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封建王朝之一,最強盛時代的唐帝國,地域遼闊,北抵北海(西伯利亞),南至中南半島,東達大洋,西到中亞咸海,締造了漢政權最巨大的版圖,然而諾大的版圖實際控制和北宋相差無幾,且后期遠不如北宋。北宋至亡還在擴張地盤,而唐朝后期天子政令不出長安,節度使幾乎變成了諸侯國,大唐天子和東周天子何其相似!
唐朝對外戰爭,大多勝少敗多,曾吊打過突厥,百濟等,人們據以認為唐朝強盛的原因居然是打敗了突厥、吐谷渾,像突厥吐谷渾這樣的戰五渣對手、真的反應不出唐的強悍。唐朝戰爭史上有三大恥辱。一是怛羅斯之戰,敗于阿拉伯帝國,從此退出中亞地區,也導致伊斯蘭勢力進入西域,原本信奉佛教的西域諸國改信伊斯蘭教。二是與南詔國的三次戰爭。南詔攻到成都城外,唐懿宗時代南詔又攻占唐朝南方大量州縣,唐僖宗甚至被迫讓安化公主和親遠嫁。而最讓唐朝尷尬的,就是與吐蕃帝國之間的戰爭,總勝少敗多,成為唐朝的一大敗筆。唐高宗咸亨元年,兩國為爭奪吐谷渾發生大戰,唐朝五萬大軍被吐蕃大軍打的全軍覆沒。早在貞觀年間,吐蕃就把目光瞄準了西域。趁著在吐谷渾的勝利,吐蕃又乘機攻陷唐朝安西都護府的治所龜茲城,占領了安西四鎮。
直到武則天時代,唐朝多次攻打之下,又奪回安西四鎮,唐朝對西域的優勢,也一直持續到安史之亂。安史之亂后,唐王朝元氣大傷,吐蕃趁機入侵中原,吐蕃經常長驅直入威脅長安,甚至在唐代宗時攻占了長安城。而兩國的邊境線,也一度設在了長安城外。長安西北40里,便是吐蕃軍隊的大營。終唐一代,兩國屢屢發生戰爭,卻又屢屢結好,唐朝簽訂了封建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唐番清水盟約》,平涼劫盟,長慶會盟,奇恥大辱也!我們來看看唐朝和吐蕃的主要戰績:
大非川之戰,唐朝慘敗,
670年承鳳嶺之戰,唐軍再敗,
678年寅識迦河之戰,唐軍大敗,689年
素羅汗山之戰,唐軍大敗,696年
瓜州之戰,唐軍大敗,726年
鞏筆驛之戰,唐軍慘敗,727年
直到9世紀后,吐蕃內部衰落,兩國之間的爭斗進入尾聲。
被人歌頌大唐盛世不足五十年,被西安人自以為傲的大唐六大都護府、武則天就設置了五個,對唐朝設置的安西都護府,也擴大了其轄區范圍。這是武周的榮耀,后被大唐丟失喪盡。
有唐290年除去武周15年,百姓遭罪了200多年,而兩宋剛好相反,百姓卻享福了200多年,"暖風吹的游人罪"從側面看,宋民是多么自由自在,如果非要覺得宋朝化干戈為玉帛的歲幣制度是恥辱的話,那么唐的和親作風很優良嗎?難道不是恥辱?我們來看看大唐為什么要和親
吐蕃打得大唐節節敗退,領土大塊丟失,先后于西疆戰沒的將卒多達四五十萬,受傷、潰散者不計其數,隨軍的民夫更是折損了數百萬之多。在頻頻敗績、飽受欺壓之下,實在受不了凌迫的大唐最終采用了自己的殺手锏——和親,繼文成公主之后,又于710年將金城公主進獻給吐蕃國主,并在一年后又割讓了黃河河西九曲之地。盡管史官們巧舌如簧,將割走的九曲之地美其名為金城公主的陪嫁,說是什么供公主洗浴所用,但這種自欺欺人的說法是如此地荒誕牽強,恐怕連小孩子都騙不了。管唐朝送女人、割土地,行為極盡卑屈,但國與國間的關系素以實力為基礎,因此金城公主入藏根本無法改變唐、蕃兩國的實質關系。
無論是吐蕃還是唐宋,都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正視歷史,正視吐蕃的強大,唐的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