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人發(fā)現(xiàn),大唐李白竟然“明躺暗卷”。
今天就來說說,李白是如何愛我所愛,擺脫人生低谷的。為了追求心中所愛,李白在15歲時向父母告別,來到古寺拜師學劍。古寺的長老哪能隨便就答應一個小孩,于是婉拒了李白。但初生牛犢不怕虎,李白死纏爛打,古寺的空靈長老終于松口,收下李白為徒,教他舞劍。從此,李白每天在寺內(nèi)刻苦學劍術(shù),回家又鉆研詩文,在攻讀劍士“學位”之余,又輔修了文學“第二學位”。就這樣過了十載,李白算是正式修完了他的“雙學位”,開始他辭親遠游,仗劍走天涯的游俠時光。這一時期,李白結(jié)交了很多朋友,甚至還娶了宰相的孫女為妻,可以說,如果李白的人生理想就是這樣簡簡單單的過一生,那李白絕對做到了。他的理想,是要在帝王身邊發(fā)光發(fā)熱,造福天下蒼生,完了還要“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人。這樣的李白,哪忍得了平凡的人生?折騰,成了李白人生中的關(guān)鍵詞。李白36歲時,得知當時有位舞劍名人叫裴旻,劍藝堪稱完美。按理說,李白的劍術(shù)可能不如裴旻,但數(shù)十年的修煉,也不至于讓這位才高氣傲的詩人直接拜服吧?但,李白直接寫信給裴旻,說:“如白,愿出將軍門下。”裴旻一瞧,這竟是大唐詩仙的拜師信,二話不說就答應了李白。李白在學劍時遭到白發(fā)老人的恥笑——區(qū)區(qū)一位文人還能舞劍?但李白并不氣餒,相信自己終有一天也能像魯仲連那樣綁信在箭上,獲得攻下服城的大功。于是李白晝夜苦練劍術(shù),每天一遍,堅持不懈,終于登峰造極。練劍看似瀟灑,但到登峰造極這一步,李白用了二十多年。名師一對一輔導還練劍如此刻苦,那李白的劍術(shù)段位到底有多高呢?他們可不是口說無憑,李白的實戰(zhàn)經(jīng)驗可是很豐富的。李白青年時期在長安旅游時,數(shù)萬斗雞“群起而攻之”,在“鼻息于虹霓,行人皆怵惕”中,他孤身杖劍,力敵萬眾,最后在好友的幫助下,突出重圍。李白曾與蜀中友人吳指南一同來游楚地,但吳指南卻病死在洞庭湖上,李白除去喪服時還在痛哭不止,仿佛是失去了至親一樣。炎熱的天氣里,李白伏在他的遺體上痛哭,最后眼淚流出血來。此時,一只老虎被李白的哭聲驚動走來,企圖大快朵頤飽餐一頓。但李白絕對不可能丟下朋友自己跑路,他仍然堅守在朋友旁邊,手持長劍,三下五除二將老虎打了個落荒而逃。要是李白不會劍術(shù),沒兩把刷子,可斗不過老虎呀!又昔與蜀中友人吳指南同游于楚,指南死于洞庭之上。白禫服慟哭,若喪天倫。炎月伏尸。泣盡而繼之以血。行路間者,悉皆傷心。猛虎前臨,堅守不動。
他一邊哭一邊清理朋友的遺體,并用湖水洗凈,背在身上,一步一步地沿長江東北而上,路上夙興夜寐,遺體不離身邊,最終抵達江夏(今湖北武昌)將友人厚葬。他執(zhí)劍仗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用自己的高湛劍術(shù)盡了朋友間最后的情誼。可能這件事之后,李白大概覺得自己精湛的劍術(shù)可以助他在理想的道路上一馬平川了,畢竟,強到連老虎都有在怕,靠著自己的看家本領(lǐng),到朝廷去揮灑一番熱血也不困難吧?說到李白終極的抱負,那自然是輔佐唐玄宗,成就一番大業(yè)之后,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照理說,按李白前幾十年刻苦練習,積攢起來的技能,參與國家政事,應該不是難事。但李白如此執(zhí)著的用功,在皇帝的眼里,啥也不是。就連李白入朝都是走了后門……(李白內(nèi)心:早知道能開后門,我前半生干嘛那么拼……)其實,李白為什么如此愛劍?有一個不易為人察覺的原因。劍是道教中的神器,在李白的詩歌意象中,劍是最高權(quán)力象征的帝王神器,是頗具靈性的“神物”,皆與道教法劍的信仰內(nèi)涵相關(guān)。李白愛屋及烏,始終如一地信仰著道教的他,對劍既是傾心,也是鐘情。除了劍與道教之外,李白最想的,還是成為一名偉大的政治家。但李白與普通文客不同,十分傲嬌,他才不屑于參加正規(guī)的科考,因為他知道在那么多人才中爭破腦袋只為榜上有名是很辛苦的,更不用說,榜上有名的人可能是個關(guān)系戶。你說他是咸魚吧,倒也不算,李白也是事業(yè)焦慮癥十級患者,正常考是考不上的,那不正常呢?于是他另辟蹊徑。唐朝皇帝姓李,這么看李白還是皇帝的同門,算半個關(guān)系戶了。聽說皇帝還尊崇道教,碰巧了,李白也是狂熱道教徒,劍術(shù)中的資深人士,說來他倆還是一個圈子的人。就這樣,李白真就憑借著與皇上共同的興趣愛好,和自己的文學能力,被唐玄宗招進了朝廷。唐玄宗很是賞識李白的詩賦才華,希望他能用筆來為自己的宮廷生活增添一些樂趣和詩意。李白可不是只想進宮舞文弄墨,他心里想的一直是那個偉大政治家的夢想。但唐玄宗說:你就好好寫你的詩文就好,其他的,甭操心。所以灑脫慣了的李白在宮廷中依舊我行我素,不僅上班偷懶而且還頂撞上司,一段時間后,便被唐玄宗賜金放還了。看這架勢,沒能在朝廷做個政治重官真是枉費了李白的一番折騰。但就算被強迫退休,李白也一直念念不忘著他的政治抱負。李白:其實我的人生也像是45度的人生,半卷不卷,半躺不躺。想實現(xiàn)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但總是事與愿違。20多年的刻苦用功,終于在文與武兩方面登峰造極,狂傲的李白想要憑本事吃飯,卻靠走后門進了宮中。對他來說執(zhí)著了半輩子的詩文和劍術(shù),在唐玄宗面前不過是僅供觀賞的把戲。或許,李白狂傲背后的不甘才是人生的常態(tài)吧。人人笑話李白,可人人皆是李白。很多人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呢?一邊瀕臨崩潰,一邊卻又咬牙工作、熱愛生活,每天都在“仰臥起坐”中反復,最后卡在中間呈現(xiàn)一個45°角的狀態(tài)。其實選擇哪一條道路都無可厚非,關(guān)鍵是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心態(tài),患得患失無疑才是成長中最難以戰(zhàn)勝的心魔,想要休息好,又想要玩得花,這絕對是一種悖論。要么出塵出成一種境界,在這個領(lǐng)域大放異彩,要么入世入為所向無敵,在萬人的矚目中成為英雄。最后,送大家一首詩,愿大家都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關(guān)關(guān)難過關(guān)關(guān)過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