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接觸蕭紅的作品,是小學時學過的《火燒云》,那火燒云變幻的豐富多彩,依然留存在記憶里。以后,隨著年齡的增長,斷斷續續的讀了一些她的作品。后來,由于工作的壓力,事物的繁忙,再也沒有涉足過。前些天,女兒問我一道題,是《火燒云》上面的,我又重讀了一遍課文,那質樸但美妙的文字,不知不覺間,竟把我帶入了蕭紅的世界
年月日(農歷五月初五),蕭紅出生于呼蘭縣城一封建地主家庭,蕭紅的父親張廷舉,早年畢業于黑龍江省立優級師范學堂,長期擔任官吏,具有濃厚的封建統治階級思想。他對蕭紅冷漠無情。蕭紅一生下來,便受到家人的詛咒,因為按照舊時迷信的說法,端陽節生下的孩子是不吉祥的。因此蕭紅連生日的自由都沒有,她從小就被指定推遲三天出世,硬說生日是五月初八。母親在她出生后不久即去世了,繼母待她很不好,使她從懂事起就逐漸養成了一種孤獨,恬靜,矜持,反抗的性格。
蕭紅乳名榮華,學名秀環,后由外祖父改名為乃瑩。她的祖父,一個健康而樂天的六七十歲老人,很疼愛她,常常帶她到后花園里玩耍。由于受到祖父以古詩為主的啟蒙教育,使蕭紅從小就打下了較好的基礎。在蕭紅上小學時,她的作文就寫得很好,常常得優。
蕭紅的一生充滿坎坷,由于生活在一個無愛的家庭里。這注定了她一生的飄泊。從她逃婚的那一天起,她一直奔走在路上,她渴望著愛,也追求著愛;她渴望著自由,也追求著自由,他是追求愛和自由的大智勇者。生活在一個封建而正統的家庭里,父親在她上小學期間,就已一手包辦把她許配給呼蘭縣駐軍幫統王廷蘭之子王恩甲。年蕭紅小學畢業,因父親阻撓,逼婚,沒能繼續上中學,輟學在家,經過一年頑強的抗爭,父親被迫妥協。年,祖父去世,蕭紅十分悲痛,因為祖父是她最親的人。祖父去世后,她對家庭已經沒有感情和留戀。蕭紅初中畢業時,不顧父親的反對,毅然背叛家庭,逃婚來到北平。并進入女師大附中讀書。由于沒有經濟供給,生活困難,蕭紅只好離開北平返回呼蘭。春節后,她隨家搬到阿城縣福昌號屯,被迫與外界隔絕。后來,蕭紅從阿城逃到哈爾濱,在走投無路萬般無奈的情況下,違心的與王恩甲一起住進道外十六道街東興旅館同居。半年后,蕭紅懷孕,臨近產期,王恩甲卻以借錢為由不知去向。蕭紅困居旅館,處境艱難。只好寫信向哈爾濱《國際協報》副刊編輯裴馨園求助,并因此結識青年作家蕭軍,,兩人一見鐘情,互相愛慕。在蕭軍的幫助下,蕭紅發表了一些小說和散文,從此踏上了文學征程。年月,松花江決堤,洪水泛濫市區,蕭紅得以離開旅館,擺脫困境,到裴馨園家暫住。不久,她住進醫院分娩,孩子因生下后無力撫養,被醫院看門的老大爺抱走了。蕭軍和蕭紅在一起生活,他們沒有固定的收入,二人僅靠蕭軍當家庭教師和借債勉強度日,生活非常困苦,但他們患難與共,感情融洽,苦難的身世激發了他們對貧苦人民的感情。他們的目光共同投向了下層人民的艱難身世。他們堅持共同寫作,不久便醞釀出了他們的第一個愛情結晶一部名叫《跋涉》的文集。年月,他們輾轉到了風景秀麗的青島,在那里度起了精神的蜜月,在一幢小樓里,蕭紅寫下了《生死場》這部長篇小說,這本書從此奠定了她在中國文壇的重要地位,蕭紅在此后不到十年的創作生涯中留下了近百萬字的作品,成為中國現代文壇一顆耀眼的明星。月,在魯迅的支持下,他們搭乘日本貨船來到了上海,住在大陸新村,成了魯迅的鄰居。這是蕭紅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但這段蜜月在兩年之后不可避免的結束了,蕭紅和蕭軍之間發生了沖突和爭吵,日益激烈,性格暴躁的蕭軍甚至動手打了蕭紅,在蕭紅的身體和心靈深處遍布著難以醫治的創傷。后來的人們這樣對比蕭紅和蕭軍之間的差別:一個多愁善感,另一個坦蕩豪爽;一個是長不大的女孩,另一個是血性漢子。蕭軍說她單純,醇厚,倔強有才能,我愛她,但她不是妻子,尤其不是我的。蕭紅說:我愛蕭軍,今天還愛。他是個優秀的小說家,在思想上是個同志,又一同在苦難中掙扎過來的,可是做他的妻子卻太痛苦了。經過一番猶豫和痛苦,蕭紅把自己的情感和命運從蕭軍那里收回,轉交給了另外一個男人作家端木蕼良。她贈給端木相思豆和小竹竿,這兩件定情物包含了一個受傷女人的心愿。相思豆代表愛,而小竹竿則象征著堅毅與永恒。年月,身懷六甲的蕭紅跟蕭軍分手后,與端木同去武漢,在那里舉行了婚禮。他們的結合,是一個理智的結合,但同時也是很突然的結合。新婚中的蕭紅正懷著蕭軍留下來的孩子,孩子出生幾天后就夭折了,孩子的死斷了她與蕭軍最后的緣分。蕭紅只想過正常的老百姓式夫妻生活,沒有爭吵,沒有不忠,沒有譏笑,有的只是互相諒解,愛護和體貼。
抗戰爆發后,上海淪陷,蕭紅到了香港,由于被迫東躲西藏,加之醫院藥物匱乏,蕭紅的肺結核日益嚴重,本來就虛弱的身體逐漸走向了崩潰。更因庸醫誤診而錯動了喉管手術,致使蕭紅不能飲食,身體衰弱到極致,當一日精神漸復,她在紙上寫下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下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年僅歲的一代才女,就這樣在寂寞和凄涼中呼出了最后一口氣,離開了這個帶給她不幸的人間??蓱z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還在幻想著,曾經和她相愛的蕭軍能像天外來客一樣飛到香港,讓她脫離苦海。
蕭紅在情感上是既幸運又不幸。幸運的是愛慕她的人很多,她也曾有過歡欣和愉悅;不幸的是真正疼她的人很少。她兩度生產,第一個因無力奉養,生下后就送了人;而在第二個孩子時,蕭紅身邊卻沒有相伴的愛人,孩子出生后不久即夭折,作為女人,這在蕭紅的內心留下了無盡的傷痛。十年飄泊,北國的呼蘭縣城是她的起點,而南方的香港是她的終點。蕭紅走了,她的生命結束在戰爭的硝煙中。從此曾經愛她的兩個男人蕭軍和端木一生都生活在蕭紅的陰影里。蕭紅在去世后,因為戰爭引起的物資困乏,端木沒有買到骨灰盒,就把她的骨灰分裝在兩個精致的花瓶里。
蕭紅雖然走了,但她的作品卻留了下來,她用作品獲得了永恒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