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質疑阿波羅登月真實性的熱潮又莫名其妙地起來了,很多人指著阿波羅登月艙外服的鞋底,說和阿姆斯特朗留在月面上的腳印紋理不一樣,卻忽視了旁邊還有一雙鞋套,真是拉低了觀眾的智商,貽笑大方。要想質疑阿波羅登月的真實性,首先得具備基本的知識,然后才能從中挑出真正的疑點,比如在阿波羅11號之前,全球從未實現過探測器從月面返回地球,美國怎么突然就敢用人命去試這第一次,而且竟然還成功了?
有人說這個鞋底和阿姆斯特朗的腳印對不上,你不看看旁邊的鞋套的?
事情是這樣的,從1958年8月17日人類第一個月球探測器先驅者0號,到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11號成功登月并順利返回,中間近11年,人類總共發射了76個月球探測器和登陸器,其中近一半是失敗或者部分失敗的,而人類第一個實現在月面上軟著陸的探測器,是1966年1月31日發射的蘇聯月球9號。
月球9號是人類第一個在月球上實現軟著陸的探測器
美國第一個成功在月面上實現軟著陸的探測器,則是1966年5月30日發射的勘測者1號,此時距離阿姆斯特朗登月僅有3年多一點的時間,而且緊隨其后的勘測者2號還部分失敗了。按照現在的認知來說,在短短3年多一點的時間內,美國就從無人探測器成功登月,到載人艙成功登月,簡直是不可想象的。要知道,我們從嫦娥三號,到2030年前載人登月,預計要花17年。
勘測者1號是美國第一個成功軟著陸的登月器
更關鍵的是,美國在阿姆斯特朗登月之前,從未實現過從月面到地球的返回,人類第一次無人探測器成功從月面返回,是蘇聯的月球16號,時間為1970年9月,此時美國已經進行了3次載人登月,兩次成功,一次失敗。
月球16號是人類第一個實現無人采樣返回的月球探測器
不過,在阿波羅11號之前,美國的確做了一些準備工作,首先是勘測者6號,它在1967年11月10日登陸月球中央灣之后,又于11月17日點燃發動機2.5秒,首次實現人類在月球上起飛。當然,沒飛多遠,總共才向西移動了2.5米,飛起高度也只有4米,遠遠達不到進入月球軌道的高度。
勘測者6號是人類第一個從月球上起飛的探測器,不過只飛了4米高
其次,是1968年12月21日發射的阿波羅8號,作為阿波羅計劃中的第二次載人飛行,它首次載著3名宇航員飛到月球軌道,然后成功返回地球,總共用時6天3小時0分鐘42秒,雖然中途因為指令長博爾曼吃錯藥導致“糞發涂墻”,但此次任務無疑是十分成功的。
阿波羅8號船艙
然后是阿波羅9號在地球軌道上10天的交會對接,以及阿波羅10號的再次繞月飛行和返回地球,據說它在測試中,登月艙距離月球表面最低一度只有15.6千米。問題來了,從勘測者6號的4米高度,到阿波羅10號的15.6千米高度,中間這十幾公里,美國從未測試過,連無人探測器的測試都沒搞過,然后真就直接上人了,讓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同事們直面巨大的風險?
鷹號登月艙起飛進入月球軌道
算了,我不裝了,小編其實是認可阿波羅登月真實性的,因為我們身處21世紀的今天,根本無法想象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蘇太空爭霸的瘋狂,有這樣一組統計數據,大家不妨看一下。1958年,美蘇共進行了7次探月和登月,1959年也是7次,1960年是4次,1961年是2次,1962年是3次,1963年也是3次,1964年4次,1965年是9次,1966年是11次,1967年是10次,1968年是9次,而到了1969年,則高達12次。相比現在,以最勤奮的我國為例,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5個探測器用了13年,和美蘇冷戰時期的發射頻率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
當然,我們還是最勤奮的
明白了嗎?現在人類的航天,相比冷戰時期3年載人、9年登月,真的是懶太多了,或者說那時候真是瘋狂得多,正是這種瘋狂,讓美國沒完成整個地月往返全程的測試,就敢直接上人,正是這種瘋狂,才讓人類的航天在短期內爆發,當然,當時也付出了很多的犧牲。而現在大部分國家的航天,幾乎是混吃等死,完全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