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量化投資體系的關鍵在于對歷史整體等權PE均值的跟蹤,并依此進行8區估值帶動態平衡策略制定。制定投資策略后則必須耐心等待機會,并堅決執行既定方案。
1. 資產配置資產配置解決的是買什么問題,應當將資金配置于那些大類資產。關鍵注意點:
1,分散;即大類資產相關性要小,指數化投資偏好;
2,長期;長期持有權益類,股權類資產;
3,根據長期預期收益率分配最大配比許可;
格雷厄姆推薦普通投資者的資產配置:50%股票50%債券;
大衛.史文森的資產配置:11%是國內股,15%是國外股,4%是債券,所以傳統有價證券占總資產的30%,由對沖基金組成的絕對收益組合,是為了實現非相關收益占了資產的23%。不動產投資包括木材、石油、汽油、房地產,占資產的28%;私募權益,包括風險投資和杠桿收購,占資產的19%;因此資產的70%分布于絕對收益組合、不動產、私募權益等廣泛的投資品種中。
ETF拯救世界的資產配置:
債類: 30% 上證50: 25%
標普500etf:15%
黃金etf: 10%
恒生etf: 10%(或7.5%)
醫藥etf: 5% (或7.5%)
創業etf: 5%
2. 動態平衡動態平衡解決的是基于估值的時機選擇,什么時候買什么時候賣問題。關鍵注意點:
1,低買高賣,賤入如珠玉,貴出如糞土;
2,長周期,平衡時間大于3個月,定時不定額平衡;
3,基于估值中軸,歷史高低邊界,建立8區估值帶,并分配比例;
對個股由于本身估值評估就十分困難,而且比較模糊,實行動態再平衡則顯得更困難。可參考
@SOSME相關論述。
對于全市場,ETF類型資產的估值往往相對簡單,使得量化的動態再平衡策略可以實現。可參考
@ETF拯救世界 相關論述。
3. 估值水平估值水平的歷史數據收集和實時數據跟蹤是ETF量化投資體系的基石。評估資產的價值是投資的核心工作,對于大部分資產都可以使用未來現金流折現的方法實現。但實際上基本是無法量化的,也沒有必要量化。未來現金流折現更多的是一種評估價值的思路,即買股票就是買資產,買資產為的是未來能賺到多少錢。個股的估值復雜,一是公司賺錢模式難以理解,涉及長時間的能力圈建立;二是影響因素太多,不確定性大;三是涉及長時間的驗證。
對于全市場的估值水平已經形成了行之有效,已經有過百年的數據支持的量化指標。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市盈率PE,反映的是股市整體的收益率情況;然后是市凈率PB,反映整體市值有多少實際的資產支撐;其他的包括換手率,市值與GDP的比值等。PE/PB指標的使用關鍵在于確實反映整體股市的估值水平,用等權的算術平均PE或者中值PE可以勝任;切記使用目前通用的加權平均PE,由于權重股流通市值實在占比太大,往往只能反映大股票的估值情況。上交所1000來家上市公司24萬億,前十大公司占了30%。
股市收益率與債市收益率的比值也是很好的估值水平指標。股債收益比大于1往往是股市估值的低點。
4.網格交易網格交易是基于估值水平的動態平衡的具體執行策略,解決的是怎么買和怎么賣的問題。網格交易的橫坐標為時間,縱坐標為估值;估值按8區估值帶劃分,對應資產的配比;時間建倉可以按一到兩年劃分為12到24格,加好倉位后按照3個月為一格。怎么買,按低估4區,分月不定額買入;怎么賣,按高估4區,分季度不定額平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