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2010年,我國生物質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550萬千瓦,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年利用量達到100萬噸,沼氣年利用量達到190億立方米,增加非糧原料燃料乙醇年利用量200萬噸,生物柴油年利用量達到20萬噸。到2020年,我國生物質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年利用量達到5000萬噸,沼氣年利用量達到440億立方米,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達到1000萬噸,生物柴油年利用量達到200萬噸。
生物質能概念股主要包括生物質能上游資源(原材料)上市公司、生物質能設備上市公司和生物質能運營上市公司。
生物質能上游資源(原材料)上市公司:
玉米深加工上市公司:“汽車與人爭吃玉米”,國家近幾年內連續發布關于燃料乙醇項目調整或限制盲目擴張的有關規定和要求。美國燃料乙醇生產主要依靠玉米,通過轉基因技術和擴大種植面積,美國玉米產量近年增長迅速,目前有30%的玉米是用于燃料乙醇的生產。
1. 萬向德農(600371.sh),
2. 華冠科技(600371.sh),在國內率先擁有了玉米深加工多項最新技術的所有權或使用權。
賴氨酸上市公司:
1. 榮華實業(600311.sh),賴氨酸(豆粕的替代品)新增產能最大的企業之一。
乙醇汽油上市公司:如果沒有補貼,每生產1噸燃料乙醇,企業將虧損1400元左右。
1. 豐原生化(000930.sz),公司已經形成乙醇汽油產業化的龍頭企業,是安徽省唯一一家燃料乙醇供應單位。
2. 北海國發(600538.sh),公司全資控股子公司廣西國發生物質能源有限公司已具備燃料乙醇生產能力。
甲醇汽油上市公司:與乙醇汽油相比,甲醇汽油并不遜色,且成本更有優勢;生產1噸車用乙醇燃料約需3.5噸糧食和2.5噸煤,成本比成品油高得多,相當于車用甲醇燃料價格的兩倍多。乙醇市場售價4000多元/噸,而甲醇一般不超過2000元/噸,乙醇比甲醇貴一倍多。
1. 北大荒(600598.sh),公司具有年產10萬噸甲醇項目。
糖料燃油精上市公司:
1. 廣東甘化(000576.sz),利用甘蔗、玉米等可再生性糖料資源生產燃油精,成為汽油代替品。
2. 華資實業(600191.sz),利用可再生性糖料資源生產燃油精,成為純車用汽油代替品。
木薯乙醇上市公司:木薯是替代玉米的最佳選擇,原料優勢(生物特性好、種植面積廣闊、單產增長潛力大);酒精生產率高于其它作物;木薯乙醇生產的成本較低。只要國際油價保持在60美元/桶以上,木薯燃料乙醇就能有較大盈利空間。
1. 海南椰島(600238.sh),公司擁有20萬噸木薯乙醇項目。
生物質能設備上市公司:
1. 華光股份(600475.sh),國內垃圾焚燒爐制造龍頭企業,在200t/d以上級別垃圾焚燒鍋爐市場占有率第一。公司未來將加大對垃圾焚燒鍋爐、余熱鍋爐、生物質燃料鍋爐的技術開發力度。
生物質發電指的是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把生物質原料轉化成現實可以利用的能源形式,然后將這些能源形式轉化為電力。常見的生物質發電主要包括秸稈發電、垃圾發電、沼氣發電、玉米、蔗渣、木糠發電等。據相關資料顯示,截至2007年底,發改委已核準項目87個,總裝機規模220萬千瓦;全國已建成投產的生物質直燃發電項目超過15個,在建項目30多個;目前國內最大的機組為1.5萬千瓦。
目前生物質發電成本較高,單位建設成本一般在9000元/千瓦左右,而火電建設成本在4500元/千瓦左右,小型水電、光伏發電、風電建設成本均為8000元/千瓦左右,只有核電建設成本在1萬至1.2萬元之間。同時生物質發電原料具有運輸半徑限制,一般不超過80-120公里,否則運輸成本的上升會導致生物質發電經濟性下降;生物質發電原材料短缺,燃料成本大幅上升,降低了生物質電廠的經濟效應和社會效應。以稻殼為例,其價格一路狂奔,120元、180元、240元,最高峰達到每噸460元;麥秸稈到廠價也都接近300元。目前,生物質發電的四項收入來源——發電收入、政府補貼、CDM收入、賣鉀肥收入中,即使加上CDM(清潔發展機制)項目、臨時電價補貼等收入;國內一些生物質電廠的供電熱效率還不到20%,在此情況下,生物質電站每千瓦的基本建設費用是目前先進大電站的2倍,建設能耗和基本建設資金分攤到單位發電量上就比較高。全國0.75元的定價統一后,大部分生物質能電廠均可實現盈利,此舉可大幅緩解行業內普遍虧損的狀態。
生物質發電概念股包括:
1. 凱迪電力(000939.sz),擁有生物質發電在建項目9個,并擬收購控股股東凱迪控股擁有的11個生物質發電項目公司;凱迪電力生物質電廠的建設成本為7,000元/千瓦,低于目前市場價格;旗下祁東電廠預計八月底進行性能測試,通過性能測試后可并網發電,將更快受益于此次政策的出臺。
2. 韶能股份(000601.sz),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主要用于投資廣東省韶關市2×30mw生物質發電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