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病發生,入臟病危,留連筋骨,疼痛日久,留皮膚間,病多易治。
三邪聚力,化生淫邪,痹客六腑,飲食居處,伴行三邪,循俞而入。
五臟有俞,六腑有合,循脈之分,各有所發,各取經穴,針刺病愈。
榮者營氣,水谷精華,調和五臟,灑陳六腑,乃入血脈,潤澤周身。
循脈上下,貫通五臟,聯絡六腑,五臟和諧,六腑安然,臟腑一體。
衛者衛氣,水谷悍氣,其性彪悍,環繞周身,金剛罩衣,不能入脈。循行皮膚,肌肉之間,筋膜肌膜,彌漫縹緲,散于胸腹,環繞不去。
順應其流,病可愈好,氣逆通路,病則發生,三邪之氣,逆行為痹。
痹病之人,痛寒氣多,有寒凝聚,凝聚不暢,不暢失營,失營疼痛。
不痛不麻,病久入深,榮衛受阻,經絡稀疏,皮膚不營,感覺失聰。
體寒之人,陽氣缺少,陰氣盛多,與病相益,寒者愈寒,病情加重。
體熱之人,陽氣盛多,陰氣缺少,病氣盛大,陽遭于陰,痹熱疼痛。
多汗體濡,逢濕加重,陽氣缺少,陰氣盛大,兩氣相感,汗出身濕。
痹病在骨,病情加重,痹病于脈,血凝不流,病在于筋,屈伸不得。
在肉不麻,在皮則寒,在此五處,彼此錯亂,感知喪失,不知痛處。
痹類之病,三邪徐行,逢寒病急,疼痛加重,逢熱嬌縱,趁勢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