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島作者趙昌,中醫學碩士,山西藥科學院教師,執業藥師,執業中醫師。
黃芪作為補氣藥,用途廣泛,療效確切,今天就跟大家說說黃芪。黃芪的“芪”是一個藥名專用字,原來是這樣寫——“黃耆”。耆字的原意是年長,六十為耆,七十為耋,八十為耄。李時珍說: “耆,長也,黃耆色黃,為補藥之長,故名黃耆。”“補藥之長”,是說它在補藥里是功效比較好的。
有些人經常感冒,卻不知該怎么預防。中醫的基本治療原則就是扶助正氣,因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F代研究證明,黃芪能有效增強免疫功能,因此黃芪是扶正氣的最佳選擇?,F列舉幾方,大家不妨一試。
1.玉屏風散:黃芪30克、白術60克、防風30克,每天10克,早晚2次沖服
2.黃芪30克、大棗10枚,陳皮6克,1日2次,能增強抗病力,防止感冒發生,還能明顯降低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的發病率。 同時又可以健胃。
3.黑豆黃芪湯:黑豆 60 克, 黃芪 30 克, 將上兩味洗凈煮熟, 加鹽少許食用。補中益氣, 固表止汗。可用于糖尿病患者易汗出感冒的患者。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黃芪:
1.身體壯實者勿用。虛則補之,不虛用補,越補越壞。
2.熱癥勿用,黃芪是溫性藥,多食有可能上火。寒性體質比較合適,熱性體者不太適宜。
3.不可過量,黃芪防病每天15~30克,太多可能出現頭暈、惡心等副作用。如果出現副作用,用桔子皮泡水喝一天就會解除??傊撬幦侄荆裁炊疾荒苓^了。
關于黃芪,今天只是講了個皮毛,希望能引起大家對黃芪的關注。
本文旨在科普并供同行參考?;颊邞卺t師指導下用藥。
微信搜索公眾號“杏花島”,遇見更有趣的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