐悲君亦自悲,

百年多是幾多

鄧攸無子尋知命(仄平平仄平平仄),

潘岳悼亡猶費詞(平仄仄平平仄平)。

同穴冥何所望(平仄仄平平仄仄),

他生緣會更難期(平平平仄仄平平)。

唯將終夜長開眼(平平平仄平平仄),

報答平生未展眉(仄仄平平仄仄平)。

頸聯用對仗的律詩: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

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仄仄平平仄),

披衣覺露滋(平平仄仄平)。

不堪盈手贈,

還寢夢佳期。

月夜

·杜甫

今夜州月。

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

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平仄平平仄),

清輝玉臂寒(平平仄仄平)。

何時倚虛幌,

雙照淚痕干。

此詩頷聯為流水對。

有人稱這種首聯與頷聯、尾聯不用對仗的律詩為“蜂腰格”。

 首聯與頸聯用對仗的律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平仄仄平平),

風煙望五津(平平仄仄平)。

與君離別意,

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仄仄平平仄),

天涯若比鄰(平平仄仄平)。

無為在歧路,

兒女共沾巾。

一百五日夜對月

·杜甫

無家對寒食(平平仄平仄),

有淚如金波(仄仄平平平)。

斫卻月中桂,

清光應更多。

仳離放紅蕊(仄平仄平仄),

想象顰青蛾(仄仄平平平)。

牛女漫愁思,

秋期猶渡河。

有人稱這種頸聯與首聯用對仗的律詩為“偷春格”。

四聯全不用對仗的律詩:

舟中曉望

·孟浩然

掛席東南望,青山水國遙。

舳艫爭利涉,來往接風潮。

問我今何去,天壇訪石橋。

坐看霞色曉,疑是赤城標。

夜泊牛渚懷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

今有人稱四聯全不對仗的律體詩為“散體律詩”。

四聯全用對仗的律詩(此格為唐·宗楚客首用,后人稱之為“宗楚客格”):

奉和幸安公主山莊應制

宗楚客

 玉樓銀榜枕嚴城(仄平平仄仄平平),

 翠蓋紅旗列禁營(仄仄平平仄仄平)。

 日映層巖圖畫色(仄仄平平平仄仄),

 風搖雜樹管弦聲(平平仄仄仄平平)。

 水邊重閣含飛動(仄平平仄平平仄),

 云里孤峰類削成(平仄平平仄仄平)。

 幸睹八龍游閬苑(仄仄仄平平仄仄),

 無勞萬里訪蓬瀛(平平仄仄仄平平)。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平仄平平平仄平),

 渚清沙白鳥飛回(仄平平仄仄平平)。

 無邊落木蕭蕭下(平平仄仄平平仄),

 不盡長江滾滾來(仄仄平平仄仄平)。

 萬里悲秋常作客(仄仄平平平仄仄),

 百年多病獨登臺(仄平平仄仄平平)。

 艱難苦恨繁霜鬢(平平仄仄平平仄),

 潦倒新停濁酒杯(仄仄平平仄仄平)。

 

音步相對,同門類的名詞相對,對應詞的詞類相同,句子節奏相同,句法結構相當的對仗稱為工對。

音步相對

如唐·王之煥《登鸛鵲樓》:“白日依山盡,黃河 入海 流。”出句的音步是仄平仄,對句的音步是平仄平。

再如唐·杜甫《登高》的頷聯:“無邊落木蕭蕭 下,不盡 長江 滾滾 來。”出句的音步是平仄平仄,對句的音步是仄平仄平。

同門類的名詞相對

如宋·許渾《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的頷聯:“殘云歸太華(華,仄讀),疏雨過中條。”上聯的“云”與下聯的“雨”同屬名詞中的天文門類。上聯的“太華”與下聯的“中條”同屬名詞中的地理門類。

再如唐·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的頷聯:“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上聯的“風” 與下聯的“雨” 同屬名詞中的天文門類,都是附加式合成詞。上聯的“芙蓉” 與下聯的“薜荔”(木蓮)同屬名詞中的百花門類,都是聯綿詞。

顏色詞相對

如唐·杜甫《舟月對驛近寺》的頷聯:“金剎青楓外,朱樓白水邊。”上聯的“青”與下聯的“白” 都是顏色詞。

再如杜甫《狂夫》的頷聯:“風含翠筿娟娟靜,雨裒紅蕖冉冉香。”上聯的“翠”(青綠色)與下聯的“紅”相對。

方位詞相對

如唐·杜甫《嚴公廳宴同詠蜀道畫圖》的頷聯:“劍閣星橋北,松州雪嶺東。”上聯的“北”與下聯的“東” 都是方位詞。

再如唐·杜牧《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的頷聯:“鳥去鳥來山色里,人歌人哭水聲中。”上聯的“里” 與下聯的“中” 都是方位詞。上聯的“鳥” 兩用, 一去一來,當句成對;下聯的“人” 兩用, 一歌一哭,當句成對。

有人稱這種一句之中,兩個相同的字間隔使用成對為“掉字對”。

數量詞相對 (今將數詞與量詞統稱為數量詞)

如唐·杜甫《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的頸聯:“列郡謳歌惜,三朝出入榮。”上聯的“列郡”(列含有數目)與下聯的“三朝” 都是數量詞。

再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兩個” “一行”“千秋”“ 萬里” 都是數量詞。四句兩聯,使用了數量詞對、顏色詞對、同門類名詞對、動詞對、方位詞對。

動詞相對

如唐·杜甫《登岳陽樓》的頷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上聯的“坼”與下聯的“浮” 都是動詞。上句的吳對楚,東對南;下句的乾對坤,日對夜,兩句都運用了“句中對”。

再如唐·韋應物《賦得暮雨遇李曹》的頷聯:“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上聯的“來” 與下聯的“去” 都是動詞。

形容詞相對

如唐·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的頸聯:“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上聯的“淺” 與下聯的“深” 都是形容詞。

再如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其一)的頷聯:“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上聯的“遠” 與下聯的“高” 都是形容詞。兩句都是無主句。

疊音詞相對

單音的形容詞、動詞相疊。如:悠悠、淡淡、滾滾、冉冉、瀟瀟、茫茫等。

如唐·崔顥《黃鶴樓》的頸聯:“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上聯的“歷歷”與下聯的“萋萋”都是疊音詞。兩句都是同類型的不完全句。

再如宋·蘇軾《書劉君射堂》的頸聯:“寂寂小軒蛛網遍,陰陰垂柳雁行斜。”上聯的“寂寂” 與下聯的“陰陰” 都是疊音詞。

聯綿詞相對

兩個單詞連綴成義。如:蝴蝶、鸚鵡、嵯峨、逶迤、玲瓏、芙蓉等。

如唐·李商隱《落花》的頷聯:“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上聯的“參差” 與下聯的“迢遞”都是連綿詞。

再如清·屈大均《珠江春泛作》的頸聯:“洲愛琵琶風外語,沙憐茉莉月中香。”上聯的“琵琶” 與下聯的“茉莉” 都是聯綿詞。

重疊詞相對

兩個單音名詞相疊,如:村村、年年、家家、戶戶、歲歲,人人等。

如唐·王績《野望》的頷聯:“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上聯的“樹樹”與下聯的“山山”都是重疊詞。上下聯的音步都是二一二。

再如清·吳兆騫《帳夜》的頷聯:“雁飛白草年年雪,人老黃昏夜夜笳。”上聯的“年年” 與下聯的“夜夜” 都是重疊詞。

音步相同,結構相同,詞類相同,名詞門類不同的對仗也可視為工對。

清·李漁的《笠翁對韻》:“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蒙蒙,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過天星似箭,吐魄月似弓。玉笛弄殘仙子月,紫簫吹斷美人風。”

其中,顏色詞對顏色詞(白對紅),方位詞對方位詞(下對中),疊音詞對疊音詞(隱隱對蒙蒙);但天與地,大陸與長空,都是不同門類的名詞相對。

如唐·杜甫《詠懷古跡》(其二)的頸聯:“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臺豈夢思。上聯的“江”“山”屬名詞中的地理門,下聯的“云”“雨”屬名詞中的天文門。上下聯的音步都是二二一二,句子都是主謂賓結構。

再如唐·白居易《答客問杭州》的頷聯:“大屋檐多裝雁齒,小航船亦畫龍頭。”上聯的“雁”屬名詞中的飛鳥門,下聯的“龍”屬名詞中的鱗介門。

七言律句的格式多為上四下三格,白居易這兩聯的出句與對句的格式卻是上三下四格。宋·韋居安的《梅澗詩話》稱這種“格式”的句子為“折腰句”。

另外還有上二下五格的折腰句,如白居易《對酒》的首聯:“百歲無多時壯健,一春能幾日晴明。”

反對 (語義相反)如唐·李商隱《圣女祠》的頸聯:“人間定有崔羅什,天上應無劉武威。”

再如唐·劉禹錫《先主廟》的頸聯:“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上下聯的語義相反。

正對 (語義相類)如唐·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的頷聯:“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再如唐·杜甫《正月一日雪中過淮謁客回作二首》(其一)的頷聯:“冰崖落屐齒,風葉亂裘茸。”上下聯的語義相類。

 

只講究句中主要成分相對的對仗為“寬對”。一般要求五言句中至少有三字對仗工整,七言句中至少有四字對仗工整。

有些寬對只是實詞對實詞,虛詞對虛詞(半對)。如唐·李白《聽蜀僧俊彈琴》的頷聯:“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對應詞的“為”與“如”是虛詞。“我”是代詞,“聽”是動詞,“揮”是動詞,“壑”是名詞,雖然詞類不同,但都是實詞。

有些寬對的句法就不相同。如宋·蘇軾《有美堂暴雨》的頷聯:“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出句中的“黑”是顏色詞,對句中的“飛”是動詞;出句中的“吹海立”是兼語式短語,對句中的“過江來”是連動式短語。

有些寬對的詞性就不相同。如唐·劉禹錫《書相思》中的“一自分襟多歲月,相逢滿眼是淒涼。”上聯的“一” 是數詞,下聯的“相” 不是數詞;上聯的“歲月”是并列式合成詞,下聯的“凄涼”是連綿詞。

對仗不以“反對”“正對”“工對”“寬對”為優劣,意境上乘,只要大部分字詞對仗工整,就是好聯。

方式

借意對

一個詞有另外一個意義,詩人用的是“甲”意,卻借它的“乙”意與對應詞相對。

如唐·杜甫《九日五首》(其一)的頷聯:“竹葉于人既無分,菊花從此不須開。”上聯的“竹葉” 指的是“竹葉青酒”,借“竹葉”與下聯的“菊花”相對。

再如唐·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的頸聯:“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書豈知?”上聯的“漢文”指的是漢文帝,借“漢”為“漢水”與下聯的“湘水”相對。

借音對

借一個字的讀音與對應詞相對。

如唐·李商隱《錦瑟》的頸聯:“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上聯借“滄”為“蒼”與下聯的“藍”相對。

再如唐·孟浩然《移居》的頸聯:“住山今十載,明日又遷居,”下聯借“遷”為“千”與上聯的“十”相對。

流水對(串對)

對偶的上下兩句相貫串的,稱流水對。明·胡震亨《唐音癸簽四流水對》:“嚴羽以劉慎虛‘滄浪千萬里,日夜一孤舟’為十字格。劉長卿‘江客不堪頻北望,塞鴻何事又南飛’為十四字格。謂兩句只一意也,蓋流水對耳。”王力先生對流水對的解釋是:相對的兩句之間的關系不是對立的,而是一個意思連貫下來;也就是說,出句和對句不是兩句話,而是一句話。

如唐·駱賓王《在獄詠蟬》的頷聯:“不堪云鬢影,來對白頭吟。”

再如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尾聯:“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隔句對(僅是字詞相對,又稱扇面對)

如《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第一句與第三句相對,第二句與第四句相對。

再如唐·鄭谷的《遇裴唔員外》:“昔年共照松溪影,松折溪荒僧已無。今日還思錦城事,雪消花謝夢可殊。”第一句與第三句相對,第二句與第四句相對。

錯位對 (錯綜對)

如唐·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贈美人》:“裙拖六幅湘江水,鬢聳巫山一段云。”上聯的“湘江”與下聯的“巫山”錯位相對;上聯的“六幅”與下聯的“一段”錯位相對。

再如唐·孟浩然《舟中晚望》的頷聯:“舳艫爭利涉,來往接風潮。”上聯的“舳艫”與下聯的“風潮”錯位相對;上聯的“利涉”與下聯的“來往”錯位相對。

隔句對與錯位對或是詩人的戲作。

句中對(當句對)

如唐·杜甫《詠懷古跡》“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臺豈夢思。”起句中的“江”與“山”自對,“文”與“藻”自對。對句中的“云”與“雨”自對,“夢”與“思”自對。

再如宋·王安石《雨后偶書》“霽分星斗風雷靜,凉入軒窗枕簟閑。”起句中的“星斗” 與“風雷”自對。對句中的“軒窗” 與“枕簟” 自對。

同字對(掉字對)

如杜甫《曲江對酒》:“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起句中的“花”兩用,“桃花”與“楊花”當句自對。對句中的“鳥”兩用,“黃鳥”與“白鳥”當句自對。

再如杜甫《江村》:“自來自去堂上燕,相親相受水中鷗。”起句中的“自”兩用,“自來”與“自去”當句自對。對句中的“相”兩用,“相親”與“相愛”當句自對。

省略

近體詩的有些語法特點是散文沒有的。散文雖然也有省略與倒裝的句法,但遠沒有詩自由。詩人幾乎可以隨心所欲地省略、倒裝。

詩語精練簡縮,省略與倒裝是詩語的特征。

一、省略主語

如宋·歐陽修《戲答元珍》的頸聯:“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上下聯都省略了“我”。

再如唐·李頎《送魏萬之京》的“朝聞游子唱驪歌,昨夜微霜初渡河。”下聯省略了主語“游子”。

二、省略謂語

如唐·王維《送梓州李使君》的頷聯:“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上聯與下聯都省略了動詞。

再如唐·杜甫《月夜憶舍弟》的首聯:“戌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下聯省略了動詞“傳來”。

還有些對仗省略的是什么,很難說清楚。

如唐·溫庭筠《商山早行》的頷聯:“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兩聯中的名詞看上去互無關聯,但人們讀后都能明白這兩句是什么意思。

倒裝

現代漢語里,句子一般都是按照主謂賓語的順序構成;但有時候(在平仄和押韻的限制下)可主謂倒置,動詞(或介詞)的賓語在一定的條件下,還可以移位到動詞謂語前面。這種情況可能是遠古漢語的遺留,詩的句法結構更為靈活。

一、主謂倒置

如唐·杜甫《江村》的頷聯“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愛水中鷗。”上聯的主語是“梁上燕”,下聯的主語是“水中鷗”。

再如杜甫《秋興八首》(其八)的頷聯:“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上聯的主語是“鸚鵡”,下聯的主語是“鳳凰”。

二、動賓倒置

如唐·杜甫《奉濟驛送嚴公四韻》的頷聯:“幾時杯重把,昨夜月同行。”上聯的動詞是“重把”,賓語是“杯”。

再如杜甫《游龍門奉先寺》的頸聯:“天闕象緯逼,云臥衣裳冷。”下聯的動詞是“臥”,賓語是“云”。

三、介賓倒置

如唐·杜甫《江漢》的頷聯:“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上聯的賓語是“天”,介詞是” 共”。

再如唐·韋應物《長安遇馮著》的頷聯:“問客何為來,采山因買斧。”下聯的介詞是“因”,賓語是“采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詩詞論文〗淺談對仗與對聯
格律詩的基本常識及平仄聲調規律
遇見古風:十分鐘學寫詩,再不了解點古詩詞,這一國粹或將失傳!
喜歡寫詩又不懂格律規范?了解這些知識,會讓你有質的飛躍
閑品詩味4(雅俗共賞)
《唐詩三百首》之律詩閱讀筆記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河县| 阜宁县| 武平县| 林西县| 金堂县| 宝鸡市| 通化市| 高邑县| 治县。| 西贡区| 沾化县| 喜德县| 平陆县| 灵璧县| 利津县| 马山县| 从江县| 米脂县| 彭水| 原平市| 沙湾县| 台东市| 额敏县| 汉中市| 西乡县| 汝州市| 定远县| 乌什县| 余庆县| 上林县| 乌拉特前旗| 招远市| 鄂温| 嘉峪关市| 旬邑县| 隆安县| 阿拉善右旗| 新沂市| 宣武区| 岑巩县| 洪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