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湘西地理環境及礦產資源

       第一章 地理環境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湘西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中國東西部結合部。這里歷史悠久,山川險峻,物產豐富,地靈人杰,民風古樸,越來越引起世人的注目。

  第一節 自然環境

  一、地理位置

  湘西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處湘、鄂、渝、黔邊區。現轄吉首市和瀘溪、鳳凰、古丈、花垣、保靖、永順、龍山縣1市7縣。東北邊的龍山、永順兩縣與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永定區交界,東南邊的古丈、瀘溪、鳳凰3縣與湖南省懷化市沅陵、辰溪、麻陽苗族自治縣3縣相鄰,西南邊的花垣縣與貴州省銅仁地區松桃苗族自治縣相連,西北邊的保靖、龍山兩縣與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宣恩縣接鄰。地理坐標為北緯27044.5’——29°38’,東經109°10’-110°22.5’。地處中國西南交通要塞,水陸交通便利。

  二、地質地貌

  地質出露地層自中元古界冷家溪群至新生界第四系,除石炭系缺失外,大部層序完整,分層標志明顯,沉積類型復雜,橫向變化顯著,過渡特色突出。巖石類型以碳酸鹽巖為主,次為碎屑巖和淺變質巖,火成巖偶見。侵蝕、溶蝕、剝蝕作用強烈,斷裂構造較發育,導致山體切割厲害,起伏落差大,巖溶發育,溪谷縱橫、密度大,耕地零碎,土壤差異性大,工程地質復雜。

  地貌州域地處于云貴高原北東側與鄂西山地南西端之結合部,屬中國由西向東逐漸降低第二階梯之東緣。武陵山脈由南西向北東斜貫全境,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可分為西北中山山原地貌區、中部低山山原地貌區、中部及東南部低山丘崗平原地貌區。最高點龍山縣大靈山,海拔1736米;原最低點瀘溪縣上堡鄉大龍溪出口河床,海拔97.1米,五強溪電站建成蓄水后,最低淹沒線為108米;平均海拔800—1200米。有海拔1600~1500米、1300~1200米、1100~1000米、900~800米、600~500米五個夷平面。整體形態是一個以山原山地為主,兼有丘陵和小平原,并向西北突出的弧形山區地貌。

  地貌分類按地貌形態可分為山地(包括中山、中低山、低山三類)、山原、丘陵、崗地和平原。按地貌成因及動力作用性質可分為構造地貌、巖溶地貌、侵蝕地貌、剝蝕地貌、流水地貌、重力地貌和冰川地貌7個類型。中山,主要分布在州境西北部和東部;中低山及低山,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山原,主要分布在鳳凰縣臘爾山一落潮井、花垣縣吉衛、龍山縣八面山等地;丘陵,主要分布在瀘溪縣浦市一合水一帶;崗地,分布于溪谷平原和不同臺面的溶蝕平原附近;平原,分為溪谷平原和溶蝕平原,面積較大的有瀘溪縣浦市平原,龍山縣城郊平原,花垣縣團結至三角巖、龍潭至排吾,鳳凰縣黃合至阿拉一帶的平原。

  地貌分區 按地貌成因及動力作用性質可分為:湘西北褶皺侵蝕溶蝕山地貌區。位于沅麻盆地以西,包括龍山、永順、保靖、古丈、花垣全境,吉首、鳳凰大部。處于云貴高原北東側與鄂西山地南西端結合部,海拔200—1736米,溝谷狹窄深邃,坡度30~50度。出露巖層,以古生界至中生界碳酸鹽巖和碎屑巖為主,次為元古界淺變質巖。經武陵、燕山等多次構造運動,華夏系、新華夏系構造體系發育,呈現向北西突出的弧形地貌,歸屬于武陵、雪峰弧形構造范疇。該地貌區山高而多,氣候溫濕,降水量充足,侵蝕、溶蝕作用強烈,水土流失嚴重。沅麻丘陵谷地地貌亞區。屬于湘西斷褶侵蝕剝蝕山地貌地區范疇,位于武陵山與雪峰山之間的沅麻凹陷盆地之內,為沅水干流低山、丘陵谷地部分。此盆地為復式向斜谷地。南西段呈北北東向,自瀘溪縣境轉為北東向,形成向北西突出的弧形谷地。向斜兩翼開闊,傾角約10度。從邊緣到中央,可分為外圍山地帶、邊緣丘陵地帶、中央沅水谷地帶。此地貌區光、熱、水、土條件好,適宜發展農業生產。但山體破碎,溝谷密集,侵蝕、剝蝕作用強烈,易發生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三、山川河流

  山岳 由南西至北東走向的武陵山貫穿州境龍山、保靖、古丈、永順等縣,其支脈綿延全境,構成奇峰競秀,氣勢磅礴的武陵山系。境內主要支脈分為三支:北支為保靖白云山、龍山八面山,連接桑植八大公山、石門壺平山一線,逶迤于湘、川、鄂邊境;中支為永順大米界,緊連張家界市朝天觀、張家界;南支為鳳凰臘爾山、永順羊峰山并張家界天門山一線為主脈。三支余脈,均沒于洞庭湖平原。較高山峰有:大靈山,在龍山縣北部,略呈東北一西南走向,長38公里,主峰海拔1736米,為州境最高峰;洛塔界,在龍山縣中部,由兩列東北一西南走向的平行山組成,長35公里,寬5公里,最高峰海拔1409米;八面山,在龍山縣西南部,南北走向,長40公里,最寬處5公里,最高峰海拔1414米;羊峰山,在永順縣東部,東北一西南走向,面積33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438.9米,為該縣最高點;永龍界,在永順、龍山兩縣邊境,南北走向,長28公里,最高峰海拔1048.7米;白云山,在保靖縣西北部,東西走向,長7公里,寬4.5公里,最高峰海拔1320.5米,為該縣最高點;呂洞山,在保靖縣南部和吉首市西北邊境,東北一西南走向,面積35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227米;高望界,在古丈縣東北,東北一西南走向,長7公里,寬5公里,最高峰海拔1146.2米,為該縣最高點;蓮花山,在花垣縣西南部,東北一西南走向,面積24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197米,為該縣最高點;蓮臺山,在吉首市西部,最高峰海拔964.6米,為該市最高點;八公山,在鳳凰縣、瀘溪縣邊境,面積15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059米;臘爾山,在鳳凰、花垣縣邊境,東北一西南走向,為高山臺地貌。

  河流有大小溪流1000余條。干流長度大于5公里、流域面積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河444條,密度40平方公里/條。水系主要屬沅水水系。主要河流為沅江及其支流酉水、武水。

  沅江,發源于貴州省都勻縣云霧山雞冠嶺,于常德市德山人洞庭湖。干流從瀘溪縣浦市鎮入境,流經浦市鎮、白沙鎮、武溪鎮會武水,下流至大龍溪出境,過境里程45.5公里,州境流域面積1158平方公里。沅江航運較為便利,水資源豐富,在下游懷化市沅陵縣建有五強溪電站。

  酉水,是沅江的最大一級支流。北源發源于湖北省宣恩縣酉源山,往南迂回蜿蜒于鄂、湘、渝邊境;南源發源于貴州省松桃縣山羊溪。南、北二源在重慶市秀山縣石堤匯合后,由西向東橫貫州境龍山、保靖、古丈、永順縣,一路吸納洗車河、花垣河、泗溪河、猛洞河、施溶溪、白溪、古丈河等,至沅陵縣匯人沅江。酉水干流在州境長度為222.5公里,流域面積9098平方公里。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128萬千瓦,可開發量94萬千瓦。在干流上已修建的電站有懷化市沅陵縣的鳳灘電站和保靖縣的碗米坡電站。

  武水,是沅江的一級支流。發源于花垣縣老人山、火焰洞一帶。至大龍洞后流入吉首,稱峒河,會萬溶江,至河溪會沱江,始稱武水,在瀘溪縣武溪匯人沅江。武水干流長141公里,流域面積3676平方公里。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21萬千瓦,可開發量8.9萬千瓦。

  另有永順縣的杉木河等屬澧水水系;鳳凰縣的蘇馬河、瀘溪縣的踏虎溪等屬辰水一綿江水系。

  有較大溶洞900余個,暗河187條,地下水總量31.5億立方米,占總水資源量的23.7 010。

  州境水資源豐富,核算總水量為132.8億立方米,占湖南省總水量7 010左右。水力資源總蘊藏量179萬千瓦,其中可開發量137.2萬千瓦。水質較好,pH值適中,中等礦化度,離子總數不高。

  四、土地土壤

  全州國土總面積1. 5462萬平方公里,占湖南省總面積的7010。其中山地面積占全州總面積81. 5%,丘陵占10. 3%,崗地占2.5%,平原占4.1%,水面占1.6%。海拔300米以下土地占總面積的8.9%,300~500米占27.9%,500~ 800米占41.7%,800米以上占21.5%。2005年底耕地面積為132.42千公頃,森林面積為653.2千公頃,森林覆蓋率61.5%。

  根據1978-1985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州境(含大庸、桑植縣,下同)土壤母巖有7種,主要為石灰巖,1072千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50. 2%;次為板頁巖、紫色砂頁巖、砂巖;另有
少量面積的河流沖積物、第四紀紅土、花崗巖。

  土壤分為水稻土、潮土、紅壤、黃壤、黃棕壤、石灰土、紫色土等7個土類,21個亞類,88個土屬,261個土種。水稻土亞類呈階梯式分布,從山坡到谷地,依次為淹育型水稻土一潴育型水稻土一潛育型水稻土一沼澤型水稻土。旱土和山地土壤,隨海拔高度而變化,海拔500米以下為黃紅壤,500~1000米為黃壤,1000米以上為山地黃棕壤。耕地耕作層大于15厘米的稻田和旱土分別占其總面積的67.4%和68.3 010,有利于作物生長。山地土層厚度大于40厘米的占78. 20/0,有利于木、果、藥和牧草的生長。

  稻田、旱土、山地土壤中質地好的壤土分別占其總面積的60.84%、60.43%和56.91%;質地較好的沙壤土和黏壤土分別占37. 96%、34. 87%和38. 280/0。土壤酸堿度(pH值)以酸性為主,分別占其總面積的54.57%、47.74%和71.94%,中性土壤分別占27.01%、36.76%和22.09%,酸性土和中性土都有利于植物的生長。土壤有機質稻田以含量2%~2.99%的中肥田居多,占44.41%;旱土、山地土壤以含量小于2%的瘦土為多,分別占45.47%和40.46%。土壤全氮稻田基本上為豐和中等,含量缺乏的極少;旱土、山地土壤全氮含量缺乏,分別占1/5和近1/3。土壤速效磷(五氧化二磷)缺乏,速效鉀(氧化鉀)適中。

  五、氣候特征

  湘西自治州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夏半年受夏季風控制,降水充沛,氣候溫暖濕潤;冬半年受冬季風控制,降水較少,氣候寒冷干燥。既水熱同季,暖濕多雨,又冬暖夏涼,四季分明,降水總量適中。光熱水基本同季,前期配合尚好,后期常有失調,類型多樣,主體氣候明顯。

  氣溫受區域性影響。根據資料統計,1961-1990年海拔500米以下農耕區年均氣溫15.8—16.9℃;其他區域東高西低,南高北低。1996-2000年,年平均氣溫在16.2—17.O℃之間。2004年平均氣溫為16.5~17.5℃,較常年偏高0-5~0.8℃。極端最低氣溫-4.7℃,極端最高氣溫37.8℃。最冷月為1月,平均氣溫4.4℃以上;最熱月為7月,平均氣溫27.3℃左右。

  年平均太陽輻射能為3724~4091兆焦耳/米,日照時數呈正常偏少趨勢,并且南多北少,東多西少。1961-1990年統計平均在1219—1406小時,1996-2000年在919.7~1405.2小時,2004年在983~1395小時。瀘溪最多,多年平均日照時數1406小時;龍山最少,平均1219小時。無霜期顯長,在250~294天之間,主要農耕區無霜期在271~ 294天之間。

  平均降水1290—1600毫米,主要集中在春夏雨季。

  風向受大氣環流影響,冬季多偏北風,夏季多東南風,有時受印度洋暖流影響,出現西南風。年平均風速0.9~1.8米/秒,最大風速10米/秒,出現在龍山、古丈、鳳凰。海拔越高風速越大。

  全境氣候類型多樣,主體特征明顯,在垂直方向上,隨海拔的上升而氣溫遞減,雨量遞增,每上升100米年平均氣溫遞減0.55~0.6℃,雨量遞增30~50毫米,日照減少,無霜期縮短5天,喜溫作物生長期縮短6.5天。在水平方向上,南向坡或開闊地形光照強,氣溫高,空氣干燥,而北向坡或峽谷山澗則反之。

第二章      礦產資源
全州發現礦苗50多種,探明或基本探明的有34種。已探明的汞金屬遠景儲量居全省第一位,全國第四位。錳礦石工業儲量2969.81萬噸,居全省首位,全國第二位。花垣礦區屬特大型礦床,工業儲量2262萬噸,平均品位19.7%,系我國南方最大的錳礦床,有“東方錳都”之稱。鋁土礦工業儲量為全省之冠,占全省儲量的72.8%。鋅礦儲量1100萬噸。非金屬礦有磷、陶土礦等,其中磷礦儲量達1億噸。
礦產總體概況
      湘西州境已發現礦產地485處.其中黑色金屬礦產41處、有色金屬礦產160處、貴金屬礦產10處、能源礦產68處、非金屬礦產199處、地熱礦泉水6處.在485處礦產地中,大型礦床12處、中型礦床26處、小型礦床73處、礦點374處。
  湘西州境的礦產種類、分布、成礦地質條件和控礦因素等已基本查明.發現礦產有:煤、石煤、碳瀝青、鐵、錳、釩、銅、鉛、鋅、鋁、鎢、鉬、汞、銻、金、銀、鎘、銦、鍺、硒、鈾、金剛石、螢石、白云巖(含冶金、化學、建筑等用白云巖)、硅石、耐火粘土、熔劑石灰巖、硫鐵礦、化工灰巖、磷、重晶石、含鉀頁巖、高嶺土、陶瓷粘土、磚瓦粘土、鐵釩土、水泥灰巖、水泥配料(含粘土、頁巖、砂巖)、石膏、滑石、黑滑石粘土、石英砂巖、型砂、建材裝飾用大理石、鑄石用輝綠巖、膨潤土、海泡石、紫砂陶土、方解石、紅土礦、菊花石、地熱、礦泉水等50余種.已探明的礦產35種.探明儲量在湖南省有一定分量的有汞、鉛鋅、鋁、鋅、錳、釩、磷、紫砂、陶土礦、含鉀頁巖10種.其中錳、汞、鋁、紫砂陶土礦居全省首位.錳的探明工業儲量居全國第二,汞遠景儲量居全國第四位.磷保有工業儲量排全省第三位。
 
黑色金屬礦
    湘西州黑色金屬礦產主要有鐵、錳、釩三種,其中探明錳礦儲量居全省第一位.
(一)鐵礦 
   1995年底,探明鐵礦儲量1,112.2萬噸.經詳查的礦區1處.踏勘礦點7處,均為小型礦床或礦點.主要分布于永順,次為古丈、花垣、龍山、保靖等地.永順縣桃子溪鐵礦,位于永順縣城北東38公里.產于二迭系下統棲霞組與泥盆系中統云臺觀組頂部假整合接觸面上,礦層僅一層,呈大透鏡體狀.礦層厚度O.45~5.53米,平均1.67米,以赤鐵礦為主.下部礦石致密狀結構赤鐵礦占90%,中上部為豆狀角礫狀結構赤鐵礦,僅占30~50 %,綠泥石可達15~16%.全礦平均品位:含全鐵36.13%,二氧化硅22.76%,磷0.118 %,硫0.0734%.屬非自熔性、酸性、低硫磷中品位赤鐵礦石.探明儲量C級233.5萬噸(其中富礦126萬噸),D級878.7萬噸(其中富礦 228.5萬噸),C+D級1,112.2萬噸(其中富礦354.5萬噸).富礦比例占31.87%,屬中型礦床。
(二)錳礦 
    已探明錳礦儲量(B+C+D級)3,106.57萬噸,遠景儲量575.5萬噸,多分布于花垣、古丈,鳳凰、龍山、永順、保靖有零星分布.通過勘查的ll處,其中大型礦床1處,小型礦床l處,礦點9處,均為沉積型碳酸錳礦。
(三)釩礦 
    共勘查礦床(點)20個以上.其中初查一詳查評價的礦區(點)9個。除龍山外,七縣市釩礦均有分布,以鳳凰、古丈和花垣蘊藏量較豐富.釩礦層位于下寒武統牛蹄塘組底部和震旦系上統燈影組頂部的黑色薄層碳質頁巖夾硅質巖中.花垣民樂釩礦分上下兩個礦層,下礦層較好,下礦層厚度 0.75~3.02米,五氧化二釩含量0.645~1.2%;上礦層厚度0.88~4.92米,五氧化二釩含量0.645~1.061%.上下兩層間夾石厚度0.73~3.53米,夾石含五氧化二釩,0.23~0.5%。各地釩礦品位多在0.8~O.9%之間,局部礦點采樣化驗,其品位高達 1.9~2.49%。
 
有色金屬及貴金屬礦
    有色金屬礦產已發現和探明的有銅、鉛鋅、鋁、鉬、汞、銻、鎢及含鎂白云巖等9種。其中汞、鉛鋅、鋁礦床規模居全省之冠。貴金屬礦產有砂金和伴生銀礦。
(一) 銅  礦
    銅礦主要分布于古丈、瀘溪,其次為永順、龍山.已知銅礦床(點)14處,其中小型礦床3處、礦點11處。探明儲量C+D級6,608.2噸,E級614.9噸.銅礦類型有熱液脈狀型和含銅砂巖型。
(二) 鉛鋅礦
    鉛鋅礦分布十分廣泛,主要在花垣縣,其次是鳳凰、龍山、永順,再次是保靖、瀘溪、吉首。大小礦床(點)90個,其中大型礦床4個,中型礦床1個,小型礦床 10個,礦點(礦化點)80個.已探明鉛加鋅金屬量B十C+D級274萬噸.其中B+C級13.8萬噸,總遠景儲量為584萬噸.主要儲量集中在花垣縣,占全部蘊藏量的90%,而97%的工業儲量又集中在花垣漁塘礦田,該礦田是特大的沉積一熱液再造型的鉛鋅礦床。
   
(三) 鋁土礦 
    湘西州鋁土礦,主要分布于瀘溪李家田,其次在浦市。探明儲量B級135.6萬噸,C級216.1萬噸,遠景儲量1,060萬噸。李家田鋁土礦位于瀘溪縣城西南22公里處。1958~1960年由湖南冶金二三九隊勘查,1974年5月~1975年3月由冶金二四五隊進行補充勘探,并提交《瀘溪縣李家田鋁土礦淺部補充勘探報告》。該礦屬中型礦床,其儲量位居湖南省之首。
(四)含鎂白云巖 
     含鎂白云巖礦豐富,主要分布于保靖、花垣、鳳凰、古丈、瀘溪和龍山、永順等縣,已勘查的產地12處.小型礦床3處,礦點9處,已探明儲量B+C級430萬噸,D級117萬噸,預測遠景儲量過百億噸。礦層主要產于寒武系中上統.白云巖為灰白色中一厚層狀中粗粒結晶.礦層厚度 4.5~52.55米,最大厚度上百米.礦石含氧化鎂18.69~21.59%;氧化鈣27~31%;二氧化硅1~2%,最高7.69%;氧化鉀、氧化鈉小于1%;燒失量42.46%。
(五) 鎢礦 

   鎢礦只在吉首已略鄉夯坨見一處礦化點。礦化位于陡山沱組灰白色薄層白巖中,圍巖蝕變有強烈的硅化,另有黃鐵礦化和重晶石化。礦物有白鎢礦、方鉛礦、閃鋅礦、黃鐵礦、黃銅礦。脈石礦物有石英、方解石。白鎢礦呈星點狀、浸染狀及網脈狀分布,品位含三氧化鎢0.01%.屬中低溫熱液型礦床類型。1964年湖南省地質局區域測量隊1:20萬填圖時發現,后經工作,無工業意義。
(六) 鉬礦

   湘西州內發現鉬礦點3處,一是花垣漁塘礦田的蜂塘一谷哨;二是花垣團結角弄一帶;三是鳳凰縣迎鳳觀一江家坪鉬礦點.花垣縣蜂塘一谷哨鉬礦,由湖南省四0五隊做普查工作,為彩鉬鉛礦類型.探明鉬遠景儲量為5,853噸,其中基巖型4,159噸,砂礦型1,694噸。
(七)汞  礦   

   湘西州已知汞礦產地40處.其中探明大型礦床2處,中型礦床2處,小型礦床13處.主要分布于鳳凰縣,其次有保靖、龍山等縣市.總遠景儲量10,305噸.居全省第一位。
    1994年列入湖南省汞礦儲量平衡表的探明表內金屬量C級50噸,C+D級5,040噸.表外91噸.保有儲量C+D級4,149噸.1965~1995年來開采消耗地質儲量約900噸。
  
(八)銻  礦
    銻礦發現于鳳凰縣新場鄉與茨巖鄉接界處的千功牛及兩林鄉的吾都.千功牛銻礦產于寒武系中統敖溪組第二段第二層細晶白云巖中,銻礦化部位嚴格受硅化角礫化帶控制,順層分布,面積1~2平方公里。礦化延長200~300米,礦體在礦化帶呈團塊狀和細脈狀,變化較大,礦體厚2~3米,礦石平均品位含銻 O.43%,礦石礦物主要有輝銻礦、辰砂和黃鐵礦。屬層控型銻汞礦床.湖南省四O五隊普查,預查遠景儲量1.023噸。
   
(九)貴金屬礦
       1993年5月,湘西州礦產資源管理局為開發沅江流域瀘溪段金剛石及砂金礦資源,作了開發利用可行性論證報告,估算沅江流域瀘溪段河床及兩岸古河床蘊藏砂金遠景儲量1,457.4公斤(包括浦市地區)。
    脈金礦化點在古丈、鳳凰、永順等縣均有分布。礦化層位于板溪群之板巖,呈含金石英小脈型出現.圍巖蝕變有硅化、綠泥石化、絹云母化、古丈縣巖排溪一小里溪,共有8條小脈,斷續延長200~600米,脈厚0.4~O.8米,最厚達2~3米,有金、銅、鉛、黃鐵故、石英、含礦品位低,不具工業意義。
    伴生金銀礦分布亦較普遍.保靖排香震旦系上統陡山沱組底部黃鐵礦層中含金品位O.1~0、32克/噸;龍山縣江家埡鉛鋅礦中,方鉛礦含銀110~1110克/噸,閃鋅礦含銀77.78克/噸;保靖水銀廠汞銀礦中含銀品位較高,湖南四0五隊正在進一步作勘查評價。
 
稀散元素礦
    稀散元素礦產有鎘、鍺、鎵、銦、錸、硒、碲等,均不構成獨立礦床。
    湘西州伴生稀散元素礦產主要賦存于鋅礦、汞礦和寒武系下統牛蹄塘組底部的黑色頁巖中。鋅礦中伴生的鎘金屬儲量遠景達6萬噸以上,相當于20個大型鎘礦床的儲量;汞礦中伴生有鋅、鎘、鍺、硒、鎵、銦等元素;黑色頁巖中含硒、碲、鎵、銦、鍺等稀有分散元素礦,估算伴生鎘儲量0.95萬噸.上述除鎘在銅鋅礦術勘查過程中作了儲量計算外,其它元素含量低或不集中而未作儲量估算。   
 
 
冶金輔助原料礦
    冶金輔助原料礦產主要有螢石礦、耐火粘土礦、白云巖礦、硅石礦、石灰巖礦、型砂和鐵礬土礦等,蘊藏量豐富,地質勘查程度較低。
(一)螢石礦 

    螢石礦主要分布于瀘溪縣,礦化帶南起踏虎鄉寶泥田后山,經興隆場鎮彭總管、燕子巖、杜家山、北止永興場鄉坪木沱,斷續出露長5公里.含礦層位為寒武系下統清虛洞組頂部.螢石礦脈充填于層間破碎帶中,礦體呈脈狀、透鏡狀,偶見分支,長15~200米,厚0.5~4米,平均厚度1.35米,含氟化鈣48%,伴生有方鉛礦、閃鋅礦、黃銅礦等礦化。有害雜質較多,礦石質量欠佳.探明儲量2.5萬噸,屬低溫熱液型小型礦床。

(二)白云巖礦 

    白云巖礦在湘西州內分布廣泛。尤以保靖、花垣、古丈、鳳凰、瀘溪等縣礦豐質量好.已勘查礦區有3個,即古丈縣河西白云巖礦、保靖縣龍溪鄉麻無洞白云巖和瀘溪縣洗溪磷礦區白云巖礦,初步探明工業儲量C級429.4萬噸,D級117萬噸。估算D級儲量6、7億噸,預測遠景儲量141.75億噸。優質白卻巖層位主要是寒武系中上統的灰白色一淺灰色中至厚層中粗粒結晶白云巖,即婁山關群的白云巖,厚度幾十米一百米,層位穩定,含氧化鎂 18~21.4%。據分析結果表明,含氧化鎂20%以上的白云巖,含二氧化硅均小于2%,完全符合冶金工業部1982年頒布的YB2415—81號白云巖質量標準,達到了作耐火材料及冶煉用一級品的質量要求。并可作為提煉金屬鎂、制鈣鎂磷肥、玻璃等用白云巖。

(三)硅石礦 

    湘西州硅石主要是石英砂巖,產出層位有泥盆系中統云臺觀組石英砂巖、震旦系下統南沱組砂巖和板溪群砂巖.以泥盆系石英砂巖質量最佳.以往對硅石地質勘查工作程度甚低,未有一個正式勘探礦區.據踏勘結果,保靖卡棚、永順桃子溪、龍山興隆、桶車,鳳凰木江坪等地都有蘊藏豐富且質量較好的硅石礦.預測遠景儲量數億噸以上.泥盆系云臺觀組頂部石項砂巖為淺灰至灰白色,厚層狀,厚度大于10米,含二氧化硅96.8~97.82%;三氧化二鋁 0.48~O.74%,三氧化二鐵0.98~1.17%,耐火度1,650~1,670 C,稍洗后,二氧化硅含量為98%以上,符合耐火制品用Ⅱ級品及熔劑用白云巖的質量要求,并可作鐵合金及工業硅之用的要求。
(四)石灰巖礦

    石灰巖遍布各縣市,蘊藏量極為豐富.已有勘查礦產地10處,其中中型礦床3個,小型礦床7個,尚有90%的未經地質勘查.石灰巖礦層位有寒武系下統清虛洞組、上統比條組,奧陶系下統南津關組、分鄉組及紅花園組,二迭系下統棲霞組、茅口組等.以下奧陶統、下寒武統和下二迭統石灰巖質量較好.其中龍山白羊、洛塔、三元、猛必的茅口灰巖,保靖梅花、花垣小排吾、窩勺、排碧、哨蓬山的下寒武統石灰巖,古丈河西、鳳凰兩林、禾庫的下奧陶統灰巖,一般含氧化鈣為 50~53%,最高達55.90 9%,含二氧化硅0.1~2%,氧化鎂小于2%,三氧化二鋁加三氧化二鐵小于1%,硫、磷含量都極低,均符合熔劑灰巖和化肥用灰巖、硅酸鹽水泥用灰巖的一般工業要求,部分灰巖各項指標達到電石灰巖和白水泥原料的工業指標.礦層厚度一般40~100米,最厚達168米。已探明工業儲量B+C及幾5.69.8 萬噸。遠景儲量D級2,348.6萬噸。預測總遠景儲量10億噸以上,均為沉積型礦床。

(五)型砂礦 

    湘西州已知的型砂礦,產于上寒武統追屯組灰巖與白云巖相的相變帶中,分布于鳳凰禾庫一花垣排碧一永順王村、松柏、羊峰一帶,以永順松柏型砂質量最優。經湖南省四○五隊詳查,分上、中、下三層,平均砂層厚度2l米,礦床平均品位含二氧化硅81.67~97.43%,三氧化二鋁6.81%,三氧化二鐵2.1%氧化鈣、氧化鎂、二氧化鈦等含量極低。耐火度大于1,730~l,750 C,砂粒顆粒均勻,粒度:標準篩50/100和40/70中粒砂,角形系數1.2,酸耗值0.77,形狀為園形一橢園形,質量符合工業要求,通過物理選礦后,可用作鑄鋼樹脂砂,是少見的優質型砂。探明儲量C級205萬噸,D級50萬噸。屬中型礦床。
 
化工原料礦
(一)磷礦 

    湘西州磷礦是繼汞、錳、鉛鋅礦后的第四個重要礦產.已經勘查的礦區(段)共13個.其中探明規模屬大型礦床的3個.中型礦床8個,小型礦床 2個.普查以上的磷礦資源總量為3.76億噸.其中累計探明表內儲量A—D級1.1673億噸,表外儲量2.5927億噸.表內工業儲量A—C級 5,103萬噸.至1995年底,保有表內工業儲量A—C級4,864.7萬噸,預測湘西州磷礦資源總量約5億噸.
(二)黃鐵礦
    黃鐵礦已知產地12處.其中小型礦床5處,礦點7處.主要分布于瀘溪、古丈和鳳凰。已控制總遠景儲量602萬噸(包括伴生黃鐵礦).其中探明儲量c級49.3萬噸,D級397萬噸。
    湘西州黃鐵礦主要有沉積和熱液兩種類型.沉積型黃鐵礦產于陡山沱組下部有及磷礦層底部和下二迭統含煤段底部.層位較穩定,厚度O.17~1.9米,品位含硫13.56~20%,最高達27.43%,以與磷礦伴生的黃鐵礦為主,其蘊藏量占湘西州黃鐵礦總儲量的99%;熱液脈狀型黃鐵礦產于震旦系南沱冰磧巖頂部和中寒武統花橋組的斷裂構造破碎帶或層間滑動面中,礦石呈致密塊狀及細脈浸染狀,礦體呈脈狀、透鏡狀、餅狀或不規則狀.礦脈厚度O.5~2.86米,品位含硫14.45~41.52%。該類型礦床規模小,厚度、品位變化大。

(三)含鉀頁巖礦

    湘西州含鉀頁巖屬硅酸鹽鉀礦物的非水溶性含鉀巖石.可用于制鉀肥及鈣鎂磷鉀肥、鈣鎂鉀肥等復合肥料.但因巖石中含鉀量偏低,并需要將硅酸鉀轉變為水溶性的鉀肥,生產成本高,難于推廣使用.主要分布于吉首雙塘、社塘坡及鳳凰茶田、林峰、臘爾山、山江等地.已經地質隊勘查的礦產地8處,其中遠景儲量達大型的有2處,中型2處,小型2處.含礦層主要賦存于中寒武統敖溪組和下寒武統清虛洞組中,敖溪組中礦層多有上、下兩層,厚度一般 10~20米,最大達50米.氧化鉀含量7~8.8%.清虛洞組氧化鉀含量7.4l~7.76%.已經普查的社塘坡、雙塘兩礦區屬大型沉積礦床.湘西州內預測儲量大于20億噸。
(四)重晶石礦 

   湘西州已知重晶石產地有古丈盤草、鬼溪,永順松柏場,吉首市寨陽、社塘坡、青崗、楊孟,鳳凰桐木洞、茶坪、清水哨、竿子坪、米良鄉等.礦點頗多,地質工作程度低.據踏勘檢查,一般硫酸鋇含量40~95%.厚度0.3~2.0米,礦體賦存層位不定,多受斷裂裂隙控制.圍巖一般為灰巖或云質灰巖.礦體呈脈狀、不規則狀及團塊狀產出.鳳凰縣內預測儲量40萬噸,古丈盤草一帶預測量10萬噸。
 

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屬礦
(一)石膏礦 

    龍山縣石膏鄉石膏礦是湘西州唯一的石膏礦床.遠景儲量為282.45萬噸.石膏礦賦存于白堊系砂質頁巖中,斷續分布,長9,000米,寬4,000米,含礦五層,沿巖層面分布和沿裂隙呈脈狀、網脈狀分布,含礦單層最厚4.3米,膏脈厚0.01~0.14米,有分支復合現象。有硬石膏和石膏.第一層礦為封閉湖在干燥炎熱氣候條件下形成的原生石膏;第二至五層為次生、裂隙成礦。

(二) 滑石礦 

    已發現的有花垣縣雅橋鄉滑石礦和保靖縣卡棚黑滑石粘土礦。雅橋滑石礦.滑石礦沿北東向斷裂產出,其圍巖為婁山關群下部白云巖。礦體呈雞窩狀與圍巖呈過渡關系,界線不清.礦化帶長數百米,寬幾十米。滑石呈白色、肉紅色或灰綠色等,致密塊狀或角礫狀構造,其間夾有石英團塊及未蝕變的白云巖包裹體.滑石含二氧化硅62.35%,氧化鎂31.21%及鈣、鐵、鋁等少量雜質,質量較好。
 

(三) 水泥原料
    (石灰巖、粘土巖)  湘西州水泥原料十分豐富,8縣市均有分布.尤其是花垣、古丈、保靖、吉首、龍山等縣市更多且質量好。各縣市水泥廠所用粘土質原料就地可以解決,硅質原料、鐵質原料等湘西州內均可配套。

(四) 玻璃原料 (石英砂巖、石英砂) 

   玻璃原料硅石,主要賦存層位為泥盆系云臺觀組上部,為白色厚層石英砂巖,風化后成石英砂。分布于保靖卡棚、龍山石膏山一帶和永順桃子溪等地.原礦厚度幾米~幾十米,含二氧化硅96.8~97.82%,三氧化二鋁0.48~0.74%,三氧化二鐵0.98~1.17%,二氧化鈦 o.05%,除三氧化二鐵含量較高,需降鐵處理外,其它含量符合一般玻璃用硅原料Ⅲ級工業要求,稍洗選后可達Ⅱ級質量要求。已初步探明遠景儲量641萬噸。
(五) 陶瓷原料 (紫砂陶土、高嶺土)

    陶瓷原料用礦,湘西州內已知有龍山白羊紫砂陶土礦、保靖卡棚黑滑石粘土和高嶺土礦,以及花垣竹篙灘、石牛溪至茶洞斷裂帶的紫砂陶土和吉首市青山灣肖家坪紫砂阿土礦。白羊紫砂陶土礦和卡棚黑滑石粘土礦經湖南省四O五隊詳查。其余礦點只經普查,估算儲量花垣一帶137萬噸,吉首市肖家坪110萬噸。
   

(六)大理石、花崗石礦

    湘西州商品大理石礦各縣市均有分布,種類繁多。產出層位有板溪群、寒武系、奧陶系、志留系和二迭系.其巖石類型主要有各種生物灰巖、藻灰巖、黑色粉晶灰巖、白云巖和石英砂巖;花崗石礦有輝綠巖.共探明儲量C級956萬立方米,C+D級1,689.53萬立方米.預測遠景儲量大于 1億立方米。各縣市勘查大理石礦時,初擬產品定名有永順縣的紅松皮、綠松皮(紅綠彩帶石)、永順紅、龜背石(均已成商品);瀘溪縣的武陵墨玉、桃花玉、艾葉青;鳳凰縣的姜斑墨玉、藻云墨、木紋綠、層紋石、山水畫、生物斑花石、彩云石等。
  

(七) 耐酸耐堿材料

    湘西州內的耐酸石材有石英砂巖和輝綠巖,蘊藏量很大.二氧化硅含量高,其耐酸率、吸水率、膨脹系數等未有測試資料;耐堿石材石灰巖、白云巖儲量巨大,其氧化鈣和氧化鎂含量高,將其做地面和各種研磨用槽較為普遍.但對此項研究的地質工作程度甚低。
  

(八) 其它非金屬礦產

   有冰洲石、海泡石、膨潤土、紅土礦、菊花石等.冰洲石分布于花垣縣吉衛、龍山縣召市、瀘溪縣浦市、解放巖一帶的石灰巖地區;海泡石見于瀘溪縣巖頭河、龍山縣白羊的下二迭統上部層位,海泡石含量較低;膨潤土在龍山縣白羊礦區有所發現,未作詳查地質工作;紅土礦僅見于永順縣石堤西,礦體厚度變化大,厚 0.1~0.5米,主要礦物為赤鐵礦,含三氧化二鐵79.79%,伴生砷0.1%,鉛0.05%,含礦帶斷續出露長500米,為當地群眾采挖作染料;菊花石產于瀘溪縣高山坪、巖頭河和白沙一帶以及龍山白羊礦區,產出層位為下二迭統棲霞灰巖頂部泥晶灰巖,基本沿層分布,有單生和簇生.菊花石由白色花瓣(方解石)Ⅲ成,狀似菊花,花瓣稀疏粗大,未見花芯,大小不一,最大花朵直徑20~30厘米。
 

特種非金屬礦
(一) 金剛石礦

     湘西州內金剛石為砂礦.主要分布于沅水流域瀘溪縣地段及鳳凰的勾良一黑巖灣、黃合、臘爾山等地。沅水流經瀘溪縣地段,總長48公里,有九道大灣,古河床開闊,兩岸階地及河漫灘發育,其階地、沖積層及現代河砂中普遍含有金剛石砂礦和砂金礦.金剛石質量是全國最好的寶石級金剛石.段內礦區(點)近 10個.金剛石為四方八面體,少數為五角十二面體,一般大于0.5克拉,最大達27克拉.以無色透明為主,偶見蘭、綠等色.產品品級以Ⅱ型寶石級為主,次為工業級.1993年湘西州地礦局在《沅江流域瀘溪段金剛石及砂金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可行性論證報告》中,估算金剛石遠景儲量為20萬克拉,金 1,457.4公斤,鳳凰縣地質隊于1985年以前在勾良一黑巖灣找到金剛石30余顆,最重一顆21毫克,最輕一毫克,平均7.59毫克.金剛石賦存于四紀冰川沉積相的砂質粘土層吉.湖南省413隊在鳳凰縣黃合、臘爾山細谷及瀘溪縣城東南沅水河床和各階地發現金剛石砂礦并在鳳凰縣臘爾山發現金剛石的伴生礦物一鎂鋁榴石.但至1995年止,湘西州內尚未發現原生金剛石礦.由于五強溪修建發電站,其上游瀘溪段兩巖階地的金剛石和砂金礦,大部分被淹沒,已難開采。

(二) 水晶礦 
水晶在湘西州內有所發現.瀘溪仲溪、小章、鳳凰縣茶田一帶的寒武系白云巖的石英晶洞中及第四系殘坡積層中,可見到石英晶體,但透明度低,裂隙發育,含有雜質和包裹體等,均未達到工業指標要求.無工業意義。
 

能 源 礦
一、煤    礦
  至1995年底,湘西州有煤礦區5處,井田11處.其中國營煤礦礦區5處,井田8處,累計探明儲量A+B級361.8萬噸,A+B+C級 1,679.1萬噸、D級662.1萬噸,A十B+C+D級2,359.2萬噸.保有工業儲量1,348.8萬噸,遠景662.1萬噸;鄉鎮煤礦井田3 處,所占探明儲量A+B級74.6萬噸,A+B十C級450.1萬噸,D級262.3萬噸,合計A+B+C+D級712.4萬噸,保有儲量A+B+c級 375.5萬噸,D級262.3萬噸,合計A+B+C+D級637.8萬噸。五個礦區累計探明能利用(表內)儲量A--D級3,071.6萬噸,尚難利用 (表外)儲量36.4萬噸。至1995年底,湘西州保有煤炭總儲量2,648.7萬噸。其中工業儲量A—C級1,724。3萬噸,遠景924.4萬噸。
  湘西州境內主要有兩次沉積成煤期。即早二迭世的柄霞期和晚二迭世的吳家坪期。
  棲霞期黔陽煤層,位于含煤段的中上部,含煤1~3層,可采1~2層。自上而下,上層不可采,中層(10號煤層)為勘探和開采的主要對象,煤層一般可采地段平均煤厚O、48米,局部可達1~3米,屬不穩定一較穩定型,各礦區煤燈質大體相同,發熱量5,0006.00大卡/公斤。可作配焦和動力用煤。煤巖組分以亮煤為主,暗煤次之,屬半亮煤型。煤質牌號為肥煤及焦煤。主要礦區有洛塔、卡棚和龍家寨。
  吳家坪期辰溪段煤層,位于該組的下部,含煤一層,可采地段平均厚0.47米,局部厚1~2米,厚度變化大。煤層呈似層狀、大小不等的透鏡體。屬不穩定型煤層。煤巖類型為暗亮煤類型。屬中灰、高硫、肥煤一焦肥煤。發熱量6,000~6,500大卡/公斤。主要分布在龍山猛必、老屋基、王家朋、紅巖塔洛、全家寨、苗幾寨、永順龍家寨、毛壩一乾坤等地。

二、“碳瀝青”礦
  碳瀝青礦主要產于寒武系地層炭質頁巖和碳酸鹽巖中。受斷裂構造帶控制,基本上呈北東方向,分布于大庸(張家界)一花垣大斷裂帶南東側的鳳凰、吉首、古丈等縣。已發現礦點有鳳凰水田、大田,吉首大塘坡、社塘坡,古丈縣河蓬和永順縣大硐溪等地。礦脈一般賦存于張性斷裂中,斷裂走向北西北或向北東向,傾角大于75度,斷距O~15米,礦脈厚度0.1~2.2米,一般0.3~0、6米,延長300~1700米,最長1.00米。礦脈與圍巖接觸界線清楚:發熱量達6.20~8.20大卡/公斤,以煤炭標準衡量屬低灰、低硫、高熱值燃料。碳瀝青礦生成與圍巖有成生聯系。礦床規模一般較小,數萬噸至數十萬噸。
三、石    煤
  石煤在湘西州廣泛分布,主要產地有鳳凰等縣。層位以下寒武統牛蹄塘組底部的石煤質量最佳,其次為上震旦統陡山沱組及上二迭統大隆組的石煤。
  石煤層總厚度10~20米,平均12.9米。石煤含水份0.94%,灰份85.11%,揮發份4、10%,二氧化硫6、72%。發熱量一般為 900~11.00大卡/公斤,最高2.17大卡/公斤。地表20~50米均被氧化,鐵質污染較甚,巖性疏松破碎,局部炭質流失,呈灰白色。由石煤的化學分析,其成分、熔點測定表明,屬中等變質程度無煙煤階段劣質腐泥煤。估算湘西州石煤資源總量為31、7527億噸。伴生五氧化二釩9.47萬噸,鎘 0.9506萬噸。可在利用石煤時綜合回收。
四、鈾    礦
  過部分放射性檢查,在古丈縣曹家坪和巖頭寨、瀘溪縣高山坪、花垣縣民樂大貓等地均有發現,含鈾地層為下寒武統牛蹄塘組。含鈾層主要由碳硅質、鈣泥質組成的各種頁巖,屬鈣鈾礦或鈣硅鈾礦。已知古丈縣曹家坪鈾礦點較好,曾為某地質勘探隊普查,探明一定的鈾礦儲量,尚未開采利用。
 
地熱和礦泉水
  湘西州內發現的地熱、礦泉水有永順縣不二門地熱(礦泉水)、龍山縣洗洛礦泉水、古丈縣盤草礦泉水、吉首市獅子山礦泉水、瀘溪縣干溪礦泉水等。已開發利用的有永順不二門地熱礦泉水。
  永順縣不二門地熱礦泉水。1986~1987年,由湖南省四○五隊進行勘察;1987年12月提交了《湖南省永順縣不二門飲用天然礦泉水勘察報告》。 1988年5月由地質礦產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司主持,在永順縣召開了不二門飲用天然礦泉水評審鑒定會。并獲得鑒定證書,編號:地水發[1988]125 號。不二門地熱礦泉水位于不二門風景區,出露于涼水井一萬坪向斜的仰起端,猛洞河的河漫灘上,熱水涌出處地層為下奧陶統紅花園組灰巖。泉水高出平水期河水位0.6米,平水期河水位標高230米。礦泉水無色、無味、無臭、透明,水溫39.8′C~41 C,泉水中大量氣泡冒出,無懸浮物及沉淀物,根據水質分析和長期觀測資料,地熱礦泉水的偏硅酸含量(33.8~40.5毫克/升)和鍶含量 (3.1l~3.90毫克/升)已達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飲用天然礦泉水標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一步一礦處處是礦的南非系列---礦產資源概況
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規范總則
做白銀及貴金屬,這N大知識必須爛熟于心
花崗巖的資源儲量狀況介紹
冶金、化工石灰巖及白云巖、水泥原料礦產地質勘查規范2002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行政區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冀州市| 柳河县| 长宁区| 金门县| 泽普县| 托里县| 都昌县| 油尖旺区| 汝阳县| 灵山县| 安国市| 枣阳市| 阿克陶县| 西安市| 武鸣县| 博乐市| 宁都县| 定远县| 河源市| 清涧县| 兴隆县| 永安市| 宜州市| 隆子县| 崇礼县| 永登县| 景宁| 土默特左旗| 饶阳县| 哈密市| 宜兰县| 手游| 龙井市| 金门县| 铁岭县| 鄂尔多斯市| 金寨县| 鹤岗市| 江达县| 万山特区| 加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