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現在已經拍了很多部,但還是88年老版西游記最為經典。成為每年暑假的必播電視劇,這一播就從我們上學一直播到了我兒子上學。經典永恒。
西游記在線播放:http://vod.fjdh.com/fjdh-vt/fjdh-movie/fjdhJPFRMONPMvod.html
其實不光是孩子愛看,在學佛人看來,整部西游記就是一部講述學佛歷程的記錄片。其中在覺之路佛教博客讀到的這篇文章就從佛法角度談了西游記的佛法妙義,很值得大家品讀:
《西游記》是中國四大古典文學之一,在我們的印象中是一部神話小說,但是它也是一部蘊含著佛法心理學的奇書,角色、故事都表達著深深的義趣。
孫猴兒是只什么猴子?不是猿猴,也不是獼猴,牠是一只石猴;是觀世音菩薩腳趾流下的一滴血,開天辟地,采日精月華孕育而成的!孫猴子是觀世音菩薩的血化成的,代表同一個佛性,同一妙明真心。「開天辟地,采日精月華孕育而成的石猴」代表我們常住真心一念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麤,培養出與生俱來的堅執心、傲慢心,「石」者,代表剛強難化的性質,「猴」者,代表我們妄心停歇不了的狀態。
孫猴兒遠渡重洋,三更半夜拜師學藝的橋段,是吳承恩結合《金剛經》與《六祖壇經》所編出來的劇情?!肝蚩铡故撬膸煾疙毱刑幔ā督饎偨洝樊敊C者,解空第一)賜給他的法名,要他體悟真心本體!悟空了才能破石猴的堅執性!「空」是真心、宇宙萬物的本體,「空」才有無限潛能,宇宙本體是「空」的,才能蘊含無垠的星辰;人體就是因為有「空」,所以血液才能流行無阻,器官才能正常的進行新陳代謝,有執礙就會阻塞,有器質性的疾病。
孫猴兒學了一身本事,就越貢高我慢,眼睛長到頭頂上了,長到天上去了,當上花菓山王,又想要「齊天」!觔斗云呼之即來,一翻就十萬八千里,上窮碧落下黃泉!龍宮、閻王、四大天王、瑤池等等代表著我們的妄心輪轉不休的六道。孫猴兒大鬧天宮之后,最后與如來斗法,觔斗云再怎么飛的無量個十萬八千里,可就是鉆不出如來的五指山,為什么?佛法說的「妄不離真」!像猴兒狂躁妄動的心,離不開真如本心的;如同冰是離不開水的,水有了寒氣就生出堅執的性質,變成棱棱角角的冰塊。
我們日常生活那個不良的情緒智商不都是像冰塊一樣,棱棱角角的!所以我們的心常常像孫猴兒一樣被壓困在五行山中。生活的物質環境,錦衣玉食、豪宅別墅、名牌金鉆…,身心儀態的豐腴羸瘦、妖嬈臃容,傳播媒體的膻腥八卦,這些都是我們身心世界的五行山,我們內心那個孫猴兒一直被圈困在里頭。
孫猴兒在五行山跟了唐三藏,代表我們走上修行正路,路上卻遇到六個毛賊攔路搶劫,這六賊就是我們面對外邊環境所產生的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我們把持不定自己狂躁的心,就像孫猴兒遇到六賊,劣根性又起了,心中的孫猴兒講話了:「把那打劫的珍寶拿出來,我與你作七分兒均分,饒了你罷!」為了讓心猿歸正,唐僧只好以《緊箍兒咒》約束他,決不能把他放縱在外而任其自在;心猿攝伏了,再由心猿來打殺「色聲香味觸法」六賊!
《西游記》的五個主角分別代表我們的心理狀態,唐僧則代表我們正面的心,其心怯弱;《西游記》里頭常說的「心猿意馬」,指的就是孫猴兒與白馬,代表我們心的狀態:躁動、奔逸!而孫猴兒、豬八戒、沙僧則分別代表三種心理情緒,孫猴兒代表瞋恨,豬八戒代表貪婪,沙僧代表癡晦,一路西行象征著我們總帶著正面心性與負面煩惱在生活中修行。
一路走到天竺,經歷八十一難,魔難里各個充滿誘惑、駭人的妖魔鬼怪不外乎是哪個菩薩、仙君的童子或寵物翹家落跑,流落到凡間,被孫猴兒一棒打死之后,到頭來回歸到它原來的地方。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生死夢幻一場而已,無非是一種心靈與生命的焠煉。
當從天竺取經回來,經過通天河,不小心把經典掉到河里頭,搶救上來后,發現通通是無字天書!說明「真經」不在語言文字,而在西游一步一腳印的生活當下,在生命通過生活種種的磨難考驗的當下。但為了住持三寶弘范后世,還是折返天竺取回經藏。
在孫悟空修成正果后,乞求觀世音菩薩幫他把頭上的緊箍兒取下來,往頭顱這么一摸,卻是了不可得!緊箍兒因心魔而有,孫猴兒既然證悟了,覓心了不可得,誰緊箍著你了。《心經》說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西游記》是一本寓教于樂的心理教育奇書,的確值得各個年齡層的人再三玩味賞讀,里頭有各類的深義等著我們去發覺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