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世界汽車業的統治權將正式易手。豐田汽車,將取代自1931年以來世界最大的汽車制造商通用汽車,成為世界第一。
根據豐田的預測,該公司2007年將制造934萬輛汽車,超過通用汽車2006年920輛的水平。通用汽車沒有公布對2007年產量的預測。但是,通用將在最近兩年關閉12家工廠,裁減數千的工人,2007年產量要么下跌要么持平。所以,豐田總裁自信地說:“超過通用不是個目標,而是個結果?!?div style="height:15px;">
當豐田成為世界霸主時,中國的汽車業也剛剛起步,正在瞄準世界市場。中國汽車將在美國登陸的新聞,已經被媒體炒作多時。因此,回顧豐田的歷史,對中國汽車業的發展不無啟示。
當通用汽車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公司時,豐田還沒有生產出一輛車來,起步的地位并不比現在中國的汽車公司好。1936年,豐田生產的第一個款式的汽車AA,依據的是Chevrolet的原型。到了1950年代,豐田的經理們集體到美國“留學”,研究福特公司的工廠,而豐田在美國的第一家工廠,是和通用合資興辦的。這種靠仿造,靠合資的經營策略,和中國汽車業現在走的道路,也大同小異。
不過,后來就不一樣了。1960年代,日本私人車開始風行,國內有了相當的市場規模,但豐田沒有追隨美國汽車業去發展多種款式,而是集中精力改善有限的車型,在耐用性和可靠性上下功夫。許多業內人士批評豐田太保守,缺乏風格。即使到現在,豐田的主要車型Camry,還被認為是太乏味,不夠“酷”。但事實證明,豐田比其批評者更了解市場,枯燥的Camry成為豐田的拳頭產品。
為什么會如此?在發達國家,汽車如時裝,款式更新非??臁5?,汽車更是大件耐用消費品,不可能象一件時裝那樣說換就換。特別是象Camry這樣的家庭車,貴在穩定。豐田,本田等日本車,都在耐用和穩定上領先,壽命長達十幾年,返修率甚低。在發達國家,修車很貴,修車期間,又要花錢租車應急。返修率低,等于給車主省了大量的金錢和時間。另外,耐用穩定,使車的保值性好,作為二手賣掉的價格高。現在美國的市場上,豐田本田的二手價明顯高于美國同類型的車,銷售商也以此為兜售的廣告。因為知道二手賣掉的價值高,那些喜歡追新款式,幾年換一個車的人,也愛買日本車。所以,豐田看上去不酷,卻能后發制人,久而久之在競爭中占得上風。
1980年代,當以豐田為代表的日本車風頭起來后,美國和歐洲的貿易保護主義大盛,開始大規模限制日本車的進口。這就逼著日本汽車制造商調整戰略,到海外汽車市場所在國建廠投資,并積極表示要在當地當一個“好公民”。在海外建廠,削減了運輸費用,并且因為靠近消費地,對消費的時尚有得風氣之先之優勢,供貨迅速。結果,美國各地爭相以優惠條件吸引日本汽車商來投資建場,貿易保護主義不攻自破。
到了1990年代,美國汽車商大肆開發大型的SUV,風頭甚勁。豐田等日本制造商則反其道而行之,開發小型節能車,特別是被美國不看好的電油混合動力車型。結果,這幾年油價猛漲,SUV賣不出去,環保成為時尚,混合型的豐田成為美國城市中最酷最俏的時裝。在2003年,豐田還預計能在2010年趕上通用2003年的銷售量。結果,因為石油市場的變化,豐田提前數年擊敗了美國的對手。
以上三點,都給中國汽車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如今中國汽車市場急劇擴大,本土制造商迅速占領國內市場,靠的是價格低。但是,這一短時的成功,可能帶來長期的陷阱。《經濟學人》就指出,中國的消費者經驗不足,買車容易為低價所誘惑。本土車商圖一時之利,不去提高質量,只在價格上下功夫。耐用性穩定性一差,就無法打入國際市場。再過幾年,第一代買車的中國消費者開始換車,知道耐用性對二手價的影響,知道維修帶來的麻煩和花費,就不會再買低價低質的車。這樣,靠此吃飯的中國汽車業連本土市場也可能難保。還是象日本那樣,不圖一時之快,先在高水平市場立足,才有長期的競爭優勢。
第二,不僅是汽車業,中國的其他產業早晚也將面臨歐美貿易保護主義的威脅,最后不得不走出去,到人家的國家投資建廠。日本對美國社會非常了解,到人家那里建廠,不僅知道如何遵守和利用當地的法律,而且積極投身社會公益,提高自己的形象。我一再提出,中國現在還沒有美國學,依賴人家的市場卻不懂人家的文化和社會,沒有足夠的知識應付這樣的挑戰。
第三,領導市場就必須領導生活方式。日本在環保上領導世界的時尚,這使日本汽車制造商在設計節能車還是大型SUV上,作出了正確的戰略抉擇。而中國目前的生活方式,盲目跟在美國后面模范,甚至小排放量汽車不讓上街。殊不知小排放量也許是中國汽車業異軍突起的機會。政府對老百姓生活管制太多,扼殺了我們社會在生活方式上的創造性。生活方式上缺乏創意,產品開發上必然缺乏創意。
豐田的成功不僅是一家企業的成功,而且是一種制度,文化,和社會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