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晚,西安奔馳維權女車主和利之星4S店已達成換車、補償等和解協議,涉事車輛有關質量問題也已進入鑒定程序。
這場聲勢浩大的維權事件,伴隨輿論的關注和不斷推進,似乎最終朝著人們所希望的方向演變。但是,對于汽車銷售行業而言,事件產生的影響卻遠未停歇。他們不僅要為行業現存已久的潛規則買單,更要為內部風險管理的缺失而受到懲戒。
內控缺失別找理由
從已掌握的事件情況中,記者了解到,購車女車主在繳納了20多萬元首付款、辦完了貸款手續后,銷售突然通知她要繳納15000元的金融服務費。而且,這筆錢并不是交給4S店的財務,而是用二維碼轉賬給了某個人賬戶。女車主對服務內容、資金去向、發票等問題的質詢,是這一事件的焦點話題之一。
其實,金融服務費在汽車銷售行業內并不算什么秘密。
汽車行業的一位資深人士告訴記者,從目前來看,在微利時代,支撐4S店利潤點的不再是銷售汽車本身,而是相關的衍生產品,而主要來源就是售車后的保險費和金融服務費。這實際上與汽車行業當前的不景氣有直接關聯。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今年1-3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33.6萬輛和637.2萬輛,產銷量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9.8%和11.3%。目前汽車產業景氣度弱,未來仍存在一定的下行壓力。
這或許是汽車銷售行業不規范經營的誘因之一,但違規就是違規。
4月15日,陜西稅務部門稱,正密切關注西安利之星奔馳事件,已在積極核實調查西安利之星是否存在偷漏稅或涉稅違法行為。如果認定為偷漏稅行為,4S店將會受到來自稅務等相關部門的嚴懲。
天津商業大學會計學院副院長勵賀林表示:“此次事件中,4S店收取‘金融服務費’通過銷售人員的個人賬戶進行,這是嚴重違反財務會計紀律和內部控制基本原則的行為,說明4S店的內控環境存在明顯問題。”
對此,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法人治理與風險控制中心主任鄭洪濤表示認同,他告訴記者,涉事資金無論是私對公、公對私還是私對私,在企業內控層面來看,都存在著嚴重的缺失。
“事實上,通過銷售人員個人賬戶周轉的資金有嚴重的逃稅嫌疑,消費者沒有獲得正規發票、4S店的會計賬簿沒有記錄、4S店的銀行賬戶沒有痕跡,使得主管稅務機關無從知曉4S店的這筆收入,那么4S店可能逃避了相應的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如果銷售人員對資金有留存的話,其個人也可能逃避了個人所得稅。”勵賀林分析稱。
此外,如果逃稅情況屬實,涉事4S店將會被納入稅收違法“黑名單”。職能部門將對當事人實施多領域、跨部門的聯合懲戒措施,將使稅收違法者付出應有的名譽損失和經濟損失,大大增加稅收違法者的違法成本,對稅收違法起到嚴厲的警示和震懾作用。
第三方審計“亡羊補牢尤未晚”
在事件發生并持續發酵后,奔馳廠家終于與消費者協商達成諒解共識,并開始配合相關機構的調查工作。同時,奔馳方面還宣布,將啟動針對經銷商網絡的第三方合規審計,進一步確保經營合法合規,并以此全面提升客戶服務流程。
在勵賀林看來,奔馳方面這一做法值得肯定。當然,除了肯定奔馳方面的“態度”良好,更重要的還是“聽其言觀其行”。
“在進行第三方合規審計時,最重要的是要保證第三方的獨立性,這是進行合規審計的根本性前提,也是考察奔馳方面解決問題誠意的關鍵所在。同時,還要強調合規審計的完整性,審計目標不僅要聚焦于經銷商網絡(4S店),還要包括奔馳自身方面,重新審視奔馳公司對經銷商網絡的管理和控制是否存在隱患和問題。”勵賀林說,要嚴格根據內部控制基本原則和要求開展合規審計,要敢于直面發現的問題,如有必要,可以參照相關規定程序向社會公布,以取得公眾信任和信心。
毋庸置疑,此舉會在一定程度上挽回奔馳及4S店商譽方面的損失,但在鄭洪濤看來,他們更要彌補內部風險管控的缺失。具體而言,4S店要從以下3個方向發力。
一是要給企業員工灌輸風險意識。避免做與法律相悖的事情,同時還要強化服務理念、提升服務水平,通過向消費者提供更加貼心和周到的服務“抓住”消費者,增強消費者的忠誠度,通過高附加值的服務來增加4S店的利潤。
“以海底撈事件為例,雖然事件的曝光對其品牌有一定的沖擊,但是它靠優質的服務挽回了消費者。充分尊重、注重顧客的感受顯得尤為重要。”鄭洪濤說。
二是企業要形成內控環境。企業要從內部加強風險管理,并做到監督有效。
三是企業應該制定系統的流程和規程。應對客戶、售后服務的各種風險,包括各個層次、各個崗位在不同情形下該如何應對等,制定出相應的獎懲績效體系。
“總之,其應當在風險的萌芽狀態就積極采取措施應對,以免風險擴散放大。”鄭洪濤建議。