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識兔子嗎?對這個問題,很多人會不屑一顧,誰不知道兔子呀,但我的確一直不曉得家兔和野兔有何區別,也對兔子的英文為什么有兩個詞而困惑,上學時問過大人,大人說:一樣。其實不一樣,rabbit主要指家兔或穴兔,hare主要指野兔或草兔。通常我們飼養的兔子都是家兔,野外見到的都是野兔,它們是完全不同種的動物。所幸,我在麋鹿苑幾乎每天都能與野兔即草兔邂逅。每當凝視或極目追蹤那些生靈跳躍的身影時,我,作為一個心系動物的博物館人,都在叩問著它們背后的自然、文化內涵與故事。
上篇:兔子自然史
首先,我們從兔子的分類說起。兔子曾一度被認為是嚙齒目動物,因為它們的門齒發達且終生生長,但兔的上門齒兩對,第二對上門齒小,位于第一對的后方,下門齒一對,而有別于嚙齒目,兔子別于耗子,這不難理解,到底家兔與野兔有何區別呢?在分類上,它們分別屬于兔科下的兩個屬:兔屬和穴兔屬。
兔屬于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兔形目,其下包括兩個科:鼠兔科和兔科。鼠兔又名啼兔,是一些約拳頭大小的、耳朵很小、很特別的兔,全世界有26種,中國就達20種,當年我在川西高原野外考察,時常與鼠兔遭遇,半熟臉兒;本文的主角是兔子,兔科下有11個屬46種,包括:
侏兔屬1種、
灌叢穴兔屬1種、粗毛兔屬1種、兔屬29種、蘇門兔屬1種、穴兔屬1種、琉球兔屬1種、中非兔屬1種、紅兔屬3種、火山兔屬1種、棉尾兔屬13種。
中國的兔子有1屬9種,當然,這里指的都是野生兔,它們是:草兔(又名蒙古兔,在我們麋鹿苑常見的即此)、西南兔(又名云南兔)、海南兔(又名緬甸兔)、東北兔(又名林兔)、東北黑兔、高原兔(又名灰尾兔)、華南兔(又名東南兔)、雪兔(又名白兔)、塔里木兔(又名南疆兔),
在分類上,它們都屬于兔科兔屬下的成員,英文為Hare,草兔通常體型大于野生穴兔并有更長的后肢,耳長,具黑斑,體長36-70厘米,尾長5-10厘米,重在1-5公斤,懷孕時間約一個半月,每產2-8仔,新生小兔被稱為Leveret,眼已睜開,身已覆毛,產下幾分鐘就能跳躍。雌兔幾乎不必育幼。
草兔季節性脫毛,一年兩次,夏毛短而暗,冬毛厚而長,一些北方種類如北美草兔、雪靴兔,夏季灰棕,秋季毛色變白,這有助于冬天隱身于冰雪世界里,沙漠兔幾乎紅色,亞洲還有黑兔,北極兔則四季皆白,約30個種類,能生存于任何生境,分布于南極之外的世界各地,南美和澳洲為引入種。
草兔不挖掘巢穴,在地面棲息,有時利用狐、鼠等動物的棄巢或選擇巖石之下藏身。在家域附近活動,以嗅跡劃分勢力范圍,也可使雄雌之間進行聯絡和情報溝通,為自我保護,嗅覺、聽覺、視覺都很發達,危險出現時會壓低雙耳,伏身于地,一旦敵人逼近,縱身逃竄,能短距離游泳,其生活空間危機四伏,郊狼、猞猁、狐貍、鷹隼梟等都是天敵,人更是首要天敵,幾個世紀來,人們為食其肉,剝其皮,或為運動而獵殺它們,畢竟對農夫來說,草兔是害獸。人工飼養壽命約7年。
我們最熟悉的、品種多樣、大量飼養的家兔在分類上則為另一個屬:兔科穴兔屬下的成員,其實,其下僅此一種:穴兔,或名歐洲穴兔飼兔、野家兔、家兔(Domestic Rabbit)。中國野外沒有任何穴兔,連化石種也沒有。
家兔即穴兔,所謂穴兔即善于挖穴之兔,前后爪并用,挖出形成體系的地下通道,白日躲避其中。其體長約40厘米,重1公斤,耳大而厚(但不如草兔的大),穴兔繁殖力強盛,所到之處迅速漫延,會吃光青草、樹根、種子、果實、農作物,甚至毀壞樹木。假如沒有鼬或狗一類的動物對付它們,村民就得搬家。我國唐代就有鬧兔災的記載,據《太平廣記》“永淳年時,嵐勝州兔暴,千萬成群,食苗并盡……”當然,此兔非彼兔,此乃草兔。
穴兔交配頻繁,數量眾多,趨利避害的能力強,能游泳,沙漠綿尾兔甚至能爬樹。它們在自然界不會成災的原因是天敵眾多:狐、狗、貓、鼬、鷹、郊狼、猞猁、浣熊……盡管還有人,它們還是喜歡伴人而居的,能吃到農作物呀。穴兔喜群居,善掘洞,營巢地下,肯花氣力在地下構筑一個安全舒適的庇護所,入洞逃避天敵,也是它們護身的法寶。有自吃糞便的習性,其實,家兔食糞是正常現象,其夜晚排泄的覆膜之軟便富含B族維生素和蛋白質,家兔經常直接從自己肛門處吃掉全部糞便,只有生病的兔子才不吃屎。看來,我們常說“狗改不了吃屎”,改為“兔改不了吃屎”更科學。
雄兔在發情期時很兇,相互“拳擊”打斗,也會用后腿彈踹。母兔懷孕期31天,每產2-7只,母兔當年就能繁殖30個后代,約4窩,幼兔出生無助,如同裸毛的豚鼠,未睜眼,這與草兔生而長毛、生而睜眼、生而能跑的特征呈鮮明反差,母兔晝出夜歸哺育幼子,但穴兔在頭十天成長迅速,1周長毛,1月離巢,5個月小兔即成熟,當小兔開始繁殖時,它們的母親已又生下幾窩小小兔了,人工飼養的兔子一年繁殖量可達50只。
區別于其他哺乳動物的是,兔子在交配之后才排卵。區別于人類的是,不僅卵子很大,而且公兔的睪丸位于陰莖前面,兔子甚至有孤雌生殖(Parthenogenetical)即單性生殖的能力,但由此產下的幼兔均為雌性。對此,我們的老祖宗早有“望月而孕”的浪漫化的記述:《春渚紀聞》“東坡先生云中秋月明,則是秋必多兔,野人或言兔無雄者,望月而孕……”
如果沒有馴養動物,人類恐怕會走上一條相當不同的發展道路,兔子就是一種一度隨人走向世界的動物。世界上所有馴養的家兔均來自歐洲的野生穴兔,尤其來自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化石證據已經發現。當時有兩種可能,要不兔子被古人殺光,要不兔子被馴養,結果當然是后者,不僅馴養成功,而且傳播到世界各地,達爾文認為,家兔是在中世紀隨著航海業的發展,被水手,作為其漫長旅程的肉食補充品,帶向世界各地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如果引種不當,兔子也能導致禍端。
澳洲,作為從未發生過人類馴化動物的地區,卻因盲目引種兔子引發了生態災難。1859年,澳大利亞的一個農夫為了打獵而從外國弄來24只兔子,逃逸后,由于沒有天敵,快速繁殖,兔災爆發。1880年,它們到達新南威爾士,影響了南澳地區的牧羊業。19世紀90年代,當兔群抵達西澳時,人們修了一條長達1000英里的柵欄,試圖將其攔住,但柵欄很快被沖破。澳大利亞的兔子的數量從最初的幾十只增加到了幾億只,草場遭到了極大的損毀,一些小島甚至發生了水土流失。絕望之中,人們從巴西引入了多發黏液瘤病,以對付迅速繁殖的兔子。但是針對兔子的細菌戰被證明只是使不斷惡化的狀況得到暫時緩解,小部分兔子對這種病毒具有天然的免疫能力,它們在僥幸逃生后又快速繁殖起來。整個20世紀中期,澳大利亞的滅兔行動從未停止過。
馴化是人類的進步,人類的福音,也是人類之外的動物的淪喪、動物的悲哀,羅杰卡拉斯說:“最被寵愛的動物,也是最受折磨的動物”。野兔淪為家兔,野豬淪為家豬、野鴨淪為家鴨……當人類成為地球生命舞臺上的主角時,它們被一一馴化了,但還是有很多動物沒能讓人得逞,如斑馬、鴛鴦。
家兔來自野生的歐洲穴兔,其馴化最初來自法國的修道院,第一個養兔子的人是僧人,那是公元1000年左右的事情。這時,中國人成功馴化了金魚。
幾乎也是與此同時,明朝的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已有兔肉“味甘性寒,補中益氣,涼血解毒、清補脾肺、養胃利腸、解熱止咳”功效的記述。中國的家兔馴化史說紛紜,但至少不是來自中國本地野兔(本地野兔耳薄,膽小,難于飼養,更難于繁殖,雖不會打洞,但桀驁不馴),而是先秦時期通過絲綢之路從歐洲輸入的穴兔培育而成的,初為宮廷玩物,后流傳到民間,被培育成體型不大,耐粗飼的中國白兔。
常言“飛禽莫如鴣,走獸莫如兔”。馴化之所以成功,吃,是最大動力。
盡管家兔馴化歷史久遠,但規模生產或曰商品化的時間不過幾百年,中國的養兔產業始于20世紀初,由一些有食兔肉習慣的西方傳教士將一些優良品種傳入,包括新西蘭兔、日本大耳白兔、青紫藍兔、安哥拉長毛兔。如今,中國已成為世界養兔大國,兔肉、兔皮、兔毛的產量和貿易額都居世界第一。2005年的記錄,我國肉兔存欄1.2億只,出欄2.9億只;全國獺兔存欄600萬只;長毛兔存欄1億只……全球家兔品種約60個、200多品系,可以分為肉用兔(如比利時兔)、皮用兔(如里克斯兔即獺兔)、毛用兔(如安哥拉兔)、實驗兔(如日本大耳兔)、觀賞兔(如荷蘭小型兔)、兼用兔(如青紫藍兔)。遺憾的是,現代社會里,隨著畜牧業的集約化、工廠化,古老的馴養品種卻在趨于萎縮,自生自滅,家畜的品種正以平均每月一個的速度消失。
下篇:兔子文化史
兔的文化記載源遠流長。
中國養兔的歷史最早能夠上溯到3000年前,在我國殷墟的婦好墓出土有玉雕兔,為商代晚期作品;山西曲沃的晉侯墓出土的兔尊,為西周時期作品,可知,我國養兔史久遠,但獵兔史更久遠,怎么也有萬把年了,“少年獵得平原兔,馬后橫捎意氣歸”是唐代大詩人王昌齡在《觀獵》中的兩句詩。
兔的蹤影出現在文學作品中最早見于《詩經》,《小雅瓠葉》有“有兔斯首,炮之燔之”、“有兔斯首,燔之炙之”的烹兔之法。還有《小雅巧言》“躍躍毚兔,遇犬獲之”;《周南》“兔罝章肅肅,兔罝椓之丁丁……”
古諺“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工藏,敵國破,謀臣亡”。文子《上德篇》“飛鳥反鄉,兔走歸窟,狐死首丘,寒蛩得木,各依其所生也”;甚至,墨子的《旗幟篇》卒為雙兔之旗。莊子《外物篇》“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古代,白兔十分罕見,往往被是為祥瑞之兆,有關白兔呈現的文字記載及吟詠兔子的詩文不絕于史書:
《后漢書,光武帝紀下》云:“日南徼外蠻夷獻白雉白兔”。
漢竇云《古怨歌》云:“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故后人有以白兔喻棄婦者。
梁簡文帝有《上白兔表》;晉張浚有《白兔頌》;晉夏侯湛有《獵兔賦》;
唐蔣防《白兔賦》有“皎如霜輝,溫如玉粹。其容炳真,其性懷仁”之語;
唐韓愈有《毛穎傳》;李嶠有五言律《兔》;蘇拯有《狡兔行》《雉兔者》;蘇颋有《詠死兔》;元稹有《兔絲》《田野狐兔行》;薛存誠有《御箭連中雙兔》;宋文彥博有《白兔》;宋歐陽修的《白兔》曰“天冥冥,雨蒙蒙,白兔搗藥嫦娥宮”。
宋梅堯臣有《永叔白兔》;秦觀《放兔行》有“兔飢食山林,兔渴飲川澤,與人不瑕疵,焉用苦求索”之句;金楊雲翼《應制詠白兔》;元趙孟頫《兔》;明謝承舉《白兔》;張四維《恭題黑兔圖》;申時行《恭題黑兔圖應制》;南北朝時著名的《木蘭辭》有“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兔子入文入詩,簡直不計其數。
在古代,兔子被當作皓月祥瑞之兆,廣受贊譽和尊崇,甚至以兔喻德:《宋史》“王昔德盛則赤兔現,王者敬耋則白兔現”;唐莊南杰《傷歌行》有“兔走鳥飛不相見,人事依稀速如電”;李白《把酒問月》有“白兔搗藥秋復春,姮娥孤棲與誰鄰”;李賀更有“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樓半開壁斜白”的詩句;王安石《信都公白兔》曰“宮中老兔非日浴,天使潔白宜嬋娟”;元稹《夢上天》“西瞻若水兔輪低”;杜甫《八月十五月夜》“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盧照鄰《江中望月》“沉鉤搖兔影,浮桂東丹芳”;張漫《白兔賦》更是把兔寫得神采飛揚“其毛青素,織毫秋墨……點綴五彩……被白含文,好無極也。秦失鹿于近郊,晉得兔于遠境”。
漢武帝的兒子梁孝王是個養兔迷,在河南商丘建有兔園,枚乘特為之撰文《梁王兔園賦》。
盡管兔子外表軟弱可愛,可我們的俗話里卻不乏“兔崽子”、“兔子尾巴長不了”等貶義詞,在英語中,也有類似的對應句式:“Rabbit it”詛咒語,該死的!;“Odd rabbit it”見鬼!“As mad as March hare”喻尋花問柳老手;“Rabbity”喻膽怯之人;“Bread like rabbits”貶低像兔子一樣沒節制生育的人……反正,好話不多,認為兔子不吉利。
舊時西方人如果希望船只安全靠岸,千萬不可說出“兔”字來,哪怕作出類似的動作也是忌諱;礦工下井途中若遇兔子立即反身回家,因為,兔子被認為是在巫界服務的精靈,這些習俗觀念大概來自《圣經舊約》,其上有兩處告誡耶和華的子民:兔子和駱駝,肉不可吃,死尸不可摸。
無獨有偶,中國古代也有關于兔子的禁忌。
《宋史趙汝愚》記述一位孝子“母生歲值卯,謂兔神也,終其身不食兔”;在我身邊也有這樣的人。
一些人不吃兔是認為兔子(音似吐子)與孝道有種神秘關聯,張華《博物志》就有“兔舐毫望月而孕,口中吐子,舊有此說,余目所見也”之說;歷史上的一些孝子為先人守墓就常弄白兔陪伴;
更有認為孕婦食兔會導致孩子裂唇的,漢王充的《論衡 命義篇》有“妊婦食兔,生子缺唇”;晉張華《博物志》有“妊娠者不可啖兔肉,亦不可見兔,令兒缺唇”的記載……這都為忌口之人找到了“可愛”的理由。如若兔子有知,會說:放兔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啊。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