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月亮十六圓,又將是一年中秋節。
感謝有這樣一個僅次于春節的傳統節日,讓親情、鄉情再一次得到凝聚與升華。不管團聚能否,至少你會吃一口月餅,把酒問青天,望一輪明月,給親人,給將來,送去溫馨的祝福。
少年盼節,中年享節,晚年傷節。
年年月相似,歲歲人不同。小時候在中秋節這天,時不時地瞄一下太陽,盼它早點落山,月亮早點爬上山。等炊煙起了,牛羊陸續歸巢,大人或推或挑收割的莊稼,比往常早一些趕回家。一般來說,中秋節正處于秋收農忙的時候,人們很難抽出點空來,享受節日的快樂。
當滿月冉冉升起時,講究點或有條件的家庭往往設案于庭院中央,擺上供品,祭拜月亮。供品不僅有平時吃不到的月餅,還有蘋果、西瓜、葡萄,菱角等令我們眼饞的水果。小孩子一邊盯著那三柱香,希望快點燒完,一邊在桌旁跳來跳去唱:“月嬤嬤,本姓張。騎著驢,挎著筐,也挖菜,又采桑,喂得寶寶大胖胖,做得繭子白梆梆”。等大人祭拜完畢,我們學著大人樣子磕個頭。大人就分給我們每人一塊月餅,我們則急不可耐地咬一小口,美滋滋細品著,但舍不得吃完,留下一半,小心翼翼地用原紙包好。
盡管那時日子過得比較苦,但在這天,還可以力所能及的奢侈一把,多少得有個過節的樣子。這天,生產隊里可允許宰豬宰羊,一般一個生產隊只有一家宰上一頭豬,其他人家就去買點肉回來,做上一頓豐滿的晚餐,一家人圍桌而坐,熱騰騰的紅燒肉端上來,我們盯著碗里那紅撲撲、香噴噴紅燒肉,垂涎欲滴,只等大人們倒好從供銷社換來的高度白酒,我們就急不可待地伸出筷子,一陣風卷殘云,大快朵頤。我們打起飽嗝,摸著滾圓肚子,解了許久的饞。飯后,我們不肯離開,便望著月亮,聽大人講牛郎織女、吳剛伐樹的故事。聽著聽著,便歪頭迷迷糊糊打起盹來。母親抱我們回屋,放在床上,把我們手中的半塊月餅放在枕旁。
那時候的月餅,穌皮甜心,當中印了個方紅印,用干荷葉包起來,再用細線十字捆好。紙上會浸出油來,散發濃郁的香味。掰開看,白糖里有紅色或綠色的甜絲,碎小的冰糖塊,還有核桃、花生,葡萄,桂花,芝麻等。
中秋節是團圓節,照個全家福,是許多家庭保留的傳統項目。用鏡頭留下曾經的過去,幸福的回憶。以后每看到它,便睹物思人,傷感不已。
今年的中秋節又到了,我卻沒有了從前那種期待,有少許傷感,只因妻的不幸離世年余,使我本該快樂的心多了些沉重。我獨自來到河邊,排遣寂寞,望月沉思。此時,明月昏昏,晚風涼涼,寒蛩唧唧,煙霧茫茫,露水凝結在荷葉上,匯成水珠,滾落下來,發出叮咚的聲音,水面上的月影便晃動起來,像母親閱盡滄桑的笑臉。我便想起天堂的父母、大姐、愛妻等故去的親人,不知道那里過不過中秋節,有沒有月餅,是不是也在思念著我們?
少年時代雖清苦,卻最值得回憶。那時的我們,對每個節日都懷有期待,不僅僅是因為過節了,吃穿能得到有限地改善,更主要的是感受熱鬧的氛圍。只是人還沒覺得長大,而今一晃業已退休。隨著歲月沉淀,想起那少年時代的珍貴與單純,讀書做事像葉隙中窺月,只感覺月亮像個圓盤,而看不清上面的斑影。
而今的我,雖然有女兒女婿買來好酒好茶好煙,當然還有高級的月餅。精美的包裝盒里,有刀子、叉子等附帶品,花里胡哨的,可味道總沒有我兒時那般的純真,根本不合我的囗味,遠不如家鄉老牌子酥皮糖心月餅好吃。又想到一大家人不能像從前那聚在一起,過個歡樂祥和的中秋節,心里有點堵得慌。“秋夜長,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面對一輪皎月,竟耿耿于懷,感喟歲月流逝,往事如水中月、鏡中花了。
隨著思緒的深入,不知不覺己是夜深,真切感受到“少年盼節,中年享節,老年傷節”。斗轉星移,時光易逝,愿我們不負韶華,砥礪前行,痛痛快快過一個祥和的中秋節,團圓節!
2022.9.9中秋前夜于鳩江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